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轻科普x拟人化〕Channa asiatica 月鳢

2022-10-06 17:09 作者:Iriscia鸢  | 我要投稿

    希望阅读过此文的读者们在菜市场遇到本种时可以大喊一声「给我变!」以示对画师的支持

背面的水印是画师logo,与图片内容无关。
在纸上搓的原稿,自认为画风较之前有了重大改变。

拟人化形象

    先说点闲话。近段时间由于包括练习画技和情绪问题导致长时间的停更(说明简介不是白写的,拖更了就说情绪问题√)。实际上,即便绘画水平有所精进,也仍旧画不出很好的效果。加上近来感受到了AI绘画的伟力,笔者这样的画师的生态位恐怕很快就会被挤掉吧。

    此角色的设计过程历经波折。草稿本上的形象在开始是准备用于近似种黑月鳢(Channa nox),后因得知该种有较月鳢更长的后三鳍而决定另画一版,这个废案就顺理成章地被套用到了月鳢身上,随后又想到月鳢其实也有大帆型

    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鳢属鱼类圆滚滚的长筒状身材,于是没有过多从鱼体结构上提取元素可爱的女孩子怎么能是一个圆筒,而是采取了更有识别度的配色作为服装设计的特征。实际上,本种色型变化极大,此处选用了红纹表现型(对应了「珍珠赤雷龙」这个商品名)用作拟人化原型。尽管红黑配色在当今的审美体系下逐渐沦为二流和廉价的代称(参考一系列红黑配色的笔记本电脑),但笔者本人仍然无法抗拒这样的方案(赤瞳、时崎狂三、四宫辉夜是不是很有代表性?)。

(可能被修过图的、但实际也能达到的)红纹表现型。笔者的家乡福建就有大量这种表型的个体,但通常而言,在市面上的红纹个体多被标注来自广西。实际上笔者认识的鱼商也都是从广西获取的红纹月鳢。

分类阶元

    本种的分类学地位稳定,但值得一提。它和为人熟知的斗鱼和攀鲈一样,都属于攀鲈系(Anabantaria)。这意味着它们能够呼吸空气即所谓的攀鲈系不需要鳃。其中,攀鲈目的许多物种因其具有用于呼吸空气的鳃上器(迷鳃)而被称作「迷鳃鱼」。

攀鲈目 Anabantiformes

鳢科 Channidae

鳢属 Channa

攀鲈目的迷鳃示意图。它由第一鳃弓的部分结构演化而成,挤占了一部分鳃腔。它可以用来呼吸空气,但也导致用于正常摄取水中氧气的鳃丝数量下降。这类鱼通常活动在不深的死水/流速缓慢的水域中。这种水体经常缺乏溶氧,从空气中获取氧气成为刚需。


攀鲈系概览。可见刺鳅和黄鳝所属的合鳃鱼目也被包括在内。其中,黄鳝只能呼吸空气,是将「不需要鳃」的祖训贯彻到底的类群。而攀鲈亚目同样会因为长时间不能呼吸空气而被溺死。


这鱼怎么卖?

    月鳢的价格随地域和性质(观赏或食用)有很大波动,范围在几元至上百元。

    笔者在闽南时曾看到有人用扁担挑着一筐被简单润湿后的月鳢在售卖。上前询问后得知,这些鱼可以被用作药膳。当地人相信,食用鳢属的鱼类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大概是因为这些鱼生命力强,即便受到重伤也有痊愈的可能),他们经常给动过手术的病人吃这些鱼,而平时则很少食用。出于好奇,我以愿意购买一条为由而进一步向小贩询问其实也是因为自己想养,他说月鳢的「疗效」比更加常见的乌鳢斑鳢等更好。可惜的是,笔者没有询问月鳢的闽南语名称,只是以5元钱够得了一条接近20厘米的个体。它身上的红纹和绿色喷点都十分鲜艳,完全没有赛狗屁的感觉。两年后笔者在当地的原生鱼店里看见的任何个体的价格都是它的数倍。

