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故事:一种新的学习和表达方式 ——上海女教师数字故事大赛简介

数字故事:一种新的学习和表达方式
——上海女教师数字故事大赛简介
在时代变化的今天,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置身于信息的海洋里。把信息组织起来,使其具有上下文环境,并且富有情感地表达出来,就显得极其重要,这就是故事感。讲故事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依靠现代科技与时俱进,数字故事应运而生。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达纳·温斯洛·阿奇利 (Dana Winslow Atchley)作为数字化故事的首发者,用电脑把过去的老照片配合自己的讲述制作成了一 部自传体小电影,得到了大家的好评。随后,阿奇利 (Atchley)和他的朋友兰伯特(Lambert)开始帮助其他人叙述自己的个人数字故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入这种形式的创作,并且在旧金山成立了第一个数字媒体中心,也就是现在的数字故事中心CDS (Center for Digital Storytelling)。
2002 年11月底,来自8个国家,美国 25个州的代表聚集在一起创办数 字故事协会(Digital Storytelling Association)。从此,数字故事迅速在世界各国流行起来。

数字故事就是将传统的讲故事的艺术与多媒体技术化手段(字幕、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结合起来制作而成的,以数字化的形式供人们进行故事化的表达、交流和学习。
数字故事中心(CDS)总结了数字故事的七要素:
(1)主要观点;
(2)一个戏剧化的问题;
(3)富有情感的故事内容;
(4)来自你的“声音礼物” (解说词);
(5)音乐的力量;
(6)各种元素的“经济”处 理;
(7) 故事节奏的起伏。

数字故事不同于视频短片,视频短片的范围仅仅停留在视频作品的范围,同时对于故事性没有很高的要求,而数字故事最重要的特性就是故事性,它不仅仅是视频形式的作品,制作者可以使用任何数字化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想法。 目前,国内外的数字故事的主要形式是个人制作 2~5 分钟的多媒体作品,融合了图片、字幕,视音频以及动画等形式的媒体,能够上传至互联网进行广泛传播和交流。
在教育领域,数字故事作为一种新的交流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媒体素养以及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Burmark(2004)做了一项研究,发现文本与可视化的图像相整合可以提升和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美国休斯顿大学建立了数字故事教育 应用网站,为K-12 和高等教育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提供数字故事如何制作和教学运用的信息和案例。提供的数字故事案例主要有以下三种:个人的或者 观点性的故事,用作报告或者教学用的故事以及讲述历史事件的故事等。

2010年4月20日至2010年9月6日,上海市教育系统妇女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工会女教职工委员会组织了“世博之韵·师德之美——上海女教师数字故事”PPT设计大赛上海女教师数字故事大赛作品汇集。作品要求为5分钟内的数字故事,用PPT设计制作。本次大赛共收集作品97份,最终评选出35份优秀作品,并挑选了19份优秀作品进行展评。
参加这次大赛的单位来自上海各高校、职业技术院校、中小学和幼儿园,各参赛团队参照数字故事设计的基本步骤完成作品的制作,并统一由大赛会务组进行评选。数字故事设计的基本步骤是:
根据数字故事制作流程为数字故事倡议组织(DSI,Digital Storytelling Initiative)提供的四个基本步骤:从经历中寻找故事(Finding the Experience)、 组织故事(Telling the Story)、创建作品(Creating the Piece)、发布作品(Publishing the Work)。
1.从经历中寻找故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经历,但是如何用讲故事的手法表达出来却是一门学问。关于故事和事实的表述区别,上师大黎加厚教授讲了一个典型的例子,“王后去世,不久以后,国王也去世了“,这讲出了一个”事实“;如果这样说:”王后去世后,国王因此悲伤不已,积久成疾,全国上下各方名医都对此疾病束手无策,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国王因病也死去了(流泪,讲述着声音哽咽……)“,这样讲述就是一个”故事“。故事与事实的不同点,是事实加上情感,所以,故事比单纯的事实讲述更具感染力。
这次大赛的优秀作品《咏叹夜莺》(上海音乐学院制作),讲述的是上海音乐学院终身教授周小燕先生的故事,此作品几经易稿,最终版以诗一般的语言向观众展示了周先生对待学生、对待音乐教育事业、对待祖国的炙热的爱。《咏叹夜莺》作为这次全市女教师故事大赛的特等奖作品,在大赛总结大会上播放,感动了全程观众。
为什么《咏叹夜莺》能够感动大家?《咏叹夜莺》的最后修改版的创作者,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杨雪同学在讲述自己的制作感受时说,她为了修改好这个故事,每天都在学习和深入了解周小燕老师的感人事迹以及早期的报道和介绍,自己深受感动,反复修改,最终才做出这个感人故事。
2.组织故事
在充分了解数字故事背后的故事以后,接下来就需要好好构思组织你的故事。 讲故事最重要的是对故事主线的把握。这次获奖作品如《咏叹夜莺》,以“夜莺”为意象,贯穿整个故事;《幼儿园的一双布鞋》以一双布鞋为主线,突出主人公在为幼教教育事业发展道路上踏出的一个又一个“脚印”;《天池的水》,从一瓶水的细处展示了教师对学生的爱心。 好的结尾设计,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如《追寻梦想的足迹》的结尾设计,“在大家观看这个PPT的时候,她已经开始了新的航程——远征北极”,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欧·亨利式结尾手法,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给观众一种心灵上的共鸣。
3.制作PPT作品
准备工作完成后,创建作品就显得容易了,制作者按照故事文稿,选用软件(PowerPoint 等)把各种素材整合在一起,插入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 制作成完整的数字故事作品。
4.发布作品
数字故事作品制作完成后,可以用来作业评价、 同行交流借鉴、作品展示分享、课堂教学展示、各类会议宣传等,制作者和组织者可根据不同的用途和要求进行作品的发布和保存。例如,此次大赛的作品,统一保存成 PowerPoint 版本软件进行现场展评,在上海教育会场的剧场环境下使上海市教育系统女教职工接受了一次爱的教育,同时收获了一份份感动。公开展评以后,主办者把优秀作品刻成 DVD 光盘分发给各个学校、部门分享、交流和学习。

“世博之韵·师德之美——上海女教师的数字故事” PPT设计大赛,涵盖了上海市28所高校和39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是目前国内教育领域组织数字故事大赛覆盖范围最广,组织最为成功的一次大赛。通过这次比赛,从整体上提升了上海教师艺术化设计PPT 的水平,第一次把数字故事在教育界进行推广和实践, 同时,以一种新颖的表达方式颂扬了上海市优秀女教师的崇高师德,给上海市教育系统职工一份心灵的洗礼,一份爱的教育。
(本文作者:李颂,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研究生)
-原文载《上海教育科研》2011年第3期,转载时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