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的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为什么要“废除”内朝(中朝)?
熟悉中国历史的朋友们应该知道,汉武帝在位期间进行了一次影响深远的制度改革——建立内(中)外朝,直到隋朝建立三省六部制。但鲜为人知的是,东汉的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登基后一度废除了内朝(中朝)。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本鬼接下来说说自己的一家之言。

根据史书记载,汉武帝建立内外朝的目的是将权力从以丞相为首的三公手中收回,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活着的时候,内朝的主导者自然是皇帝本人。然而由于“巫蛊之祸”的爆发,汉武帝的继位人成了大问题。汉武帝去世之后,年仅八岁的刘弗陵继位,是为汉昭帝。

因为汉昭帝继位时年龄太小又没有太后,所以朝廷大权实际上被大司马大将军霍光掌控。而内朝的主导者也就从皇帝变成了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以此掌权近二十年。虽然汉宣帝在霍光去世后收回了权力,但霍光留下的“大司马大将军为内朝之首”的惯例和制度设计没有改变。

西汉后期,外戚王莽以大司马大将军控制了内朝,进而控制整个朝廷,为其取代汉朝奠定了基础。新朝灭亡和东汉建立后,汉光武帝刘秀认为“大司马大将军控制内朝”王莽能够篡位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东汉不能重蹈覆辙。于是汉光武帝决定废除以大司马大将军为首的内朝。

最后要说明的是,汉光武帝废除内朝不是将权力还给以三公为首的外朝,而是将内朝的主导者从大司马大将军变成了皇帝亲自领导的尚书台(事归台阁),由皇帝直接处理日常工作(今上好吏事)而不再设内朝首席官员。所以光武帝所谓的“废内朝”是进一步加强了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