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雨笙 第一幕 消逝的马尔克斯(二)

2023-01-14 16:45 作者:云堤  | 我要投稿

3月26日 云堤城 莲花区 新雨路 静海师范大学附近

 

 

“沈笠博士,这边这边!”

刚刚进学校的大门,就看见陈学林撑着伞抱着一袋子油炸食品小跑着过来,不知道为什么他看起来今天似乎特别高兴;更重要的是,他今天似乎特意换了一件衣服,之前那件皱巴巴的大衣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件别致的皮衣。

“我说——”沈笠指着对方那件皮衣,“你今天咋穿这么干净?这不显得我很尴尬吗?”

“这有啥,我这是外强中干,你这才是胸有成竹。”

“呵,不诚实的臭小鬼。”

二人高兴的聊着天,不由得缓缓走到一家咖啡店内,现在的大学里面基本上都会有许多这样的店铺,这让大学看起来不像是大学,更像是一群人抱团聚集在一起学习的社区。沈笠并不讨厌这样的感觉,走在学校的那些道路上,他能够回忆起原来读大学时那些悠闲的日子。

“对于我迟到这件事情,你难道就没有什么抱怨吗?”

沈笠从柜台处拿过一杯早就做好的咖啡,与陈学林一同坐在靠窗边的桌子处,他先是抿了一口咖啡,而后意识到自己根本喝不来这么苦的东西,便从桌子上拿了好几个奶盖和白糖倒进去。陈学林见状,只是笑了笑,陪沈笠聊起天来。

“抱怨?我昨天打你家电话根本没人接,所以我想今天你是不是也不会出门了,假如你没来,我就在学校里把中午饭解决掉,当然这只是plan B,plan A是你来了,然后我们去完成蒋春文交给我们的任务。”

“哈,我是不是该道歉?为打破你美食计划的这件事。”

“你就别挖苦我了,你看这不是有美味的炸鸡块嘛。”陈学林拿着手中的塑料袋在沈笠眼前晃悠,“对了,你今天是遇到什么事情了么?”

“嗯?为什么这么认为。”

“因为在我的印象中,你又不是一个喜欢迟到的人。”

陈学林说道点子上了,沈笠不喜欢迟到,或者说是不愿意承受由于迟到而造成的心理负担。对于一件事情,在他眼中只有做和不做两个选择,这也是他对自己科学研究的态度。

“确实……我在出门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老熟人。”

“老熟人?谁啊,据我所知,你手机通讯录里面都不超过二十个人。”

“杨萱伊,就那个经常在电视上出现的,没见过你也应该听过吧。”

“哦,她啊。”陈学林一副茅塞顿开的表情,“那么你们聊什么了?怎么没和你一起过来?”

“她要去新海商业广场买东西,提前下车了;她和我聊了聊她为什么会选择在云堤城定居的原因,还有我们念高中时候的一些事情,之后就没别的了。”

“高中同学……怪不得。在云堤城定居是好事情啊,这里的户口比上海还难拿,我可是好不容易考了大学才有转户口的机会。”

陈学林聊着聊着,莫名其妙的讲到了有关自己念书的话题上。

云堤城的常住人口只有250多万,这是既成的事实,不多不少,恩格尔系数也基本能维持在百分之二十到三十,这座城市的人们不知道为何十分排外,外地人想要在云堤城做生意很困难。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简单,要知道云堤城在建立之初是一个贫瘠的地方,没人愿意来这里,由于“源”和天气控制系统的关系,才导致了这里吸引外来人口,以及房价等东西的突飞猛进。

而云堤城人们的政策则是,限制户口流出。毕竟换位思考下,城市的初代建设者们把这里建成了一个美丽的城市,之前那些冷嘲热讽的人就想住进来,这种事情就好比之前有个人嘲讽你家破烂,后来你家装修好了就想要住进来一样,这也是云堤城严重排外情绪的产生原因之一。

