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笔记(杨宁老师相关课程)Chapter 2 女性主义文论

Chapter 2 女性主义文论
从词语上讲,女性主义和女权主义是没有区别的。但在实际中国的语境中,女权主义更多涉及权利问题,而女性主义主要是在文学研究中被提到。
一.女性主义概况
第一次浪潮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强调女性的外在权利,例如选举权,参政权,受教权等。第二次浪潮为20世纪60年代,这个阶段诉求更加详细,同时开始对女性文化进行哲学上的探讨。
也是在第二次浪潮中,诞生了许多不同的女性主义流派。例如:
①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认为女性受压迫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与男性争夺的机会,要求让女性与男性同工同酬。但这一派特别反对对于女性的特殊照顾。
②激进主义女性主义。认为女性受压迫的原因在于男女间的生理差异,而这是无法抹除的,但是这种差异最大的负面影响来源于女性承担了生育的功能。因此激进主义主张联合所有女性,摆脱生育负担。
③社会主义女权主义。认为女性受压迫的原因在于女性劳动处于社会货币经济之外(男主外,女主内),导致女性的劳动被忽视了。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用货币来标识劳动)。所以这一派主张将社会服务纳入社会价值计算中。
④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认为女性之间的差异是极大的,女性与女性之间的差异甚至大于女性与男性之间的差异。因此,不能将女性的需求简单的本质化。总体而言,这是对前面的几种女性主义的反思。
⑤文化女性主义。认为女性其实比男性更优越,是更高级的人类发展方向。
⑥性别分离女性主义。认为男性和女性只有彻底分开才能获得自由。
⑦赛博格女性主义。女性主义想要提升自己的地位,需要依靠机械,例如通过机械来完善身体或者承担女性部分功能。
⑧精神分析女性主义。强调要分析女性的潜意识,解构女性的欲望。
⑨新解放女性主义。性是成年人的自由,这个观点主要是反驳一部分女性主义者认为色情片全都是迎合男性的欲望的作品的观念。
如此之类还有很多很多,由此可见女性主义内部有着相当复杂的争论。虽然争论非常复杂多样,但所有女性主义的核心:追求平权和消解男权中心注意,是一致的。
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两大形态
1.女性阅读
女性的眼光,尤其是独特的女性经验,在传统的文学作品的研究中被忽略了。女性主义强调的是,重估文学作品价值。这种重估通常体现为一种抗拒性的阅读态度,即对作品采取高度反思态度,这就使得女性阅读有了极强的批判性。
2.女性创作
整个父权制文化中,女性只是文学的对象。所谓文学史,尤其是文学经典史,不过是男性经典史。因此,它们的目的是挖掘被埋没的女性作家,重新解释那些被曲解和忽略的女性作品。
三.女性主义的经典文本
1.伍尔芙《一间自己的屋子》
①寻找女性文学传统
伍尔芙发现,女性主义有着自己的文学传统,创作题材,创作风格。但是由于女性所受的压抑,使得这条脉络不像男性那样清晰可见,而是断断续续的。因此,伍尔芙主张重寻女性文学传统。
②发掘女性文学被压抑的根源
伍尔芙认为,被压抑的原因在于女性经济不独立,教育没有保障,只能囷于家中(“一个女人,如果要想自己写小说,得至少有两个条件:要有钱,还要有一间自己的房子”)。
③双性同体
每个人生来都有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理想的社会模式应该是对每一个人的每种气质都予以接受。这种思想背后的本质是对男女性别二元对立的解构。
2.西蒙·波伏娃《第二性》(非常重要)
核心思想是,女人之所以是女人,不是因为先天的,而是后天建构的。简要提一下波伏娃的思路。
①女性如何成为第二性
传统观点认为女性是在由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时变为第二性的,而波伏娃认为,女性一直都是第二性。女性对生育的需要导致女性的工作能力被削弱,最重要的是限制了女性的活动空间,女性只能进入到家庭空间中。
②男性是如何将女性禁锢在第二性上的
波伏娃认为,有两个重要东西:私有制和宗教。父权制规定了女人属于一种财产,女儿是父亲的财产,而婚姻是对财产的转移。而这种私有制又得到了宗教的稳定的支撑。当然,这种私有制背后又隐隐暗示了男性对于女性的依赖,“女性的主义就和黑人奴隶的命运一样”。
波伏娃还探讨了一些问题,例如女性主义为什么在十九世纪才开始爆发。因为工业革命摧毁了原先的土地所有制,同时社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大幅上升,于是女人开始进入工厂中,走出了家庭。以及人口控制理论开始在西方发展,堕胎,避孕等方式出现,女性的生育负担减轻。此处不再多展开了。
③女性的形成方式
第二性对于女性的迫害是显而易见的。于是波伏娃着重探讨,一个女孩是如何成为一个女人的。在她看来,决定因素是抚养方式。尤其是在三岁以后,女性所接受的教育方式和接触的玩具等渐渐的开始建构女性的性别意识。到青春期时,第二性征出现,这种性别意识进一步加强。因此,波伏娃得出结论:女人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波伏娃还探讨了婚姻对于女性的影响。婚姻对于男性而言不过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但对于女性而言则是女性活动空间受限于家庭生活的开始。进而,女性的价值表现受到了限制,无法从社交,从其他人(除了丈夫)上感受到自身价值,而只能从家庭劳动中得到满足感。
④解决方法
波伏娃认为,首先最为重要的是女性必须工作。其次则是建立女性自己的价值评判标准,发掘自己的性别优势。然后,应该主动追求幸福。波伏娃发现,确实有部分女性存在一种惰性,习惯于接受而非提出批判性观点。
3.约翰·伯格《观看之道》
这本书算是20世纪影响力最大的一本书之一。
①观看先于语言
观看是人类最基本的行为。但同时,观看不是天然的。看到什么东西会受到许多后天观念的影响,是有选择性的。观看无法避免的受到某些文化的制约。所以伯格强调,比起传统观念中人们单纯的欣赏艺术,更应该从社会政治的角度去看,从而才能把握作品的内涵。
②作为被观看的女人
传统观点认为,油画中的女性裸体表达了对于完美人体的理想的追求,体现人文主义情怀。而伯格认为除了大多裸体画表现的都是男性对于女性的某种审视和把玩,背后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男性展现气质时往往是对外的,如力量,金钱。而女性展现气质有很强的自反性。自反性即为,社会存在着一种观察关系,观察者是男性,被观察者是女性,而长期以来,这种观察会内化为女性自己的眼光,即自己对自己的观察。因此,女性会将自己看作一种独特的景观,女性不仅观察自己的美,被别人观察,还观察别人对自己的观察。这就显示着,在整个社会中,女性往往是用来被看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男性在自我打扮方面远比女性粗糙,因为男性展现价值是对外的,而女性展现价值是通过作为一种“景观”)
与这种景观相联系的一个核心表现就是化妆,因此,有些女性主义者认为化妆是女性的自我规劝。但这个观点显然是有很多讨论的余地的。
4.吉尔伯特和苏珊·古芭《阁楼上的疯女人》(“女性主义的圣经”)
这篇文章是对《简·爱》的重写。作者认为,简爱和伯莎是一个人的两部分。简爱象征着理性和克制,而伯莎象征着反抗,野性与原始的欲望,是反抗男性的另一条道路。具体论述见原书,此处不做过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