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铸件“桔皮”缺陷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021-05-13 16:27 作者:金钰磨料  | 我要投稿


1、铸件“桔皮”缺陷的特征

铸件“桔皮”是铸件生产中反复出现的一种铸造缺陷,它对铸件质量的影响较大,缺陷出现在铸件肥厚部位、热节及内浇道附近以及受热集中而冷却又慢的部位。铸件表面有微凸的小圆斑,呈“眼圈”状,这些表面粗糙,看起来象“桔子皮”的斑点,在多种铸件中反复出现,有时整批铸件均有,其在每个铸件上的数量少则几个,多至整个平面;小圆斑有的较大,有的小至麻点;有时是单个分散的,有时也呈密集的片状凸起物,高出铸件0.4-0.6mm,直径3-5mm。据统计,废品中的15%是“桔皮”缺陷造成的,而且碳钢件产生桔皮缺陷的机会更多一些。

2、“桔皮”缺陷产生的原因分析

导致“桔皮”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涂料表面堆积、硬化不充分。型壳在焙烧后,其表面上形成黄色或黄绿色玻璃体,浇注后与钢液反应而形成硅酸盐瘤粘附于铸件表面。单纯地延长硬化时间,无助于最终解决“桔皮”问题。通过实践,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2.1原材料方面的影响

众所周知,水玻璃涂料的粉液比低,粉料分布不均匀。水玻璃的模数愈高,密度愈大,则涂料的粉液比愈低,粉料的分布愈不均匀,也最不易充分硬化。

(1)水玻璃的影响

水玻璃的模数、密度以及杂质的多少对涂料的流动性影响极大。随着模数的增大,水玻璃中亚胶粒子比例增加,其粘度会随之增加,涂料的流变性恶化,当模组涂挂时极易在表层造成局部涂料堆积。

水玻璃参数不一致对涂料性能的影响是很大的,这一点很容易被忽视。参数的不一致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模数的不一致性,刚进厂的水玻璃只有经过长时间的静置扩散(分散)后才能使同一批模数趋于一致,达到稳定的分散状态;这一过程所需时间在一星期以上,如果急于使用则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涂料流变性能。

其二是溶液密度的不一致性,在配涂料前通常要对水玻璃溶液的密度进行调整,应该特别注意加水搅拌后马上测得的密度是不真实的,因为液体分散稳定的过程尚未完成,与所希望的密度有一定的误差,据此配制的涂料,其粘度和流动性都有误差。

(2)耐火粉料的影响

耐火粉料颗粒的分布和形状对涂料流变性的影响较大,双峰粉涂料具有较好的流变性是大家公认的;但即便是粒度分布基本相同的双峰粉,当耐火粉料颗料形状分别为多角、尖角和片状的粉配制涂料时,在粉液比和水玻璃模数相同的条件下其流变性也会有很大的差异。

当粉料形状越接近片状时,其比表面积也越大,颗粒间的摩擦力和作用力增大,涂料的粘度将大于多角形的粉料。

(3)水玻璃密度和粉液比的综合影响

水玻璃密度和粉液比的变化对表层涂料流变性的影响是非常直观的,水玻璃密度和粉液比过大时涂料粘度增加、流变性变差、涂层变厚会引起涂料在型壳表面局部堆积,型壳硬化不良最终导致“桔皮”问题。

2.2工艺方面的影响(

1)表面层风干不充分。

表面层风干是涂料的再均匀化过程,同时,也是水玻璃脱水固化过程,如风干时间过短,表面层涂料在熔模表面分布不均匀,造成其后的硬化不充分,脱蜡后将在型壳内表面形成团状聚集物,局部形成钠盐杂质。

(2)过度滴控。

过度滴控指表面层浸挂涂料时,单方向流动未能及时粘砂,将导致涂料在熔模表面局部方向上的堆积,造成其后的硬化不完全。

(3)型壳层间硬化不良。

由于涂料层尤其是前两层中存在未硬化部分,未硬化的涂料在脱蜡和焙烧后造成型壳内表面的钠盐聚集,与钢水反应后生成“桔皮”缺陷。

2.3环境方面的影响

在寒冷的冬季,过低的室温使涂料流动性变差造成涂料堆积,过厚堆积的涂料又不能完全硬化;此外硬化液的温度随室温的降低也会造成硬化过程的缓慢和不完全。环境湿度的影响则主要发生在雨季,空气湿度的增加会影响风干过程,常因为风干不足而出现“桔皮”问题。


铸件“桔皮”缺陷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