当然了,云堤城也并没有因为这种排外情绪而变得铁板一块,住在出云和远山的居民大多是海洋移民计划时期就乔迁此地的人;而住在信业和莲花的人则是海洋移民计划后搬来的新居民,“新云堤人”和“旧云堤人”之间的小摩擦也时有发生;至于静海……静海的常住人口只占了云堤城的百分之十,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只能随波逐流。

云堤城是中国的第五个直辖市,GDP位列全国第七,第二第三产业发达,又是一处天然的港口,绿化覆盖率更是恐怖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这座城市眼红的人太多,限制人口的流动也算是保护了这座城市的根基。绿色、雨水、古风与现代化的结合,就是这座城市的代名词。

“不过……还确实有些魔幻,之前寒假的时候我回老家,家里人都用羡慕的眼神看着我;更重要的是……连我自己也觉得好像高人一等;我是不是疯了?这种事情我感觉真的只会在小说里面出现,一群人跑到海上,建立一座城市之类……对了,凡尔纳的《机器岛》看过没,一个法国小说家写的,我觉得云堤城和那个有点像。”

“没看过。海洋移民计划是顺应时代潮流罢了,要知道大陆现在经济不景气,许多人找不到工作,房价又那么恐怖,云堤城的物价不高,而且环境还这么好,别人眼红也是正常的事情。”

“说的没错,对了,有时间我把那本书借你吧,我反正挺喜欢的,就是有些旧了。你要不喜欢旧书的话,我可以去静海那家新华书店买一本送你。”

陈学林还在滔滔不绝的说着,突然,沈笠耳边传来悠扬的吉他声,转身朝着窗外望去是一群大学生躲在屋檐下演奏音乐,从装束上来看,他们应该是学校学生自己组建的乐队,如果不是学校的乐队,是不会在这种地方演奏的。沈笠平常也挺喜欢音乐,甚至偶尔还会幻想如果自己没有去对着一堆数字发愣,说不定会成为一个音乐家。

“你以后会离开云堤城吗?”沈笠的语气像是在试探,“这座城市确实发达,但是又会使人变懒,因为你看,人工智能已经很普及了,虽然没有科幻小说里面那么发达;可是至少送快递啊、码头运输货物、点菜之类的已经不需要人工了,机器能够取代人类大部分的简单体力劳动。”

“打死我也不会离开这个城市半只脚,我下辈子就跟着你混了。”陈学林拍着胸脯发誓,一只手还举着咖啡做出碰杯的动作,样子十分搞笑,这惹得沈笠不禁笑了出来。

“你真打算跟我混啊?前途一片黑暗哦——”沈笠顿了顿,“不过……我应该在天气控制中心有点话语权……那是个封闭到一只苍蝇都进不去的地方,等你毕业了我可以想办法把你安排进去……”

“你是我大哥,来,为大哥干一杯——”陈学林装模作样的举起咖啡杯,“不就是不和外界交流十年嘛……而且你不是说过,控制中心里面还有配套的体育馆、电影院、饭店和局域网之类的嘛,只要有网络,我在那里住一辈子都可以。”

“呵,你这家伙,就会说些没用的。”

似乎是在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沈笠也举起杯子和陈学林碰了一下,用咖啡当做酒,嘴里面还念叨着“干杯”,在旁人看来绝对是怪人组合才会做出来的事情。但是他们毫不在乎,碰杯完后像是真的在喝酒一样,把所有的咖啡一饮而尽。

“啊——美式咖啡,以后我再花钱买这个东西我就把我的手砍下来。”

陈学林的表情很怪,想必他也受不了咖啡这种苦涩的味道,他伸着舌头哈气,眼睛一只大一只小,就差拿刀片刮自己的舌苔。沈笠望着他,笑着又无奈似的叹了口气,他把注意力放在窗外的雨水上,和出门时一样,降雨量确实比昨天小了,可是仍旧没有停止的迹象,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沈笠差点忘了今天来这里找陈学林的目前。

