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剧赏评】《天气之子》:天空下的守望者

同样作为新海诚的影视作品,同样有着堪称每一帧都可以拿来作壁纸的唯美画面,同样有着鲜明灾难元素和触动人心的恋爱故事,很多观众会下意识的把《你的名字》和《天气之子》进行对比。但仔细分析之下,我们会发现其实这两部作品其实讲述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你的名字》所聚焦的是泷(shuang)与三叶跨越时间的爱与守望,流星夜晚两人打破命运的爱的奇迹;而《天气之子》所讨论的更多是帆高在流浪之旅中的自我觉醒与最终为所爱之人拼尽一切的勇气与执念。相比《你的名字》,《天气之子》所讲述的故事其实更加契合电影中那本随帆高一起流浪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中,16岁的主人公霍尔顿因功课不及格被校方开除后踏上了3天2晚的流浪旅途。而在这趟流浪旅途中,他逐步见证了社会中的虚伪与肮脏;那些在旅店日夜沉沦的男女,在酒馆角落贪婪所求的人,以及带着伪善面具终日自欺欺人的人。他看到了所谓外部世界的疯狂,以及自己与环境的格格不入,于是选择了前往美国西部,逃避现实。在临行前与妹妹的玩耍中,看着开心的享受着旋转木马的妹妹,他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也最终选择了怀抱着他崇高的理想,与世界和解。
“一个不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而轰轰烈烈地死去,一个成熟的人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而卑鄙地活下去。”
作者塞林格用这样一句话概括了霍尔顿的成长。
现实阴霾密布阴暗横行,霍尔顿有无数的理由自我放弃抑或是愤世嫉俗,然而他在这段旅途结尾找到的却是那份活下去的理由与内心理想的信标:
“成为那麦田里守护玩耍的孩子们的守望者,并将那一个个不小心冲向利欲深渊的孩子们拦住。”
怀抱着这份理想,在他厌恶反感的现实中坚强的活下去,这便是霍尔顿从少年到青年的成长。


小说原著改编电影《麦田里的反叛者》电影剧照

而站在霍尔顿的角度审视帆高,我们会惊奇的发现这两个人物居然有着惊人的共同点。逃离家庭的帆高在电影前段同样经历着一场流浪之旅。孤身一人坐船来到东京,却发现在偌大的城市中甚至难以找到自己的栖身之所。没有工作没有居所,甚至没有一个可以倾诉痛苦的对象没有一个可以发泄绝望的机会,在绚烂的霓虹灯牌下映射出的只有冷漠与恶意。帆高如霍尔顿一样对这样的未来感到痛苦,只是他遇到了怪谈杂志社的大叔圭介和毕业生夏美,以及相依为命的一对姐弟阳菜和凪,也正是这些角色促成了帆高的成长与蜕变。
在作品剧情中无数的生活细节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新海诚精巧的人物塑造。在姐弟的人物塑造中,作为姐姐的阳菜不停的重申着自己已经18岁的假事实,不断尝试着扮演好姐姐的角色。作为弟弟的凪也展现出在人际交往中惊人的沉着与熟练,俨然成为了同学之间的明星。在初看时,我们会发现这些反差为这些社会边缘的人物增添了几分可爱与俏皮,但当我们再次审视这篇故事时,看到的却是那份被世事洗礼后的无奈与妥协。作为姐姐的阳菜失去了自己珍爱的家人,不得不与弟弟相依为命。为了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为了他们的生活不至于寄人篱下、颠沛流离,装出一副大学生的面孔兼职打工的行为与其说是逞强,更不如说是一种为了生活的无奈与妥协。而弟弟不属于他年龄的成熟与对人际关系的精妙把控也更多的体现出他亲人离世后被迫的成长。(仔细一看全是刀)
而在对成年人物的刻画中,新海诚则是通过一个个微小的侧写展现出他们隐藏与成熟背后的的无奈与挣扎。毕业生夏美在简历中无数次的写道“这是我最喜欢的工作”,却难以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属。大叔圭介在不断为生计奔波时展现出的是过来人的冷静与市侩,却仍然会在女儿面前展露出温暖的一面,在听闻传说后无意间透露出难以掩藏的痛苦与无奈。这些被埋藏在心底的苦痛,潜藏在大叔在酒吧宿醉的夜晚中,隐含在夏美求职时一次次的怒吼里,在作品叙事线的角落中诉说着平凡的大人的悲哀与责任。相比之前叙述中不谙世事的孩子,这些大人早已明晰了世界运转的规律,并带着成年人的伪装怀着所谓理智和克制小心翼翼的活着,却在心底仍然渴望着那份属于少年的勇气与冲动。



