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工作小憩(一):行走老银行

2015年4月,准备来沈阳工作前,就通过微信搜寻了几个有关这里的公众号,其中包括一个名为《辽宁记忆》的。初到沈阳正愁没有朋友,就看到辽宁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通过此公众号发布的《行走老银行活动通知》:5月16日上午8点30分,在沈阳市和平区中山广场雕塑群下集合,一起行走沈阳7家现在仍在使用的老银行。我通过联系一个叫马军立的青年,报了名。
2015年5月16日一大早就赶到中山广场,圆形的广场中央耸立着高大的毛泽东塑像,下方环绕着“前赴后继”各行各业人士奋勇向前的形象,七条道路向四周伸展开去。由于时间尚早,一个人先围绕着广场走了一圈,领略了四周老建筑的魅力,它们与中间的塑像一起,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录。
8点30分不同年龄的志愿者们在塑像下集合,拍摄了一张合影后,穿过马路首先参观了朝鲜银行奉天支店旧址、横滨正金银行奉天支店旧址,经过东洋拓殖株式会社奉天支店旧址、三井洋行大楼旧址、奉天警察署旧址、大和旅馆旧址等;之后沿着南京北路向南,在中华路十字西北角看到了满洲中央银行千代田支行旧址和志诚银行旧址;又经过漫长的步行,到达纬十一街上的美国花旗银行旧址和英国汇丰银行旧址,期间经过沈阳著名的老字号鹿鸣春饭店;在汇丰银行路口,拐进北面纵横交错的街区,这里分布着大量的老建筑,著名的有汤玉麟公馆、同泽会馆、沈阳电报大楼等;穿过热闹的八一公园,就是最后一站法国汇理银行旧址。

一路上由马军立等三人带队,每到一处地点,三人都会为我们讲解相关背景知识,令人受益匪浅。出发时25人的队伍,最后达到终点时已经不过10多人,很多年龄较大的大叔大妈让我十分敬佩。
沈阳有许多烙印着时代印记的优秀建筑,经过多年的保护和修缮,至今依然风韵犹存。老银行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它们坐落在沈阳城的不同位置,如果聚集在一起,说不定就是第二个黄浦江畔的外滩。在这里通过自己拍摄的照片和简单的文字,与大家分享一下此行的收获:
1、横滨正金银行奉天支店旧址
位于中山广场西侧,这栋古典样式的老建筑始建于1924年,1925年9月30日竣工,是日本横滨正金银行设在奉天的分行。新中国成立之前曾为远东银行,1949年后改为工商银行。

2、奉天警察署旧址
该建筑建于1929年,1945年日本投降后为国民党政府接收,国民党接管奉天警察署,将“东北剿匪总司令部”设在此地。1948年11月沈阳解放后,这里成为市公安局办公大楼。

3、三井洋行大楼旧址
建于1926年,由原日本东京建筑事物所的松田军平设计。整座建筑外观没有一点装饰,是中山广场建筑群中,最后建成的一座。后又改称为日满空军大楼,1948年11月沈阳解放后,为辽宁省电子局所在地。

4、朝鲜银行奉天支店旧址
位于中山广场东北,建于1920年,是日本朝鲜银行设在奉天的分行。建国后这里改为沈阳真空技术研究所,现为华夏银行使用。

5、东洋拓殖株式会社奉天支店旧址
1917年10月,东洋拓殖株式会社在奉天满铁附属地内设立分店,1922年该建筑落成后迁此办公。该支店是日本东洋拓殖株式会社设在沈阳的特殊金融机构,主要经营农牧业,后扩大到工业、不动产、城市基础建设等方面。该建筑为砖混结构,具有折衷主义建筑特点。日本投降后被国民党政府接管。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沈阳市总工会办公地点。

6、大和旅馆旧址
该建筑由“小野木横井共同建筑事务所”设计,于1929年4月竣工,总体建筑共七层,欧式风格,是沈阳最早的大型豪华宾馆之一。当年,从营业开始,这里就成为日本关东军等机构的军政首脑下榻和聚会之处。唯有少佐以上的侵华日军军官,才有资格进入大和旅馆。



7、满洲中央银行千代田支行旧址
建于1928年,1932年7月挂牌成为满洲中央银行千代田支行,解放后为辽宁省总工会使用。“满洲中央银行千代田支行”是“满洲中央银行”的一个重要分支机构,从成立起就和其它分支机构一样,在对我东北进行金融侵略和掠夺和侵夺我东北货币主权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


8、志诚银行旧址
该建筑砖石结构,立面造型为古典三段式,对称构图。“九·一八事变”后,在日本扶植下,伪满洲国于1932年成立,根据伪《银行法》规定,当时沈阳的5家私人钱庄被日伪当局强行组成志诚银行。后来,因不准与日伪银行竞争,志诚银行难以维持,最后被迫倒闭。

9、美国花旗银行奉天支行旧址
美国花旗银行奉天支行为欧式风格,两层建筑,建筑正面有6根巨型水泥柱从顶部直矗地面,支撑整个建筑。屋内举架很高,大型欧式窗格尤显气派。1941年太平洋战争打响以后,被日本人逐渐排挤退出了沈阳金融市场。

10、英国汇丰银行奉天支行旧址
建于1932年,是由英国人设计,中国的建筑工人施工建起来的。该楼的设施比较现代和齐备,是当时奉天现代式建筑之一,俗称“七节大楼”至今保存完好。


11、汤玉麟公馆旧址
辽宁省博物馆原址内,有一栋三层小楼,曾是奉系军阀汤玉麟的公馆。从2004年博物馆乔迁新址后,这座深宅大院再次关闭了铁门。经历了70多年的风吹雨淋,如今它又在重新修缮,沈阳市民对此表示十分关注。


12、同泽俱乐部
建于1929年,用于东北军政高级领导餐饮、娱乐的一处豪华场所。面积3796平方米,西式二层建筑,整个设计左右对称,中央巨大拱券圆窗的两端,各置一根“科林斯式”柱。“山花顶”的装饰仿希腊神庙建筑山花和檐口的装饰,属于英国16世纪的建筑风格。


10、沈阳电报大楼
现在位于中山路180号的老建筑,新中国成立前就是沈阳电报大楼。6月4日,记者从市委党史研究室在红色遗址普查中找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城工部地工组织负责人之一刘忠俊的回忆录中了解到,沈阳解放前,地工组织为保卫沈阳电报大楼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11、法国汇理银行奉天支行旧址
建于1924年,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35平方米,为砖混结构的法式建筑,现为沈阳市公安局刑警支队。 汇理银行曾于1875年在法国注册成立,总部设在法国巴黎。1917年,汇理银行来到沈阳设立了支行,主要业务是扶持法国在旧中国投资的工矿企业,操纵奉天金融贸易和信贷等金融活动,并发行纸币。日军占领沈阳后,将汇理银行强行关闭。

2015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