“对了,咱们还是回归正题吧,蒋春文之前在电话里面说我们两个人要替她做件事情,你之前也提到了,那是什么。”

“你不说我也忘了,诺,就是这个东西,《条件式抚养协议书》。”

陈学林从自己的双肩包中拿出一份文件,《条件式抚养协议书》,这东西沈笠之前在和城市管理委员会的人开会的时候,蒋春文曾经给沈笠看过。当时他还打算问清楚这是什么东西,可蒋春文的身体突然出了问题,所以这件事情也被他抛到脑后。沈笠接过那份协议书,看着白纸黑子组成的条例,不由得慌了神。

“这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你要负责这件事情?不应该是蒋春文她派自己手下的人去做吗?”沈笠起身,用质疑的眼光看着陈学林,可对方却露出了无奈的表情。

“我也是这么想的啊,沈笠博士你别激动,坐下来听我慢慢说。”

沈笠坐下,心里面绝得陈学林只是在多管闲事。

“这份《条件式抚养协议书》规定了生命形态的‘源’,在危急时刻来的时候,必须要被从原本的监护人手中带走。签订这份协议的人是一对姓李的夫妇,蒋春文说上次委员会只是强行把‘源’带走,李氏夫妇的态度有些强硬,根本没办法说服他们签字,所以蒋春文就想,能不能让不是政府部门的我们去试试。”

“我去……这和抢劫有什么区别……”沈笠的表情有些不对劲,“那个女孩现在被关在房间里面,连饭都不吃了,而且把孩子从别人身边夺走,委员会的那群人就不怕折寿么?”

“咦?你已经见过生命形态的源了吗?”

“当然了,是个女孩,在聚能生命研究所见到的。”沈笠回答道,“不过你说的也不无道理,源在委员会的人眼里,更像是一个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的怪物吧。”

“那么,你是怎么认为的呢?沈笠博士。”

“让她一个人呆在那里就好,其他的事情与我无关。”沈笠挥了挥手,而后起身拿起协议书塞到自己的口袋里,“我们走吧,早点完事早点结束,我还可以回家去睡我的大头觉。对了,那对姓李的夫妇住在什么地方?”

“静海区的一家川菜馆,我已经调查过了,先坐十九号线再转十五号线就可以到。”

 

 

3月26日 云堤城 静海区 李家四川味道附近

 

 

乘坐电车来到静海区的时候,已经是中午十一点半的时候了,由于静海区是近两年才发展起来的地方,因此它不像诸如出云、信业和莲花区那样有着许多高大的楼房或者一片片的厂房。静海区更多的是由一片片别墅群组成居民楼,每栋楼之间的相隔特别大,森林和树木把楼房之间隔开了,正如静海区的名字那样,电车穿行在这一片片的树木当中,确实宛若安静的绿色深海。

电车在橙光站停下后,陈学林拿出手机打开导航功能,顺着虹雨路一直走,沈笠撑着那把黑色的伞跟在他身后,他端详着这一片片低矮的楼房与被精心修理过、样子五花八门却不显杂乱的灌木丛和美观植物,觉得自己真的好像是在唐宋时期的某个皇帝的皇家园林中。

“雨帘路农产品批发市场——”二人走了十分钟,陈学林指着山坡下面的一处雨棚区说道,“当初大学刚刚毕业那会,我第一次考研失败,在这里打过一段时间的工,云堤城绝大部分的食品交易都在这里进行。”

“嗯……你以后想买这里的房子么?”

“如果我真的去了天气控制中心工作,我恐怕要房子也没什么用了;天气控制中心的工作可是有编制的,到时候应该会给我分配房子的吧?”

