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当年的“月指活”——游戏杂志

2020-09-01 17:10 作者:吃瓜王萌零  | 我要投稿

最近国外大型游戏媒体IGN的中国分部成立,这个新闻在游戏圈中还是热度不少。特别看到许多知名游戏媒体纷纷转发,这个架势颇有些恭迎龙王归来之感。

然而在玩家群体中,却是IGN中国有些不屑一顾。IGN虽然属于巨无霸级别的媒体,但在玩家群体中就有些名声不佳,一些评测颇具争议。特别在前段时间《最后生存者2》的风波中,IGN更是众多媒体中跪舔的领军人物(IGN日本倒是相对客观,收获不少好评)。除此之外,国内不少游戏媒体也是同站一队,被不少玩家拉黑。如今这相似的一幕,又让人想起了那个不堪的往事。


在这其中,我就看到了曾在我心中地位很高,目前唯一活着的纸媒游戏杂志的UCG。它曾经是我难得的精神食粮,甚至如同伙伴一样,如今也沦为了资本的奴隶,为了恰饭不得不吹捧《大圣归来》《最后生存者2》这类游戏。

今天我就想讲讲我和游戏杂志那些事。

最早,我是被小伙伴影响,开始关注起“次世代”主机来。那时他带我去游戏店租机,一些地方也叫碟厅,算是让我开了眼了。后来也学他买起了杂志,当时影响力最大的主机游戏杂志自然是电软(《电子游戏软件》)。当时的娱乐匮乏无比,也几乎不会有其他渠道得到资讯,杂志里的最新游戏相关内容可以算是非常有趣了。杂志除了少量彩页,大部分纸张是黑白的,特别那些游戏的截图大多模糊,只能认得三分,七分靠脑补。但是看着这些简略的文字和图片,去想象一个游戏有多好玩,确实是现在的人难有的体验。

由于我家没钱,次时代主机自然是无缘拥有(后来有了电脑,才能靠模拟器玩一些PS游戏),买回来还是过眼瘾比较多。虽然杂志不便宜,但一个月买一本还是不成问题。

后来,市面上有了叫《游戏机》的杂志(准确来说叫《游戏机实用技术》,以下简称UCG),是全彩的,价格却只比电软贵一点。当时有一个好友有GB的,他是口袋迷,那时正好出了金银,而UCG正好有相关攻略,买这杂志算是他起的头。

全彩带来的阅读体验自然是好太多了,后来我也改买UCG了。印象中好久之后,电软才改成全彩,但那时我几乎已经不买了。

此后我就几乎都会买,算是辛苦枯燥的高中时期的一大精神慰藉,算是月指活了(后来实际是半月刊)。后来还有随书附赠的光盘DVD GAME HALO,也是网络视频尚不发达的当时难得的影像来源。

除了游戏内容,我最喜欢看小编的留言,里面的内容都是比较个性的,虽然篇幅不多,但无所不谈,就像是风趣的大哥哥大姐姐。按现在的流行话说就是“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超喜欢里面的”。

那时心目中游戏编辑算是可以排进自己理想职业前三的工作吧。虽然即使当时光看杂志,也能隐隐感受到那种没有想象中美好的社畜味,但只要和游戏相关的话,应该会很开心吧。

后来,到了外地读大学,不太方便买了之后,我才渐渐停止了UCG的购买。不过可能时不时,过年回家还是会在楼下报刊亭买个新年特刊什么的。

再后来,国内杂志行业越加不景气,连老大哥电软也亡了,我虽然有些感慨,也没太多的悲伤,不过确实是时代变了。所幸UCG一直存活至今,但也不乐观,至少在我的城市,基本没啥像样的报刊亭,UCG也很难直接买到。

现在年轻人已经很少有机会看到杂志了吧,有大概也是一些小众的内部刊物。我也是近年在看国外的音乐制作相关杂志《Computer Music》或《Beat》的pdf时,看到那些富有冲击力的精美的图文排版,便还能想到当时看杂志时的心情。

现在的UCG,也早不是以前那个纯粹的纸媒了。看着它和那些新兴的自媒体一起恰饭,多少也有些感慨。我也早不是那个没啥大烦恼的少年,其实也可以理解,总要恰饭的嘛。

幸运的是,家里也没有把我存有的杂志清掉,只是家里小,只能存着。如果可以的话,我也想像喷神JAMES那样,找一个专门的书架,收藏这些美好的回忆。

当年的“月指活”——游戏杂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