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准备好好地批判一下《历史的陷阱》的选段

2022-08-13 08:35 作者:soaps  | 我要投稿

历史于此开始了它对人类理性的嘲笑之旅。一方面,历史要么英雄化了死亡(罗克萨特),要么将死亡视为道德乃至人类上的必然(罗联派们推动开战和北美暴乱)。通过英雄化死亡将生命视为永垂不朽的,用必然性将理性置于生命之上,从而确立秩序的永存。另一方面,当历史书写其意义时,虚无已悄然而至,将意义消解。因为虚无与意义本就是光与影的关系。90Wunsch的梦想被罗联派打破,满怀梦想的莱科即将死于铁血工厂,就连罗联派也难以逃离意义的虚无——在未来,南极战争意味着曾经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奋斗的南极派和罗联派同室操戈,从而将世界重新带入到战火的炼狱当中。
被名为“历史”的事物压迫得喘不过气的人们,要不通过开战的自毁以寻求新的意义,要不遁入历史的虚空来寻找未来。在这点上,赫胥黎的南极城市,其实和高达系列中的殖民卫星与新人类神话,以及Iron·Musk的火星殖民,都是同一类的企图遁入历史的真空来寻找未来,于是设定集作者与高达系列的作家团们却在人性的洞察上灵魂相通了。
所以他们才能写出相似的剧情。福井在独角兽高达里面设计了这个情节:在UC元年,联邦首相其实已经是抱着尚未出现的新人类和旧人类共存的心态设计了宪法,却被保守派暗杀。而设定集里面设计了这样的情节:赫胥黎在南极都市内,可是心向罗克萨特提出的旧世界的新梦想(拯救人类文明),于是被暗杀。
即使在虚构的故事中,历史也露出了它荒诞的一面,用网友们能理解的话说就是“套娃”:一个原本是逃离历史枷锁的宏大计划。其领导人却抱有未来能与历史和解,如泡沫的理想,于是“历史”便用历史上屡试不爽的方法——暗杀,将历史带入到历史原本不能及的真空中。亚里士多德说“自然界是厌恶真空的”,后来被证伪,可是文艺作家们用故事阐述着“历史是厌恶真空的”,似乎还不能被证伪。同为作家的茨威格对此早有体会:“历史从来都不赏识温和派,不赏识有人情味的人。历史看中的是狂热派,是极端无度的人,是思想和行动领域中的冒险家”,他随即便在巴西自杀。
于是设定集的故事翻开了新的一页,来到了罗联派的篇章。罗克萨特被自杀,赫胥黎被刺杀。曾经温和又无能的老人们退场了,新的年轻人们,怀抱着伟大的理想,要用暴力和阴谋来改造这个被暴力和阴谋破坏的旧世界。
于是我们对历史的陷阱猛然醒悟,陷阱的本质是权力的幻觉。作者就差没有把灾祸的原因不光存在于外部,还存在于人类的内部这一点直接甩在读者脸上了。凭此一点,机密文件的作者就已经超越了所有还在玩“潘多拉魔盒”这样拙劣的神话元素模仿的其他人。
如果我们还记得莱科和帕斯卡两人在少女前线的主线中的剧情,我们可以发现权力的幻觉的运作机制:两人从德国出来后就对威廉的威胁记在心上,可是一旦威廉用他们内心中对权力的欲望诱惑他们,他们便轻信自己能掌握权力,但权力一旦运转起来,便吞噬了他们——莱科因为解码军方转让的梭鱼而被**抓捕,中途被威廉和军方联手绞杀;帕斯卡制造了AR小队,最后身陷囫囵被遗迹署**双重监视。
遗迹技术的不可广泛研究原因不在于其“潘多拉魔盒”的属性,而在于权力的幻觉深深地植根于人类的心灵中——莱科年轻时相信技术可以消除国界,成年后则陷入了僭越上帝造物的幻觉当中(上帝造人和莱科造主脑都是造“人”的神话);威廉则相信遗迹通向永生和复活。而米哈伊尔和罗联派,甚至还有签署了《遗迹武器限制条约》美苏双方在他们面前显得如此的格格不入,正是因为他们已经短暂地清醒察觉到了,人类本身需要用虚伪的文明来掩饰自己掌握未知的权力的自大,尽管这个权力可能吞噬他们自己。
尽管罗联派可以用文明的虚伪来暂时迷惑住人类自己,让文明自身本身不能在自毁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但是这一章的结尾,格里芬和莱科在酒吧的相遇,暗示了是格里芬帮助莱科逃回俄国,也就是说是遏制遗迹研究的罗联派,无意中推动了新苏联的一场与遗迹相关的内乱。正如将来的那场南极战争,历史已然暗中给出了答案:以何种方式建立起来的秩序和意义,终究会被权力的幻觉消解。


准备好好地批判一下《历史的陷阱》的选段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