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为求帝国复兴,一生厉行改革,真正的千古一帝
爱新觉罗·胤禛,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曾被民间和正史无限抹黑,而作者为何说他才是真正的千古一帝呢?作者的出发点,不是他搞了多大的地盘,也不是他开创了什么伟大的基业,而是看他为老百姓做了什么。当然,在整个历史进程中,如果没有明清两代,也许华夏文明会更好。
因为,中华文化就是从明清两代开始被不断阉割和驯化的。没有雍正,大清早就亡了,这对后人也许是好事。但今天我们仅仅以事论事,讨论雍正为老百姓办的几点实事,而不是为这个腐朽的朝代歌功颂德。

编辑
一、 摊丁入亩
明朝怎么亡的?历代封建王朝怎么亡的?主因就是土地兼并。有钱的土豪和劣绅越来越有钱,拥有的土地和势力越来越多,相反,他们交的税反而越少。
明朝崇祯被逼到向大臣借钱,但东林党们一口咬定自己没有。而李自成打进来后,搜出来的黄金白银堆积如山。
而摊丁入亩政策,就是取消贵族的特权,农业税不再按人头征税,而是按土地数量征税。
这就大大损害了这些大家族的利益,而这些家族又拥有最好的教育资源,也是掌握笔杆子的文人士大夫,历史就是他们写的,能写雍正的好吗?

编辑
二、 火耗归共
啥叫火耗?说白了就是朝廷认可的,给官老爷的灰色收入。火耗,相当于过秤时除皮。碰到小贪的,100斤除2斤。碰到贪婪的,100斤敢除8斤。和明朝的“临斛踢脚”一个道理,是历朝历代的惯例。
百姓苦不堪言,但又无可奈何。雍正直接将这一制度来个全国性的统一,将火耗的量降到最低,并从而引导出了下一条政策,那就养廉银子。

编辑
三、 高薪养廉
雍正把火耗归功的钱,变成养廉银子,再返利给当地的官员。其中,一个大府就一年的朝廷拨发给当地的火耗银子就有8000两之多,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康熙年间腐败成风的历史遗留问题。

编辑
四、 官绅一起当差一起纳粮
这条政策,直接打了全国读书人和官宦之家的脸,并严重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以前历朝历代,秀才和乡绅、世家是不用服劳役的。而在这种不平等的竞争下,穷人会越来穷,富人会越来越富,最终导致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
后果就是,不是贵族之间为了争夺权力而改朝换代,就是农民被逼得没活路而起来造反。
同样是人,为什么越有钱,越有势的人,反而越不交税,越能优先获得有效资源呢?
穷人,天生就该穷吗?是他们真的不够努力和勤奋吗?
还是他们因为没有一个好爹、好娘、好家庭?好的竞争条件?
五、 每天工作18小时
什么996、什么加班制、什么血汗工厂。如果看了雍正的工作记录,很多人会立刻觉得自己好幸福。
因为康熙晚年是个败家子,留给雍正一个内忧外患的烂摊子。康熙这个“坑儿子”的玩意自己落一个好名声,可苦了雍正这孩子了。
为了不让大清国在他手里嗝屁,他是拼了命地干啊。不仅一天工作18个小时,一年也就三天假期,而且这三天还不是全休,也要干活。
雍正,是中国历史上最勤奋的皇帝,没有之一。至于雍正的死,有人说是乾隆联合大家族毒死的,但作者更相信他是累死的。

编辑
作为封建帝王,雍正所做的努力当然是为了他们爱新觉罗氏好了。而且,正因为他的努力,延迟了大清的性命,这对后世来说反而是坏事。但仅仅作为一名皇帝来说,他为老百姓所做出的一系列改革,算不算千古一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