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讲座笔记】傅佩荣:庄子的科技观与人文观

2022-04-24 20:49 作者:林夕尘dream  | 我要投稿

【这应该是我今年听过的最棒的讲座,目前内网上应该还没有,我又录下来在上传,分享给大家,建议大家一定要听下!强推!】

1.为什么近代的科学革命在欧洲出现,而没能在中国出现。
2.《科学与现代世界》:科学革命在西方出现是因为西方已经准备好了“科学心态”,其产生的三大来源:希腊悲剧(主角不是帝王将相,而是命运);罗马法(罗马法是演绎法,大原则确立,掌握细节);中世纪的宗教信仰(锻炼人的思维模式)
3.李约瑟《中国之科学与文明》1500年之前中国技术领先全世界(中国只有朝代的更迭没有文明的灭亡,因此中国的技术具有连续性)
4.李约瑟认为中国的科学思想来自于道家,并用《知北游》为材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5.【材料】《庄子》知北游 第二十二
東郭子問於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
庄子曰:「無所不在。」東郭子曰:「期而後可。」驻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杂草)。」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
李约瑟引用这一段,认为道家思想有科学精神,而科学精神不存在“脏臭的观点”,即“实事求是”)
6.上帝和道一样,无所不在。
7.科技观,科是科学精神,技是技术应用
8.海德格认为技术反过来控制了人类的生命(是技术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隐忧),其认为西方哲学从古希腊开始就遗忘了存在的的本身。存在本身是看不见的,其是存在的本体,不能把作为根源的“存在本身”等同于“存在的现象”
9.翻译是一种诠释
10.《庄子》天地 第十二
「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於胸中,則纯白不備;纯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
11.李约瑟认为中国化学的根源就来源于道教,认为其与道教的炼丹有关(道教的传统先于道家,其是民间的原始信仰)
12.庄子对技术是存疑的、谨慎的
13.儒家的特色:尊重传统(过去),关怀社会(现在),重视教育(未来)。儒家被政治所利用,正因为此。
15.有西方观点认为,中国古代三大思想墨家最保守,道家最革命,儒家最温和。
16.道家的革命体现在其将“天”去掉换成“道”,其根源在于“天”被“天子”污染了(所以《诗经》中很多是骂天的,其预设是“天是至高的正义,是无限的智慧”)
17.老子将“天”换作“道”
18.儒家的人文观四个字:仁义礼乐
19.司马迁用235个字打发了庄子(勤学无所不亏,),历史学家对哲学家似乎总有成见。
20·史学强调实证,哲学强调解释。
21.司马谈是孔子传易经的第十代
22.(魏晋时代)新道家的观念不能等同于传统道家的观念。
23.新道家的两个例子:阮籍丧母的态度,刘伶一丝不挂。——新道家放浪形骸骨但其并非纯粹的道家,真正纯粹的道家是老庄为代表。
24.儒家认为:仁义是天生的,礼乐是必要的;道家认为:仁义礼乐都是外界施加的。
25.乐代表和谐,礼代表区分。
26.傅佩荣:用儒家处世,用道家自处
27.《庄子》大宗師 第六
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何谓忘记仁义?仁义是由内而发。把仁义忘记便是超越人与人的关系。真正的儒家在这个世界无法存活下去,面对世界的林林总总,最后便是麻木(或毁灭)。颜回所谓的忘记并非忘记,而是超越。
28.孔子认为,颜回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已,今也则无)唯一。
29.一个老师最大的悲哀是没有教出胜过自己的学生。
30.儒家思想的特色是真诚,道家思想的特色是真实
31.讲人文是不容易的,孔子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2.儒家道家出现的背景,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33.天子失德,礼坏乐崩,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念书人有一种使命感,因此在此乱世,各家各派都出来说话。
34.一派是人的思想集中在人的世界,从人的世界入手去解决相关问题,但很难,因为人的问题来源于人性,这一派讲的最好的是儒家,因为只有儒家去谈论人性;另一派认为人的世界问题太复杂,太困难,不妨跳开这一部分。
35.儒家的抱负并非说大话,而是其真的了解人性与天命的关系。
36.孟子无优秀学生,一直到北宋的程颢程颐,之后到南宋的朱熹。从元朝开始,这四本书成为科举考试的教科书,从而成为教条。
37.哲学的“二加一”格局:二(自然界和人类)+一(二的来源和归宿)
38.一个哲学既不是自然界又不是人类(比如儒家的“天”,比如道家的“道”)
39.地球的存在只是一个过程而已。
40.西方的原罪和中国的本善。
41.儒家的二分法:天理和人欲(去人欲,存天理)
42.《庄子》知北游 第二十二
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
43.庄子对科技对人文都是要超越的,但不是外在的超越,而是一种内在的超越
44.庄子思想的四字诀:与自己要安(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与别人要化(外化而内不化,尊重社会的风俗习惯,真正的道家不会强调特立独行,直木先伐甘井先竭,人生没有成败得失的问题,唯成功者方会失败,唯失败者才能成功);与自然要乐(心中要有空旷);与大道要游(任何地方,每一个人都值得欣赏)
45.(庄子)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
46.科学精神与技术应用要分开,庄子有科学精神,但对于技术应用庄子是谨慎的。
47.讲人文需要传统。庄子批评儒家“推舟于陆”“东施效颦”
48.庄子喜欢借重古人发表自己的想法,借重最多的是孔子其次是老子。庄子对事实兴趣不大,只是用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49.道家对于人文同样存有戒心。
50.结论:什么是人的真实本性?德便是得,人是特殊的,人的德在于“认知能力”,认知能力的“区分”让人可以生存,另一方面认知能力导致了区分,导致了欲望,最终导致了斗争。应用认知作为“避难”,作为“启明”
51.《秋水篇》: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讲座笔记】傅佩荣:庄子的科技观与人文观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