相比《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无声的成长与反抗,帆高与阳菜的故事充斥着冲突与抗争,而点燃帆高与外部世界矛盾的正是在故事开头他无意间捡到的枪。流浪街头的帆高无意间捡到了新闻中通缉犯丢弃的手枪,并在危机关头用这把枪救下了被街头混混裹挟的阳菜。随着故事的发展,警察开始一步步的追查到这把枪的下落与未成年流浪的三人,也促成了三人的流浪旅途。在故事的最后,帆高通过枪建立的威胁拖住前来的警察,成功为自己争取到了穿越鸟居带回爱人的机会。作品中的几位警官因为他们冷漠的话语,刻板的风格以及身上时时透出的不近人情与循规蹈矩,得到许多观众的厌恶与批判。但细想之下,我们却发现这部作品中警察这一群像并不像社会中的一群人,而是一种社会规则与共识的具象化。在帆高捡起阳菜掉落的戒指时,警官们的态度是警惕而不耐烦;而面对无数次嘶吼着要救回爱人的帆高时,他们所表现出是对他孩子气言论的鄙夷与不屑。冷漠而克制,严格的执行着社会规则并对所谓理想与爱感到漠然,作品中警察所象征的正是社会中冰冷而无法改变的规则与铁律。而在这层隐喻之下,帆高所拿起的枪也有了一层新的意义,即个体挣脱社会规则与共识的勇气。

如果说作品中枪的出现点燃了帆高个体与社会规则的外部矛盾,那么晴女的人物设定则是支撑起了主人公内心的心理矛盾。在东京日夜不息的暴雨中,帆高见到了可以让天空瞬间放晴的晴女阳菜。在初次看到阳菜百分百晴女的能力的时候,帆高的内心可能是惊叹亦或是仰慕的。而随着故事的发展,这两个生活在社会边缘的孩子靠着这份能力努力养活自己,也不断的为他人的生活带来奇迹与欢乐,他们逐渐获得了快乐与感动。但随着暴雨愈发严重,晴女的传说逐步揭晓,阳菜献祭自身停止了东京的暴雨,点亮了东京的晴空。而看到消失的阳菜与雨后的晴空,帆高却无法就此释怀。从现实的角度来讲,牺牲一个女孩阻止无尽的暴雨为世界带来久违的晴天无疑有着充分的合理性,但对于他来说,阳菜给予他的是灰暗世界中的光明倩影,是带给他快乐与生活动力唯一爱人,牺牲爱人所换来的晴天也让他痛苦不堪。在故事的最后,帆高心中的爱战胜了现实的拘束,他毅然毅然冲破警方的封锁,穿越鸟居,将天空上的爱人拉回了世界。


回到开头《天气之子》与《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讨论,我们会发现帆高与霍尔顿身上有着无数的共同点。一个是遭到学校退学,被大多数老师厌恶的恶劣学生,一个是遭受家庭暴力,厌恶从前生活的高中生,霍尔顿和帆高都因为他们自己的原因踏上了流浪的旅途。在一次次见证社会边缘的丑陋与肮脏,荒诞与阴暗后,他们也都在不断的寻求着逃避。带给霍尔顿改变的是她妹妹与外界环境格格不入的童真与快乐,而这份改变促成了他“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理想的诞生。而带给帆高光明的,也正是偶然出现在他生命里的阳菜。在露宿街头的一个个夜晚中,在一个个灰暗的雨夜里,也正是阳菜这样一个善良可爱的少女,向她施以了善意的援手,一个温情的问候,一顿温暖的晚饭,一次次热心的讨论与倾心的鼓励,也正是这一切塑造了帆高生命的理想:
拯救并永远守护这位自己的心爱之人。
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中,作者用霍尔顿结束流浪,怀抱理想面对生活结尾。认清世界的荒诞,并在其中怀抱理想平静坚强的活下去是霍尔顿与现实世界的和解。而《天气之子》的结局中,帆高的行为体现出的却是在现实世界中的挣扎与抗争。冲出警局,骑上自行车,翻上铁道,拿起手枪,他将自己生命的一切压入枪膛,击碎了那所谓现实主义与荒诞世界的枷锁,在蓝天之下带回了心爱之人。坚定的勇气,纯洁的爱与不屈的意志在帆高所处的世界中交织着,绽放出了惊艳的火花;这份纷扬火花,跳动在骑车带帆高飞奔的夏美眼里,燃烧在扑倒警察的大叔圭介手心里,沸腾在毅然冲向大楼的凪的心中,也在不断的唤醒着、点亮着他身边的人。
认清世界的荒诞,但无视他人的评价或是眼光,坚定的做出自己的选择,为了他的理想而坚定抗争,则是帆高送给现实世界的答案。
BAILAN_acg 21届 Sora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