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面试备考:让公园姓“公”
事业单位面试备考:让公园姓“公”
【专家评论】
1、确保公园姓“公”,要下决心清理整治。公园里建高档消费场所,显然是一种违规行为。其关键,就在于部分职能部门对经济效益和公共利益的衡量标准有所偏颇。在依法关停这些中高档餐饮(会所)的同时,更要纠正的是这种不以人为本的理念。能否根除“公园私姓”的弊病,不能寄望于仅靠某个公园、某个部门就能彻底解决,这需要部门间的紧密配合,以及对依法行政的尊重。
2、高档会所被清理后,公园里的餐厅将会通过大幅度调低收费标准、撤销包房、推出低价菜、特价菜等方式,为周边百姓服务。这样的设想很好,不过在执行的过程中最好能给出更详细的标准,否则难免不会经过再次包装,仍成为隐秘的浪费或腐败的场所。归根结底,吃喝腐败源于财务制度不严,权力没有完全关进“制度的笼子”。只有标本兼治,大吃大喝、公款消费的问题才能治好。
3、全国的公园其实都面临类似的问题,“一二十年前,当各大城市开始蜂拥而上建设公园时,财力并不充足,只能寄希望于‘以园养园’,政府承诺让公园管理者放开一部分经营空间,以经营收入来弥补公园养护经费的不足”。一位在厦门园林系统中工作多年的人士说:“如今政府财力充沛了,老百姓也更注重公园的公共属性,又希望压缩这些经营场所的利润空间,难度巨大。”公园与风景管理处负责人称,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在全国城市公园中都存在,“我们需要找到一种能够长效解决公园公共属性问题的办法,我们也在‘摸着石头过河’”。
【模拟练习】
题目:近日,各地政府陆续开展还园于民的公园专项整治活动,打击公园会所中的歪风邪气,让公园姓“公”,你怎么看?
解析:公园是政府投资、全民所有的公共资源。风景是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的公共资源,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侵占、破坏。公园理应作为开放的公共空间,被全体民众所享有,不能被人“养在闺中人未识”。但一些公园内的高档餐厅、私人会所占用公共资源,设置消费门槛,把普通游客挡在门外,这不仅违背了公园的公益属性和服务公众的宗旨,更是置群众公共利益于不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