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孔子中庸之道

2023-04-08 20:03 作者:翼1008  | 我要投稿

孔子主张的“中庸”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一般人很难达到。另一方面“中庸”又是普遍的方法学。


(1)“中庸”的含义及特点:


①“庸”有三义 :一是“平常”;一是“不易”;一是“用中”,指“适中、中和”,不偏不倚、无“过犹不及”的标准,中庸一般解为“用中之道”;


② 在“文质关系”上,孔子主张:”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这是“文质关系”的中道。

  孔子评论《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是哀乐情感表达的”中道“。孔子的弟子说”孔子温而厉 威而不猛 恭而安”, 这是性情、仪表的”中道“;


③ 中庸之道不是不要原则,不是迎合所有的人,那是滑头注意的”乡愿”,孔子说:“乡愿,德之贼也”;


④ 孔子提出乐“权”,即通达权变的思想,强调动态的平衡统一,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随时符合标准,那标准其实也是与时迁移的,如果一定时空条件下的“礼”是标准与原则的话,“时中”的要求是指与时偕行


(2)"中庸"方法论的应用举例:

 

   如“中和”、“中庸”的原则在美学和艺术学上的反映。 

   孔子赞美《韶》、《武》等乐曲 ,提出了尽善尽美的美学原则,关于《关雎》,孔子指出“以色喻于礼”“反纳于礼”,即把好色之心引导到“礼”的节度之内,与《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主张相呼应。孔子有“叩其两端而竭焉”的方法,即不断地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去启发问题,又提倡“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在两个极端之间找到动态统一平衡的契机。对于复杂的事务,要辩证综合、具体分析、灵活处理。















孔子中庸之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