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后,曹操在华容道揭开关羽斩颜良诛文丑真相:你当年杀错了

在建安五年前的三国群雄中,实力最强的不是曹操而是袁绍,陶谦旧部,先辅佐刘备后归属曹操的陈登陈元龙曾对袁绍有过评价:“虎踞冀、青、幽、并诸郡,带甲百万,文官武将极多。”
孔融那番话也并不完全是吓唬曹操:“袁绍士广民强,其部下如许攸、郭图、审配、逢纪皆智谋之士,田丰、沮授皆忠臣也。颜良、文丑,勇冠三军。其余高览、张郃、淳于琼等俱世之名将。”
易中天先生品三国的时候对比袁曹两家实力:“袁绍获得了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四州的土地,雄居北方;曹操的势力西达关中,东到兖州、豫州、徐州,控制了黄河以南、淮汉以北的大部分地区,与袁绍形成了沿黄河下游南北对峙的局面。当时,袁绍的实力远远胜过曹操。”

袁绍有百万大军可能是浮夸,但几十万军队还是有的,《后汉书·袁绍刘表列传》写得很清楚:“绍既并四州之地,众数十万……简精兵十万,骑万匹,欲出攻许。”
曹操的兵力有多少,荀彧鼓励曹操坚持到底的时候也说得明白:“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袁绍猛将如云谋士如雨,最后还是败给了曹操,孔融列出的“袁绍五名将”,颜良文丑被关羽斩杀,张郃高览临阵倒戈,淳于琼被曹操割了鼻子,“河北无大将,袁绍吐血亡”。
袁绍在官渡一败涂地的关键节点有三个:颜良文丑被诛,乌巢粮草被烧,张郃高览叛逃。
如果以《三国演义》为依据,那么官渡之战的第一个转折点就出现在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下——关羽白马坡斩颜良,延津口诛文丑,极大地影响了袁军士气,连《三国志》也承认这两人被杀对袁绍打击很大:“良、丑皆绍名将也,再战,悉禽(擒,古文活捉和斩杀都可以用这个字),绍军大震。”
既然是以《三国演义》为依据,咱们今天就可以好好聊聊关羽斩颜良诛文丑的细节中隐藏的奥秘了:直到八年后的建安十三年,曹操才道出颜良文丑被杀的真相,如果单凭武功对决,关羽想斩颜良诛文丑,恐怕没有那么容易。

在《三国演义》里,颜良文丑的武功仅次于吕布,这一点赵云应该十分清楚,在磐河之战中,曾与吕布单挑数回合而没死的公孙瓒,被文丑十回合击败,赵云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回合,也没分出胜负。
刘备关羽张飞驰援公孙瓒,跟颜良文丑也曾混战一场并相持一个多月,因为谁也奈何不了谁,董卓派太傅马日磾、太仆赵岐前来劝架,双方借坡下驴各自收兵。
磐河之战发生于汉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2年),颜良文丑被斩于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八年过去了,颜良文丑和关羽都已经成了沙场宿将,作战经验应该极为丰富,按理说颜良不应该犯如此低级的错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
在磐河之战中颜良文丑都是见过刘备关羽张飞赵云的,所以我们可以肯定,颜良之问,肯定不是问“来将何人”。

细心地读者可能还注意到这样两个细节:关羽“倒提青龙刀”,没有挺起或举起,明显不像作战状态,所以颜良才会“措手不及”。
颜良就这么憋憋屈屈地丢了脑袋,文丑输得也挺冤。
文丑“身长八尺,面如獬豸”,也是壮汉一条,用大斧的徐晃被他撵得脚底冒烟,遇到手使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的关羽,战不三合掉头就跑,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隋唐英雄系列小说中层出不穷的“默契仗”:两军阵前,一方诈败,一方穷追,到了无人之处,下马密谈,程咬金和罗成就这样气过尉迟敬德,可怜的黑铁匠还以为程咬金真有本事打赢罗成呢。
熟读《三国演义》的读者诸君都知道,关羽在曹营之中,以张辽为挚友,以徐晃为大兄,三人的武功有些差距也不是很大,连关羽也曾亲口告诉张飞:张辽的武功不在你我之下。
张辽徐晃都打不过颜良文丑,颜良二十回合击败徐晃,吓得许褚等将不敢做声,文丑击败徐晃,好像也没太费力气。

