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引进?不是人才怎么办?

“我好慌,别人觉得我是人才,实际我是菜鸡。”
这是很多想走人才引进入编的同学们的心声,也是典型学生思维。
尽早抛弃掉对标签和称号的敏感,入编干活评职称拿钱(可能还有还房贷相亲结婚生孩)才重要哇。
说说人才引进,它是为了破除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专业人员体制机制障碍而开辟的选人用人方式,(说白了就是给应试能力相对退化的研究生一次避开笔试,直接展示专业实力的机会)基本上是面向硕士及以上学历。有些也会放宽到双一流专业的本科生。
人才引进的身份一般是事业单位的事业编。行政编(公务员)一般不叫人才引进,叫选调生。
人才引进与普通事业招考的区别有两点:
第一,人才引进一般只需要面试;(有些报名的太多了,就笔试了,或者两轮面试)
第二,人才引进一般会比普通招考进来的多一些福利待遇,比如会在招聘简章里承诺每年补贴一定数量的生活补贴和异地安置费;有些地方甚至有购房安家补贴,具体要看当地的政策。
但需要注意,一般会设置至少5年的服务期,违约将交付高额赔偿。
此外,一些人才引进不说具体岗位,进去才会给重新分配工作。不过一般都是和自己专业相关的。比如土木工程专业,大概率把你安排在工程岗位;会计专业大概率把你安排在财务岗位。
总体上,如果你在经济条件不错的地方或者家乡走人才引进,回报和幸福指数还是相当不错的。
那为什么现在很多应届毕业生对人才引进有抱怨呢?
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工作岗位不及预期、不匹配、不科学;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福利没落实到位;领导较为传统,不信任不重视等等。
综合来看,达到条件的毕业生们能选调还是选调,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在人才引进和考公中间选择。
人才引进是事业编,但相对容易成功;考公是行政编,但不一定考的过本科生,因为研究生应试备考时间比本科生少很多。
编辑 | 毕上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