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200年前就在玩虚拟偶像了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 情报姬
未经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
文丨阿毛 排版丨Arc翼执泠

近来,二次元最大的风口可能就是虚拟偶像了。
日本企业三得利的灿鸟nomu,中国联通的皮小U,还有招商银行的小招,似乎随着各大巨头的下场,年轻的Vup产业也开始有了内卷的趋势。

就连浓眉大眼的金拱门都在元旦时推出了新欢看板娘“开心姐姐。”

看得真想替先来的麦当劳叔叔说一句:原来小丑真的是我自己。

对此,现充认为这是二次元对三次元的入侵,中间派认为就算娘化也要有底线跟敬畏之心,保守主义者认为这是日本废宅文化的荼毒,而资本市场只把其看作新的韭菜田和Money。

但虚拟偶像真的只是二次元圈子的专属吗?真的只是新兴的事物吗?又真的来源是日本吗?
并不是,事实上早在200年前整个欧洲就开始玩“Vup”了,并且还玩的很大。因为他们推出虚拟偶像的方式,是把自己整个国家都给娘化了。

像是这张,是18世纪法国学院派画师莱昂·弗朗索瓦·科梅尔的立绘,他画的是德意志民族的拟人象征,日尔曼妮娅。

还有这张,则是荷兰画师艾瑞·谢弗画的波兰娘被俄罗斯哥萨克铁蹄所蹂躏的CG,名字叫《波兰妮娅》。

并且这张CG还有后续。当时波兰被俄国吞并,国内的独立运动连绵不断,于是波兰人后来又起义了一次,结果失败了。然后被另一位画师出了另一张图如下,图上波兰娘跪着准备上镣铐,后面波兰的小妹立陶宛被毛子袭胸。

不过要说这批作品中最出名的,可能是这张纪念法国七月革命的画作《自由领导人民》。
站在画中央的不是真实的人物也不是自由女神,而正是法国的拟人形象玛丽安娜。

关于七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我们先留个楔子后面再聊。现在你只需要知道,玛丽安娜作为代表七月革命的共和精神的虚拟偶像,后来法国人给他印了粉丝券“法郎;给她做了个等比例手办立在巴黎的共和广场上;乃至每逢法国闹罢工的时候,女青年也会带上弗尼吉亚无边帽Cos玛丽安娜,表达工人们争取平等和反剥削的愿望。

当然,18世纪出现这样的娘化风潮,法姬的塑料姐妹大嘤肯定不会缺席。
只是同样是虚拟偶像,同样也是粉丝券+手办的一套操作,可左手三叉戟右手盾牌形象的英国娘不列颠尼亚再怎么威武,看起来总觉得有点山寨雅典娜。

但艺术细菌的缺失并不妨碍她与天生凡尔赛的法姬相爱相杀,在出于或政治宣传或友好交流的目的下,官方和同人曾多次出图组成CP。像是以下这张,就是一战英法俄组成协约国时报刊上登载过的海报,中间俄罗斯母亲,左边玛丽安娜右边不列颠尼亚。

说到这里可能有老二次元DNA动了,“玛丽安娜和不列颠妮娅这名字好像在哪听过?”
没错,在06年的现象级作品《Code Geass 反叛的鲁路修》中,主角的母亲全名就叫做“玛莉安娜五世·不列颠尼娅”。并且你懂的,其名字作为英美的代表,设定上是有被日本创作者夹带私货吐槽的,所以最后鲁殿怎么对付自己妈的,我就不剧透了你们可以去问问艾伦。

扯远了收回来。
在这批200年前的二次元里,可能做的最绝的可能还是意大利人。因为上面那么多妮娅你也看到了,基本虚拟偶像的取名形式就是民族上加个妮娅。而在意大利语中,意国的名字并不是英语中的Italy,而是Italia——他们国家取的就是个萌妹名。

而意大利人虽然战斗力总被人嘲笑,但他们爱国主义热情可是因为意大利娅这惊为天人的颜值比谁都高。
你看这一战时期意大利的征兵画报,女神+飞机的组合不知道戳倒了多少男青年的G点。要说现在LSP们为纸片人氪金真是没什么,那批当兵的意大利人才是为了Idol,直接把命都给梭哈了。

那么为什么200年前会出现这样一批娘化现象呢?
恐怕你要知道,在18世纪前,其实欧洲人普遍是没有民族这个概念的。那时候他们就像大秦统一中国前的分封社会,各个王国本质上就是贵族阶层的家产。所以就像我们初中历史课本里所讲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普通平民其实并没有国籍的认识,只知道我屯我这胡同归哪个领主去管。

所以你用现代人的眼光去回看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会觉得非常魔幻混乱。常常两个国家联个姻就可以合并一个国家,英格兰组十字军去征讨异教徒占领的国家不属于英格兰,还有英王的王位,则是由德国人和法国人轮流坐庄。

但后来文艺复兴了呀,人权意识启蒙,新兴阶级就需要一个新的品牌将人民团结在一起。
教权可以吗?肯定不行,一场黑死病早就把上帝的骨灰给扬了;王权行吗?那是要推翻的对象,国王贵族什么的都是要被送上断头台的;于是后来他们才发现了有民族的这个感念:因为你我流着相同的血液,所以应该团结在一起。

但对于当时人均文盲的欧洲底层群众来说,民族这个新词汇也忒抽象了。那么为了加深理解,除了常规的宣传教育外,各国的革命者和艺术家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虚拟偶像,让国民加深认同。

万事俱备,第一枪火响起了。
1831年,法国爆发7月革命,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被逼退位。玛丽安娜C位出道诞生了这张名画:《自由引导人民》。

1848年,萨丁岛国王卡洛·阿尔贝托认为统一的时刻已经来临,开始组织向当时还不属于意大利的西西里王国,威尼斯王国,教皇国等地区出兵。
同年7月,图腾是飞狮的威尼斯召开会议。于是后来有了这幅画,名字就叫做《威尼斯希望加入意大利》。

到了1860年,被认为是德国国父的铁血首相俾斯麦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而这次渴望统一的德国拾起了盾剑,开始踏上了一条铁与血的军国之路。
这副当时的画,叫做《日尔曼妮娅守望莱茵》

所以你看,虚拟偶像和娘化才不是什么肥宅的自嗨。相反她在两百年前扮演过很重要的历史角色,甚至促成了欧洲列强的崛起跟统一,影响了后世几百年的世界格局。

但最有意思的还属美国,她本来最开始的拟人形象也是女性,叫做哥伦比娅——《生化奇兵:无限》里的天空城和老牌电影制作公司哥伦比亚片头的火炬女郎就是源于这里。

所以为什么美国的代表形象后来却改成了山羊胡子还一脸狡猾的山姆大叔呢?
我瞅着可能是因为追溯源头欧洲诸女神形象的原设都来自于罗马帝国每征服一个行省就要以某个女性形象代表这个行省的恶趣味。所以等美利坚这原本的穷小子成为暴发户后膨胀了,就也想学着罗马当老兰斯玩家。
那怎么能搞娘化呢?这孙子想的是怎么开后宫啊..


要是觉得文章还不错 就戳这里关注我们吧~
扫描下方二维码可以一键关注我们哦

往期精彩,点击可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