这样比较之下,我们就会发现关羽斩颜良诛文丑太过轻松,好像曹营这两位顶级大将都不太想跟关羽死战,壬午本《三国演义》在关羽斩颜良后有四首赞诗,其中第四首是这样的:“千万雄兵莫敢当,单刀匹马刺颜良。只因玄德临行语,致使英雄束手亡。”
束手而亡的“英雄”肯定不是关羽,那就只能是颜良了,于是最大的问题就出现了:颜良临出发前,刘备究竟跟他说了什么,能让颜良放松警惕?
这个问题,曹操肯定也想过,我们看京剧《华容道》,有的版本中曹操有这样一个唱段:“斩颜良诛文丑本相我也知道:那时节你把二将错杀了,大刀一举人头掉,盔缨里边有书信,你刀尖挑起用目观瞧。”
曹操此唱,在《三国演义》中还真能找到出处,关羽当时的表现确实不合常理:“忽地下马,割了颜良首级,拴于马项之下。飞身上马,提刀出阵,如入无人之境。”
颜良作为万军主将,身边护卫无数,关羽顶盔掼甲跳下战马,战斗力肯定要打七折,而且关羽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杀,关羽不提着首级回去,曹操也不会抹杀他的功劳,又何必冒这么大风险去割首级?

这些疑点串起来,我们就可以还原一下在颜良与刘备、关羽之间发生了什么。
刘备在颜良出征前,十分恳切地表示:我那个二弟关云长你也认识,请将军替我捎一封书信给他,他看了信之后,肯定会跟您一起回来!
熟悉三国史料和小说的读者诸君当然知道,袁绍出邺城二百里迎接刘备,曹操俘虏关羽后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都是要做给天下人看的,燕昭王千金买马骨而群贤毕至,刘备和关羽是真正的千里马,袁绍和曹操隆重接待,自然也是尽人皆知——如果曹操和袁绍不在对方营中派卧底,战前也不派侦察兵窥探,以至于连对方将帅何人都不知道,那他们就不配叫做一代枭雄了。
曹操打败袁绍后,在缴获的文件中,查出了很多曹营重量级人物写给袁绍的密信,曹操的柜子里有多少袁绍部下写来的密信,袁绍是不可能知道的。但是不管怎么说,曹操擒获关羽、刘备投奔袁绍,在当时都是可以引起轰动的大事件,保密是不可能的。

于是这里面就有了两个问题:如果颜良真是刘备的传话人,那么关羽知不知道刘备就在袁绍军中?如果源于知道刘备就在袁绍军中,自己斩颜良诛文丑,会不会将刘备置于死地?
这两个问题,实在是太难以回答了,咱们还是换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那就是连《三国演义》都说颜良被杀是措手不及,那么颜良严阵以待的话,关羽多少回合能将其斩杀?
关羽能不能一刀斩颜良,徐晃应该是十分清楚的:二十回合击败徐晃,许褚做不到,典韦也做不到,关羽好像也做不到,但是许褚、典韦、关羽做不到的事情,颜良做到了,关羽要想斩颜良,没有一百回合,好像也不行吧?
颜良文丑在建安五年被杀,关羽于建安十三年在华容道拦住了曹操,磐河之战到官渡之战是八年,官渡之战到赤壁之战,又一个八年过去了,通过这两个八年发生的事情,读者诸君想必会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在您看来,如果颜良早有防备、文丑没苦战半日,关羽想斩杀他们,需要打多少回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