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返回手势的好坏,不取决于“战未来””

2023-06-24 14:16 作者:分号斗萝  | 我要投稿

看过LuvLetter这位up主对A16性能和苹果自研通信芯片缘由的梳理,很高兴认识了这样一位有开发者和运营思维输出的up主 虽然是以他diss六分超超而阐述苹果极富争议的返回手势认识的 ​ 用过xs的左手用户表示返回手势还能接受,觉得难用不难用还得看用户集体的选择,乔布斯在09年那场问答会上就提到了这点:

引用乔布斯并不是奉乔布斯的所有设计和理念为金科玉律,但是乔布斯上面的话还是客观中肯的解释了设计和运营的平衡在于市场,而很显然LuvLetter更倾向于设计。而事实是苹果的14标准版和标准的plus版销量在去年大陆遭遇了滑铁卢不达预期。不管消费者不买账是出于14外观毫无变化还是上一代综合实力很强,部分消费者对苹果的返回手势的怨气无疑是存在的,而且这些用户基本也是属于线上机的群体,他们的反馈也并不能真正左右手机的销量,因为进入存量市场的大多数用户如今基本已经被品牌绑定了,对手机交互升级和创意的感知并不强,自骁龙8+和天玑8100后,在大陆,智能手机领域苹果能代表一整个生态同安卓生态的国产几家竞争,靠的就是ios的生态的“好用”,而不是领先的性能和前几年遥遥领先的流畅和稳定,以及极富前瞻性的开发者号召力“战未来”的属性。加上苹果已经布局深入头显、造车等虚拟三维空间领域,代表着属于二维平面交互逻辑的继续开拓已经进入后期维护和小范围优化的阶段了。 总结Luvletterup主所认为的,苹果层级交互方案是以操作直观化的提醒按钮为辅助,是层级交互逻辑的最优解,严谨和规范是它的优势,而安卓则是混乱和应急的方案。但抛开理念的优劣,事实是如今无论是安卓和苹果都没来得及形成统一和每个app内部灵活的交互秩序,返回手势仅在小红书等信息流app得到较好的优化,这就证明了自苹果ios四五年前引入侧边返回后开发者依然没有很强的动力去适应苹果的逻辑做出更好的方案,也就说明Luvletter这套“战未来”的构想虽然合理,但事与愿违,用户并没有这么强的需求,就是因为在二维平面时代,交互手势的关键在于“smart”,在于化繁为简。这也是为什么返回手势在如今要着重从用户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而不是从开发者的严谨性来。 而且LuvLetter的观点的前提是交互要服务于理念。这并没有错,但忽略了乔布斯的理念的成功是属于小屏产品时代的成功,为单手握持量身打造的、符合直觉才是如今返回手势的根本目的,也就是说理念来自科技集成的产品形态而不是历史沿革的堆砌和空想。而乔布斯本人也是从产品的缺点从而诞生了一代又一代奠定今天格局的设计。而恰好的,关于返回手势的争论不正是从大屏时代到来多数用户为了适应它而被迫放弃单手使用和惯用手,并因为开发者的迟迟不跟进而逐渐成为痛点的么? 衡量一项设计好坏的,不是所谓的建立一套规范和对未来的描绘。坚持一种理念并没有错,就像乔布斯说的:

但前提是乔布斯说的最后一句话:

而如今iPhone上的返回手势,没有iPad上张缩的返回手势(顺带一提这似乎也不符合层级交互逻辑的严谨性)或许符合LuvLetter对其理念的阐述,但理念是脱离了事实,加上夸大了苹果交互手势对开发者的号召力,很明显是走到了开发者与用户交接圈的边缘位置。 ​所以虽然层级交互逻辑是个很严谨很有秩序的设计理念,我用着也觉得不麻烦,但是既然不好用开发者也没动力,那就得应时而变,不能让Jony Ive追求的秩序成为“混乱的秩序”。安卓目前的侧边返回在一些生产力场景和多页场景与苹果互有优劣(台前调度苹果胜,小窗模式安卓有更好方案但是我还是喜欢ios12浏览器里浏览记录中那种立体书签的流动设计):

至于抨击安卓端开发者因为侧边返回不思进取,我觉得对侧滑手势作为交互形态寄予的信仰成分不必过高,毕竟比起面向长远开发而考虑功能的丰富,手势的最大价值还是在于高效和直观,就像实体按键就是有吸引人去按的冲动一样。当然,如果选择这套逻辑的开发者可以采取像这位up主所介绍的小红书等应用的屏幕中间返回这样方案进行适配,或者将up主提出的眼动追踪以及可预测以可视化的动画效果作为判定侧滑返回是否触发的开关以及保留上一步操作提供一个“返回”的可视化图标以便使用者撤销误操作,我觉得是一个解决的思路

返回手势的好坏,不取决于“战未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