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王立非:语言服务教育发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1月11日,“人工智能时代翻译技术”第一讲,北京语言大学教授王立非为大家讲解了语言服务教育发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介绍了翻译与语言服务近年重大事件和变化,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接下来,跟随小编一起回顾下活动的精彩内容吧~
主要内容包括:
语言服务学科发展历程
语言服务行业现状
语言服务行业未来发展
一、语言服务发展历程
王老师首先为大家回顾了语言服务学科的发展历程,指出语言服务学科从产生、发展到壮大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萌芽(1990-2000)、早期阶段(2000-2010)、发展阶段(2010-2020)、壮大阶段(2021-至今)。接着,王老师提出了语言服务的概念,并介绍了其主要类型。
二、语言服务行业现状
在对语言服务学科发展历程做了梳理之后,王老师分享了对语言服务出口的四点判断:语言服务市场被严重低估;语言服务产业链之长远超我们的想象;语言服务是服务出口的下一个风口;所有服务都值得在互联网服务中重塑一次。王老师着重讲解了语言服务产业的基本内容,如机器翻译服务、语言智能科技、本地化服务、语言资源服务、法律语言服务。谈到国际语言服务培养目标时,王老师指出培养从事语言服务的专业化人才十分重要,但目前高校语言专业学生培养还存在许多问题:人才培养未与行业前沿接轨,企业对语言服务人才需求大,而学生大多只学习掌握传统文学和翻译,能运用翻译技术以及能从事语言服务的学生尚在少数。因此,加强国家语言服务意识培养、加强语言服务学科建设、加强语言服务交叉学科理论学习和加强语言服务能力迫在眉睫。
王立非:对语言服务出口的几个判断
三、语言服务行业未来发展
王老师提到,要培养会外语、会技术、能服务的语言服务人才。未来语言服务研究将聚焦于语言服务行业、语言技术、本地化服务、服务质量管理等方面。最后,王老师分享了语言服务人才需要具备的六种语言服务能力:机器译后编校能力、技术传播与写作能力、本地化项目管理能力、翻译技术研发应用能力、多语言资源服务能力以及语言服务市场营销能力,带给学员们思考和启发。
以上就是“人工智能时代翻译技术寒假集训营”第一讲的全部回顾啦,
希望大家收获满满
编辑:Amelia Yo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