简单的聊了一会后,二人继续朝着山坡下走去。

云堤城是一座海岛城市,根本没有一丝多余的空间用来种植水稻一类的农作物,不过幸好由于这几年大陆有了立体农业的技术,所以云堤城得以在出云和静海发展立体农业,以达到食品的基本保障,否则就只能靠从其他城市运输粮食。而且由于云堤城的排外因素,从其他城市运粮食的价格很可能会十分恐怖,科技的存在让人们避免了许多的争端。

“不过,我倒是还挺感谢那一段生活的,后来第二次考研我就成功了,而且还是你带的我,要是早一届考上,我可以就遇不到博士你了。”

“哼,确实,身边多一个满嘴跑火车的人也不错。”沈笠用调侃的语气说道。

“啊——我们到了,前面十字口右转下去就是。”

二人已经走到了牡丹山的山脚处,前面是轻轨电车轨道,电车从左侧驶来,红灯亮起,二人站在人行道上等待了一分钟后,方才继续右转。紧接着,浮现在二人眼前的是一栋白色的镬耳屋,这种建筑在江南一带很有名,而现在的它出现在云堤城的街道上,再加上这淅淅沥沥的雨水,倒是有一种江南水乡的韵味。

门口的牌匾赫然写着“李家四川味道”六个大字,毫无疑问,这里就是协议书里面那对李氏夫妇的住所。起初沈笠还在考虑该怎么进门和二人商量协议书的事情,毕竟从陈学林口中他判断,这对夫妇绝对不是什么善茬,连蒋春文派出去的人马都能够拒绝签字;可是陈学林却表现得很从容,他抓住沈笠的手,朝着院子里面大喊了一句“老板在吗?吃饭”后,径直走了进去。

“喂……陈学林。”

“这有什么不好?这可是川菜啊,而且现在也已经是中午了;吃点东西有什么不可?”

沈笠抬头,顺着雨伞的间隙朝着空中望去,天空中没有太阳,只是一片黯淡的灰色,厚实的云层像是浮在水面上的油一般笼罩住了云堤城的上空。虽然完全无法从天空中感受到中午的气息,可沈笠的肚子没有说谎,他确实饿了,杨萱伊给他的半个面包根本就坚持不了这么长的时间。

于是乎,在店门口的服务员的招待下,二人被引到院内,顿时有一种捕鱼人误入桃花源的感觉。这个建筑的中央是一个巨大的池塘,池塘中有一处假山,而那假山上,矗立着红军开天辟地的雕塑,不只是那个园林艺术家的作品,那些假山上的人像、大炮、枪械被雕琢得活灵活现,流水从山的最高处流下去,简直就像是一个缩小版的云堤城。

池塘里面有好几条红色的鲤鱼,还有披着重甲的乌龟,他们无一不浮出水面,乘着雨天呼吸新鲜的空气。看着眼前的一幕,沈笠也顺着吸了一大口气,空气中有泥土的味道,作为科研者的沈笠知道这种味道的来源是土臭素,所以他并不会向那些文人墨客那样借此抒情,他只会在脑子里面把这些知识过滤一遍,免得自己哪天把它忘掉。

“呼呼——真是个好地方啊沈笠博士,你觉得呢?”

服务生引到二人在靠近池塘的一处桌椅就坐,将菜单呈上后,便忙活别的事情去了。沈笠注意到这里的客人并不是很多,除了他们意外只有四桌等待饭菜的客人;不过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这家店的位置距离云堤城的城市中心就直线距离来说,实在是有些遥远,再加之静海区住的人并不多,只有40多万的常住人口,人满为患才是怪事。

不过沈笠却十分喜欢在这样的环境下就餐,就像之前和陈学林在淮月楼吃饭那样,安安静静的环境,稀松的客人,如果还有美食那就更好不过。不过菜单已经被陈学林率先夺走了,这种事情还是交给他比较好,自己负责吃就行。

“确实是个好地方。”