笔者当时看到的售卖场景与图中十分相似,只是规格不太统一。此图中的月鳢是被当成观赏鱼售卖的。

    回家以后, 祖母看到了挂在自行车把上的鱼,用闽南语大声呵斥笔者买了一条不中吃的鱼并询问价格。可见其实在一些老一辈人眼里,此鱼只是不起眼的杂鱼,甚至没听说过它有丽鱼(当地人对乌鳢、斑鳢和杂交鳢不做区分的统称)那般能疗伤的价值,与小贩的说法形成了鲜明对比,很是奇怪。最后,笔者劝祖母不要在意,反正也不是拿来吃的——为此遭受了更严厉的训斥:你不去好好读书,天天想着养鱼。

    总而言之,月鳢就这么在闽南的菜市场上成为了售价极低的边缘物种,却又在不远处的观赏鱼店里卖出高价。这直接导致了后来笔者的同学想在观赏鱼店里购买月鳢时,被笔者拉到菜市场上寻找和挑选的结局

混迹杂鱼堆

    闽南菜市场上充斥着卖小杂鱼的摊位,这可远比专门卖月鳢的流动小贩常见。其中能看见被细网无区别打捞上来的,包括齐氏非鲫(养过,很好伺候,好看也好斗)、花身副丽鱼幼体、短盖肥脂鲤幼体(也养过,非常强势的鱼)、沙塘鳢和尖头塘鳢(偶尔会被单独挑出来卖)、吻虾虎、鳢属的小个体、鲌亚科合集、鳑鲏和鱊、攀鲈和斗鱼、乱入的食蚊鱼等一系列小鱼,它们都会被低价处理。

    一些儿童喜欢小巧而鲜艳的鳑鲏和鱊只要活着)、斗鱼和特别小的非鲫(因为好养);鲌亚科杂鱼会被做成炸鱼或者拿去喂猫虾虎和塘鳢会被煲汤治小孩尿尿(多正常的行为为什么要治啊);攀鲈既可以养也可以吃所以还是会有人买。上述的鱼种最终都可以得到死得其所的结局,小个体鳢属鱼则处在十分尴尬的地位。它们在白色箱子或不锈钢/塑料盆中显得很不起眼,无人问津。毕竟,旁边专门卖大个体食用鱼的摊位里就有起码一斤的鳢等待挑选卖家还能细心地给你区分公母,人们根本犯不着吃这些没长大的小鱼。其中,月鳢可能是因为实在长不大(最大仅30厘米左右还特别细),为了能把它卖掉才最终衍生出能做药膳的版本。这也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前文提到的小贩会专卖这一种鱼。题外话:更小也更不常见的南鳢根本不配拥有姓名

被用来煲汤的月鳢。既然乌鳢的汤很好喝,那么月鳢……唉看着实在没那么吸引人。图中还可见月鳢没有腹鳍的特征。

做成了红烧鱼看起来也好不到哪去,但如果加上精致的摆盘还是有改观空间的。

    那么吃掉月鳢做的药膳究竟能不能帮助伤口愈合呢?答案是肯定的:它是一条鱼,富含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容易消化,吃了当然可以帮助修复损伤的组织。可是许多其他鱼都具备这个特点,如果要较真的话,吃掉体型更大、肉质更肥厚的乌鳢/斑鳢/杂交鳢肯定能获得更多的蛋白质和更少的麻烦。 

月鳢又细又小,食用价值实在难以匹敌旁边的乌鳢。

归宿在观赏

    近年来,人们对于这些被称作「雷龙」的长条状鳢属鱼的喜爱使它们的价格飙升(眼鳢:?),原本便宜的月鳢在成为用于观赏的「珍珠赤雷龙」之后,稍大的个体即便是最普通的表现型也能卖到十几元一条,足够买一条一斤多重的酸菜雷龙(乌鳢/斑鳢/杂交鳢)

     在一些爱好者眼中,月鳢被盛赞为「中国的巴卡」。部分人工选育过的个体的确无愧于这个称呼性价比稳压一头才是真正的当之无愧展现出十分惊艳的性状。

纹饰有些接近巴卡鳢的个体。如果加上大帆的性状就能更加逼真。
正牌的巴卡鳢(Channa Barca)。其实在仔细观察后很容易看出其与月鳢的区别。可鱼各有各的好看,没必要非得挑贵的养。

