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区位因素!详细到爆!帮你理清所有知识点【必修二】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必考)
一、区位(重点掌握):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的联系。
二、农业基础知识
·农业部门:农、林、牧、渔
·农业地理最常考的就是区位因素,只要是区位,直接886(对农业的影响)
·常见的考法:
结合一种作物,结合其习性来考
考察影响这种作物分布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优势条件
三、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重点掌握)
【冷冷公式—农业区位-自然因素公式】:农业=地形+气候(最重要)+土壤+水文+灾害

·立体农业(垂直分布)
①丘上林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②丘间塘:两山之间,建立鱼塘
③缓坡沟谷鱼果粮:缓坡沟谷可以居住,可以种田(粮食)

【口诀】:山上种树,山腰居住(原因:冬暖夏凉,水质较好),山下种田,沟谷养鱼
2.气候(最重要因素)
【冷冷公式—气候公式】=温度(热量)+降水+光照+温差+雨热组合+气象灾害

·【冷冷公式—生长期&生长周期公式】热量↑=生长期↑=生长周期↓=品质↓(生长周期长,积累养
分多)
·【冷冷例子】唐僧肉,十世金蝉子转世,生长周期这么长,所以吃一口值钱

(2)降水:
①农业部门:年降水量如果小于250mm,如果没有灌溉水源,一般不可以发展种植业(发展畜牧业)
②农作物种类
(3)光照:
①强弱: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积累养分(糖分)
②时长:光照时间长→可以弥补光照弱的问题(光照时长和所在地的纬度位置以及季节有关)
【冷冷公式一光照公式】=云量↓=海拔个=光照个
*注:热量≠光照(青藏高原光照强,热量不行;四川盆地热量行,光照不行)
(4)昼夜温差:品质
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积累养分(糖分)
(5)雨热组合:类型
(6)气象灾害:品质、产量(地膜、大棚、山脉走向、抗倒伏)
3.水文
【冷冷公式-水源】=降水(主要是季风区)+河流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冰川(西北地区)+季节性积雪融水(东北地区)
【答题话术】降水充足&靠近河流湖泊&地下水丰富&靠近高山,夏季有冰川融水&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水→水源充足
【总结】水源对于半干旱、干旱地区,水源是决定是否可以开展农业生产的关键性因素。这类地区如果有水源,可以搞灌溉农业


四、农业区位的人文因素
1.人ロ
(1)市场(最重要因素):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
【话术】①人口众多,市场广阔,需求量大
②靠近XX城市,经济发达,人均消费高,市场广阔
【冷冷公式-市场】人口=市场
(2)劳动力:分为劳动力&人才
【话术】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人才众多,劳动力素质高
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人才稀少,劳动力素质低
(2)交通
①提高商品率
②成本:增加了运输成本
③物流快递体系,对于易腐败的产品来说意义重大:园艺业、乳畜业(花果奶)
【话术】:地理位置优越,有XX(铁路、公路、水运、航空交通,交通便捷
(3)城市地租:离城中心越近,地价越高,成本越高,所以要种单位产值越高的作物
·从单位面积产值看,由高到低依次是:花卉乳牛塘鱼果园蔬菜粮棉
【冷冷口诀】花乳塘,果蔬粮
2.科技
(1)灌溉技术
①农田水利设施: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②小型水利工程: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③喷灌滴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农业用水
(2)机械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率
(3)温室&大棚&地膜
①给农作物保温保湿,扩大了种植范围
②市场影响的地域范围扩大
③延长农作物生长期
(4)生物技术——良种:单位产量提高,农作物品质改善
(5)绿色循环(循环农业):提高农业利用率,保护了生态环境
(6)化肥技术——绿色化肥&有机化肥:提高单位的面积产量,质量和市场销量,也影响农业生态环境
(7)智慧农业
(8)冷藏保鲜技术(运输):扩大销售范围
3.历史:历史悠久,技术经验丰富
4.政策:国家宏观调控
①政府规划:影响农业生产规模和农业类型
②鼓励农民: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完善创新体制机制,调动农民积极性
五、农业因素的适应与改造
·针对的是自然元素,这片区域对农业发展不利,所以要适应或者改造这个区域的不利自然元素
1、适应:农业因素的适应主要是针对农作物,例如:耐旱作物,耐盐作物等
2、改造
(1)地形
①梯田:在丘陵的缓坡修梯田,减少水土流失,增大种植面积
②台田:主要是治理土壤盐碱化(地下水水位过高)的
③立体农业
④平整土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机械化生产
(2)气候
①大棚技术(影响大气成分)
·增大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保温,冬季可以减轻冻害
·减少蒸发和蒸腾,保湿
②地膜(影响大气成分)
·保持土壤温度
·减少蒸发和蒸腾,保湿
·黑膜可以黑膜对太阳辐射吸收作用强,可以保持水分,抑制杂草生长
·防风
③铺鹅卵石、砾石(改变下垫面性质)
·增加下渗
·石头下边的阴影,减弱了蒸发
·增大昼夜温差,增加了品质
④压砂技术(改变下垫面性质):减少了下垫面的比热容,增大了昼夜温差,有利于瓜果积累糖分
(3)水源——节水技术
喷灌、滴灌
修建水利工程(防洪水)
(4)土壤
①增加土壤肥力:有机化肥,增加有机质;科学耕作(轮作、休耕),恢复肥力
②土质(排水排气):松土措施
③施加绿色化肥,有机化肥
④无土栽培
⑤改良土壤
六、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农业区位的选择,要更多地考虑人文因素的发展变化
2.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自然因素可以看作是相对稳定的,而农业生产的人文因素则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
3.因此,对农业区位的选择,要更多地考虑人文因素的发展变化(答题要出现“变化”)
·人文变化(市场变化、交通变化、冷藏保鲜技术变化、科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