沈笠一边说着,一边将注意力集中在身边右侧的墙壁上。墙壁挂着好多照片,大多主题都和军旅有关,还有一些老式野战炮的模型,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的奖状;在中间有一个玻璃柜子,柜子里面俨然放着一块奖章,沈笠出于好奇,缓缓走过去,只见上面写着“革命委员会自卫反击二等功”还有四个“精忠报国”的大字。

“这是……”

“哦,你说这个奖章啊,就是个纪念用的东西,没什么用处;随便看看就好,喜欢的话可以拍个照片留念一下。”

一个看起来六十多岁的老人从后厨走了出来,他看见沈笠站在玻璃柜台前发愣,因而上前搭话。老人的身体十分硬朗,他梳着一个山羊胡,穿着灰色的皮大衣,带着彩色花纹的袖套,像是从油画里面走出来的人。他的脸上有一道刀疤,远远看过去就好像是《水浒传》里面的朱仝。

“不好意思吓着你了,不过请放心,我不是坏人;你说这个刀疤?哦,这是我年轻的时候,打越共的时候留下的。”老人笑着逢迎道,“我是这里的老板李建军,不知道在这样一个大雨磅礴的日子里面,二位想要吃点什么?”

“天气这么冷,当然是宫保鸡丁和麻婆豆腐最暖身子了;再来份鱼香肉丝,沈笠博士你觉得怎么样?”陈学林拿着菜单霍霍。

“嗯……我不太会点菜,就按他说的办好了。”

“好嘞,二位稍等,马上就端上来。”

沈笠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他指了指挂在墙上的那些奖状和照片,心里面很不是滋味;陈学林似乎看出他心中的顾虑,大手一挥,说道:“放心好了博士,我会找一个合适的时机提到有关协议书的事情,在那之前,我们还是先解决肚子的问题最关键。”

似乎在陈学林的眼里,吃似乎比起任何事情都重要,他这种性格总能缓和气氛,这一点正是沈笠所喜欢的,否则,以他那种固执的性格,是绝对不可能容忍这样的一个人作为自己的学生留在身边。想到这里,沈笠打算把有关研究团队的事情提一下。

“嗯?蒋春文没有答应给你的专家团吗?”在说出事实后,就连陈学林也大吃了一惊。

“不是蒋春文,是委员会那帮人……”沈笠摊了摊手,“前天你送她走以后,我就去了聚能生命研究所,除了那个生命形态的‘源’之外,我一个人也没有见到,不过那里的设备倒是挺先进的,你一定会喜欢。”

“哈——有机会我一定要去看看,静师大里面的那些实验室设备早就老掉牙了;我给财务部写了好几封信都石沉大海,最后还是之前带你的那个楚导师自己出钱给我们换了一套。”陈学林一边骂着,一边拿起茶壶倒上茶水,“你知道我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吗?就是成为你一样的人,当个发明家之类的,我说不定哪天发明一个控梦机;然后,梦里面啥都有了。”

“算了吧,你要真的想干这一行,你会穷得叮当响……不,甚至叮当都响不起来;还有啊,记得赶紧把那篇论文弄了,别一天到晚想东想西。”

“姆潘巴效应是吧,已经在写了。”

沈笠抿了一口茶,温度恰好的茶水把暖气从胃部传递到全身,他的思绪也随着这股暖意漂流到远方;之前招待客人的服务生此时也把做好的菜品端上来,升腾着的蒸汽在眼前打转。二人的关系就像是这份熟透了的宫保鸡丁,因此陈学林也不打算讲究什么餐桌礼仪,他拆掉一次性碗筷的包装膜,用茶水涮了涮碗后,很开心的吃了起来。

导师?对,沈笠在静海师范大学是有一位导师,如果不是陈学林提到,估计连他自己都快要忘记自己还有这么一位导师了,不过他现在并不打算去想这些事情,俗话说的好,活在当下是最重要的。处于这种心态的他也拆开碗筷,准备把那些烦恼的事情放在一边。


雨笙 第一幕 消逝的马尔克斯(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