    其实,被用来和巴卡鳢做比较可能更多地含有玩梗或自嘲的成分。由于分布相对广泛且产地隔离程度大,月鳢拥有着变化多端的表型。所以,它有着自己的独特和迷人之处,根本不需要像谁。随着爱好者的增加,目前已经出现了对于月鳢的选育:大帆、爆星、不同程度的黄化、白化、白子以及其他叫不出来的类型令人眼花缭乱,处处体现着它们强大的可塑性。

    即便不是真的想专门饲养这个种类,月鳢也能以在很早以前较低的价格和胆小如鼠不在面前吃食简单的饲养体验而经常被推荐给打算饲养中至大型雷龙的初学者们。月鳢也是笔者饲养过的唯一一种雷龙。饲养雷龙过程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的训食和繁殖同样可以通过月鳢来练习,一些状态很好的个体可以实现巡游、追手指/镊子等互动行为,也可以接受人工饲料,令人赞叹条件反射的强大

月鳢经典款:红月和黑月。七星鱼是月鳢最为常见的俗名之一,只不过取这个名的人算数肯定不太好,或者是喜欢读《三国演义》。如果交给笔者,它最起码会被叫做「千星鱼」x

    

纯黄化的月鳢。一些个体和罗汉鹦鹉/麒麟鹦鹉这样的观赏鱼一样,可能需要经历「退沙」过程才能变成这样全黄的个体。


在野外生活的不完全黄化个体。


黄化得更少的个体。
几乎没有纹饰的个体(可能和生活环境背景颜色较浅有关)。
这样的月鳢。
那样的月鳢。

    以上列举的只是各种表现型中的冰山一角。站内还有人发布了绿色和白子等各种月鳢的视频(由于未取得作者许可没有转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搜寻。如此多样化的表型的产生并没有经过太长的时间,因此本种作为观赏鱼的未来十分可期。

    值得一提的是,月鳢的体色和饲养环境有很大关联。水质、造景情况、食物类型等都有可能影响其体色的表现。笔者购买到的红纹个体在白色整理箱中饲养时很快失去几乎所有纹饰、变得没有观赏价值,在转移进造景充分的鱼缸之后才恢复了色彩。另外,月鳢有较强的领域意识,混养和配对时需要格外注意。

跳缸的艺术

    笔者的文章只要提到观赏鱼就总能看到这两个字,这次索性作为了标题鳢属鱼类长长的身躯不仅方便它躲进错综复杂的水草和石缝里,也赋予了它们发动突袭的动力。和同样拥有强壮肌肉的鳡不同,鳢属鱼是典型的伏击掠食者。它们的身形对减阻的帮助很小,但十分柔韧、适合储存能量。当它们准备发动攻击时,身体会先弯曲成S形,然后再像橡皮筋一样猛地弹射出去,不给猎物任何反应时间。这种特性无意间助长了它们的跳缸能力,笔者花5元钱买到的月鳢就曾经出现过在投食时飞出鱼缸、在夜间跳缸后爬进积水的厕所等情况。它最后的结局是冲开了接收它的朋友盖缸用的亚克力板最终变成鱼干,说明找不到厕所是会死的

    所以,即便是什么也不懂新手饲主,在饲养前最起码必须做好防跳缸这件事,然后再考虑训食、发色等问题。月鳢的大体型虽然使得它们不像斗鱼那样会从意想不到的狭缝中窜出,但相对强大的力量和较大的体重很容易顶开盖得不严的鱼缸,从而发生惨案。另外,一些过于凶猛的个体可能会追逐其他鱼类导致它们跳缸,这同样值得注意x

   总而言之,饲养月鳢最大的成本是饲主的心。作为一种具有领地意识和捕食能力且体型不算小的鱼类,饲主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过分信赖其强大的抗逆性。笔者和朋友的粗放管理最终导致了5元钱买来的月鳢的死亡,这也成为了如今已经不能养鱼的笔者的一件憾事。在此,也希望看到最后的各位可以在做任何事时都更加用心。

〔轻科普x拟人化〕Channa asiatica 月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