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支教中的《模拟人生》活动你见过吗?

2021-12-10 10:35 作者:童年一课  | 我要投稿

他是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的一名大学生,同时也是《模拟人生》PBL课程里的盒子精灵,他叫刘长泽。


在大一结束时的那个暑假,他参加了《模拟人生》的活动。因为模拟人生是他参加的第一次活动,所以他在描述自己最初接触到的感受时,用到了“激情”和“好奇”。


他说自己参加这次活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是因为他刚进入志愿者团队,还没有积累真正的授课经历,所以希望通过这个活动,提前学习感受一下。第二,他自己也很喜欢小孩子。第三,他觉得这个活动十分有意义,这种意义不止是对向小朋友,还有对向他自己。


“一看到这个活动,就想到我一定要去尝试一下,尽我所能。”


“公益”这两个字在他心里留下深刻印象是在他小学的时候,跟随在家乡天津的一个志愿者团队去养老院慰问老人。说到那次,他还特别说了一下那个团队:“那个团队对老人真的很好,他们其实是‘手艺人’,专门修脚的一个机构。但他们每周一都会歇业,去到养老院慰问老人,过年过节也会给老人买一些袜子,或者去包饺子。我觉得很好。”对于这样的坚持,他很敬佩。


公益心多来源于家庭教育或学校教育中的耳濡目染,在他的生活中,家庭教育所带来的影响会更大一些。“因为我的父母也都是善良的人,所以从小教育我,做人要热心肠一些。再加上自己从小担任班委,所以便培养出了一些责任心。”


谈到他认为这次的《模拟人生》课程能给孩子们带来哪种积极意义的时候,他理性地思考了很多,而后坦言道:“我不会想一定会带给孩子什么,就是希望孩子们能当作一场游戏,重点是丰富他们的假期生活。当然,很希望能开拓他们的眼界,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未来,在这个年纪他们能有更多的思考,这就足够了,但其实这也是很难达到的。”


这个回答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但同时我也从这个回答中看出了对课程他的预期是理智的。


但同时他也是热血的,在看到孩子们的反馈作品的时候。因为反馈作品的优秀,令他觉得自己的付出非常有意义,同时也对孩子们的未来充满肯定和鼓励,还有满满的祝福。



▲ 孩子们制作的自己的盒子


我在采访中问道在扮演盒子精灵这样的角色时有没有跳出这个身份,以我们自己的角度来思考一些孩子所提出的问题时,他说,“因为在这次活动中的盒子精灵们都是不同的志愿者所扮演的,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是不同的,所以盒子精灵面对不同学生的同一个问题回答时,可能每个盒子精灵都会有不一样的见解。我们每时每刻都只是以盒子精灵的身份来表达着自己的看法,但整体方向是一致的,是鼓励是引导。”


我们做一件事时,过程不一定是非常顺利的,在这之中必然有些许坎坷,在这次的课程上也不例外。他说在最开始的第一天他是感受到有些挫败的,因为那时候刚开始对接,需要给孩子讲很多的前情提要,只有孩子更清楚地了解到游戏规则才能更好地进行下去,为了能够进入这个情景他给孩子聊了很多,孩子插不上话,就只能回答嗯嗯知道了。


他自己也觉得很繁琐,但又不得不这样。后来到布置第一阶段任务时孩子突然就没有回复了,他等了很久,一直到晚上孩子都没有回复,这让他觉得有些难过和伤心,以为是孩子觉得作业麻烦所以不想参加了。但到了第二天时孩子就回复他了,解释到自己昨天是去写作业了。他理解孩子,但还是告诉了孩子以后这样的情况一定要和他说一声。


这是他作为盒子精灵第一个传达给孩子的思想:学会别人的尊重,不能突然的消失。


我一直相信,有错误才能有成长,在孩子之后的盒子日记中,我也看到了孩子对这件事的描述,她意识到了自己当时突然消失的不妥当,同时也通过这件事接收到了盒子精灵教给她的第一件事,学会尊重。


在谈到这次课程对孩子们以后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有没有帮助时,他说帮助是肯定有的,但具体的程度跟孩子们自己的思考深度有关。


他拿其中一个对接孩子的成果给我举了一个例子。他说在和那个孩子最初沟通的时候,孩子只跟他提到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要像蔡老师一样。他就顺着孩子的想法引导着问道,什么样的老师是优秀的?为什么要成为蔡老师这样的老师?蔡老师为什么会让大家喜爱?留下问题引导孩子自己进行深度思考。


他说,这样一来孩子的未来就有了实际生活中的榜样,就能具体到每一步该如何去做,落实到生活中,与实际相结合,不再空洞。


“老师告诉过我,一个人的成败并不在于先天的条件,而在于后天的努力,一个人不论成与败,只要心地善良也能做出一番大事业。”这句出现在孩子成果展示里的话给了他很大的触动,年少时父母的淳淳教育让他相信,善良是在人的品质中是占第一位的。他很庆幸这个孩子遇到了一位好老师,也很庆幸这个孩子能有所感触。

▲ 孩子的盒子日记中描述蔡老师的一段日记


而在他的求学生涯中也遇到了很多非常好的老师,在他们身上他学到了不同的知识和道理,而这些东西慢慢构成了如今和我侃侃而谈的他。


小学时的张老师教会他做人做事要有规矩,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形象;初中时的孟老师传授他专业的篮球技巧和一些人情世故;高中时的班主任“张妈妈”是对他影响最深的人,她是他见过最认真负责的班主任,会关注到班级的很多细节,也会及时地对他表示相信认可和帮助。“是在她的鼓励下,我才能成为更优秀的人。”他这样说道。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问到他如果小时候也参加了这个课程,会不会对他如今的人生轨道有不一样的影响?


他思考了一番后告诉我,是会有影响的,即使那种影响就像高中的百日誓师一样,只能保持几天那一刻的激情。虽然短暂,但也有它存在的意义,对未来的他也会雕刻下一笔。“正如我至今还会记得,小学老师的一些叮嘱一样。”


他的每一个人生阶段都在被周围的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也在不断变化着,这是一种积极的变化,如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从幼稚到成熟,从独身到集体,人生就是这样不断变化着前进。


在最后的孩子们对本次活动的一个总结感受中,陈怡小朋友写在日记的话让他印象深刻,小朋友把本次的课程活动比作一个游戏,把未来的生活比作一场很大的游戏,用孩子的语言和角度诠释了我们这次的《模拟人生》的课程。


而切身参加过课程的他也针对课程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完善意见,比如在推广活动时,机构可以做一个能吸引孩子注意的有趣动画,用一个小人来模拟孩子,在完成了什么事后,小人获得了什么,这样能够更加清晰明确地向孩子们传达这个课程。


在和他的沟通中,我清楚地了解到对于这个课程,他也在不断思考,并不是按部就班地做完任务,他有自己想要传达的东西,也在不断地对自己进行思考总结。我喜欢会独立思考的人,和他沟通也会让我在很多时候醍醐灌顶。


他就像在我们每个人的学习生涯里会遇到的那种优秀班干部,是老师的小助手,是同学的好班委,为人厚道,心地善良,责任心很强,稳重又理智,所有的良好品质好像在他身上都会有所回应。


在这次的特殊课程里,他就像游戏里的初始向导一样,细细传递自己所知道的一切给自己所带领的通关者,就像他所带领的陈怡小朋友在感受总结里写的那样,“原来一场游戏也会让我领悟人生的道理”。


所以,嘿,让我们来玩一场游戏吧。


支教中的《模拟人生》活动你见过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