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三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笔记

2022-07-26 00:47 作者:不可执一而论  | 我要投稿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1)背景: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诞生,其标志是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正式建立。


(2)目的:防止袁世凯独裁。

根本目的:维护共和制度


(3)内容

①以主权在民(反应否定君主专制)、平等自由(允许集会、结社)为原则。

②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防止专制)的政治制度。

③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总理制约总统,限制袁世凯,维护共和制,模仿英国)

注:以上三条都是学习美国


(4)作用: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2.北洋政府时期的政党政治

(1)开始:辛亥革命后。

(2)转折: 1913年春“宋教仁案”发生和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被镇压。注:二次革命的失败,标志着辛亥革命彻底失败,正式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3)失败:袁世凯窃取大总统职位,下令解散国民党和国会。此后政党政治名存实亡。

(4)影响:袁世凯走上帝制之路,但不久被迫取消帝制。中国陷入军阀混战、军阀割据的局面。


注:洪宪帝制

实则;君主专制    表面:二元制君主立宪,如同德国。

支持者:英、日帝国主义


洪宪帝制过程

①尊孔运动(拜天祭祖)

②杨度等六人筹安会(鼓吹改行帝制)

③1915“请愿”+参议院国民代表投票+赞同君主立宪制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复辟

失败;1916年3月22日取消帝制

失败原因:1.孙中山二次革命。2.蔡锷护国行动。3.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国民政府的“训政"时期

(1)开始: 1928 年。

(2)表现

①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托付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②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治权,托付给国民党政府总揽执行。


③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负责指导监督国民政府的重大国务。


(3)实质:用法律形式确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


(4)结束: 1948年, 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1.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政权

(1)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2)建立: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 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

(3)性质:苏维埃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大众。

(4)作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2.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

(1)措施

①中国共产党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

②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

③中国共产党通过“三三制”原则。(在政权机构和民意机关的人员名额分配上,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的共产党员、代表和联系广大小资产阶级的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


(2)作用:这些措施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建设。从制度上为党外人士进入政权并占有一定比例提供了保障。



3.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的人民政权

(1)举措

①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

②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

(2)作用: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3)理论探索: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基础: 1949 年9月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2)确立: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3)性质: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和主要内容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4)作用:保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这一组织形式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

(5)挫折: 1957 年后,反右斗争扩大化和“左”倾指导思想的影响,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破坏。

(6)完善: 1982 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取得许多重要进展。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建立: 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 会议召开。

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③人民政协是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代表人士组成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其基本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2)发展: 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共中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


(3)完善

①改革开放后,该制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被写入宪法,使得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走上了制度化轨道。


②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③2019年10月,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突出强调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为什么北洋政府时期实行政党政治不能成功?

他的封建本质始终没变,违背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注定要在新生革命力量的推动下覆灭。甚至后来的蒋介石国民政府的失败也是基于这样的原因,一意孤行,不得民心。 我们成功是因为我们顺应历史的发展,根据国情制定合适的政策,并且有广泛的民众基础。

第三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笔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