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E周看点|比亚迪700亿新能源项目落户西安;FF首披IPO后财务状况

2021-12-13 09:42 作者:上海锦町新材料科技  | 我要投稿

上周,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市场都有哪些大事发生?

比亚迪年产值700亿新能源项目落户西安,2024年建成投产

12月5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签约及开工仪式在西安举行,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50亿元,预计2024年建成投产。


据了解,该项目位于西安高新区草堂基地和集贤园,共占地约2890亩,总建筑面积约130万平米,主要建设电动总成工厂、电机工厂、精工中心、齿轮工厂、电控工厂、电源工厂、制动器工厂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生产工厂,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约700亿元。

另外,西安市近期印发了《关于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十四五”发展目标,并提出到2025年,将西安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力争到2030年全面实现电动化,成为我国首个提出汽车全面电动化的大城市。

点评:比亚迪自身新能源汽车产品近年来的涨势或与西安市全面电动化的发展目标不谋而合。


盒子汽车首款车型谍照曝光或为MPV

日前,盒子汽车首款车型谍照在网上曝出,从谍照图来看,新车采用方块造型设计,前、后悬均大幅缩短,轴距拉长,车轮几乎位于车辆四角处,看上去非常像一只方形“盒子”。

据了解,盒子汽车成立于2013年,注册资本2亿元,经营范围包含技术开发、软件开发、销售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盒子汽车在2019年成立电动车事业部,开始搭建适合B端出行的全新电动车平台。此次曝出的新车就是盒子汽车的首款车型,主要面向网约车、B端市场。

另根据信息显示,盒子汽车隶属北京盒子智行科技有限公司,后者曾为中国一汽研发总院、中国一汽奔腾研究院、一汽大众、北汽集团、江淮汽车所等国内外主流车企提供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设计及研发,自2009年成立以来便作为韩国著名汽车设计公LG-VENS的国内合作商,和国内外多家整车企业有过13年的车型开发的项目合作经历。

点评:随着电动化、共享化趋势的不断渗透,相信诸如轻橙时代、盒子汽车等主打B端的造车新势力还会不断涌现。


哪吒汽车与上海银行签约,获20亿元综合授信额度

12月10日,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哪吒汽车”)发布消息称,其已于近日与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供应链融资、绿色金融、零售金融以及投行业务开展全方位的合作。


与此同时,哪吒汽车获得上海银行总行20亿元综合授信额度,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哪吒汽车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高品质智能汽车的生产制造以及销服体系的建设。

点评:交付量的不断攀升是哪吒汽车获得20亿授信额度的重要基石,最新交付数据显示,哪吒汽车11月交付量首次突破万辆,达到10013辆。


FF首度披露IPO后财务状况,毕福康:资金充足、FF 91明年7月量产

自11月底收到纳斯达克交易所的警示函后,12月8日,Faraday Future(FF)在加州汉福德工厂举行了线上投资者沟通交流会上,第一次向外界展示了FF在工厂建设、公司财务、FF 91量产交付、团队建设等方面取得的进展。


FF全球CEO毕福康、FF全球CFO Chuck McBride以及投资者关系副总裁Mark Connelly等FF高管透露,目前FF 91已经完成了冷天和极端沙漠酷暑条件下的产品测试,现在正在进行整车安全测试,FF会在2022年7月推出旗舰车型FF 91。

在工厂建设方面,FF表示,汉福德工厂已经完成了准量产车生产设备的安装,并获得最终生产使用资质,现在正在全力以赴向第三个里程碑目标冲刺。

此外,FF还表示公司有充足的现金支持到7月FF 91完成投产,并表示首家旗舰店将落地比佛利山庄。

点评:此次沟通会,FF较为细致的介绍了其在量产交付的新进展,但要彻底打破外界质疑,明年7年见分晓。


宁德时代与苏州市政府合作将落地电动能效优化方案等项目

12月8日,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苏州与苏州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吴中区政府及吴中经开区管委会签署投资协议书。


根据协议,宁德时代着眼于打造与苏州独特优势相匹配的先进制造业,针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行业痛点进行重点突破,将在吴中区落地包括电动能效优化解决方案等在内的前沿研发项目;同时,发挥其在新能源领域综合优势,助推苏州能源生产清洁化和交通领域电动化,助力零碳苏州早日实现。

点评:全面碳中和目标下,“宁王”正在加速开疆拓土。


2.1万辆国产Model Y被召回,拓普集团回应:不涉及其他车型、其他客户

因前、后转向节强度可能存在不符合设计要求,日前,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斯拉”)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自即日起,召回生产日期在2021年2月4日至2021年10月30日期间的部分国产Model Y电动汽车,共计21599辆。


特斯拉表示,本次召回范围内的部分车辆由于供应商制造原因,前、后转向节强度可能存在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情况。在车辆使用过程中转向节可能发生变形或断裂,极端受力情况下可能导致悬架连杆从转向节中脱出,影响车辆驾驶操控,增加发生碰撞事故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作为特斯拉转向节供应商的宁波拓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拓普集团”)也随之被推上了风口浪尖。针对特斯拉的两起召回事件,拓普集团于12月5日发布公告,对此事件涉及的公司产品进行了说明:

1、本次涉及召回的 Model Y 电动汽车配套的转向节由公司直接供给客户。

2、由于某条热处理生产线发生淬火槽水位不足情况,使个别产品未完全被淬火液浸没,导致转向节强度可能不符合设计要求。根据公司测试结果判定,该批次可疑产品中存在缺陷的概率约为 0.2% - 1.0%。

3、本次公司涉及召回的产品只配套 Model Y 车型,不涉及特斯拉其他车型,亦不涉及其他客户的车型。

点评:0.2%-1%的缺陷率着实不小,但是否真的只涉及Model Y,或许还可以静待事件的发展。


长安奔奔停止接单,官方再回应:正全力保障现款奔奔E-Star车系供应

11月,长安新能源一则文件通知在网上曝光,内容显示:因为终端客户需求旺盛,受芯片供应不足以及部分地区限电等多重因素影响,导致工厂产能不足,订单积压严重,无法及时为客户交付车辆。经研究决定,即日起停止收取相关车型的订单,车型涉及奔奔E-Star车系和CS55-Rock车系。

突然的停止接单,导致很多已交定金的消费者车辆迟迟得不到交付,甚至经销商开始加价销售,从而引起消费者对奔奔E-Star的投诉大涨。

12月4日,长安新能源又对暂停接单一事做出了最新回应:

现款奔奔E-Star车系并未停产,停止接受当前车型订单是为了避免更长的交付等待时间。

公司正全力保障现款奔奔E-Star车系供应,全力生产、全力交付,尽快满足终端用户提车需求。

各经销商须严格按照与客户合同约定的价格、车型,按订单顾序组织交付。

点评:供不应求的下一步,会否迎来整车涨价潮?


供应链压力大,丰田或使用微瑕零部件

据外媒报道,12月7日,丰田汽车表示,该公司乐意使用零部件供应商供应的带有刮痕或瑕疵的零部件。在全球芯片短缺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的情况下,丰田正试图削减成本。

受有利汇率的推动,丰田11月将本财年(2021.4.1-2022.3.31)的营业利润预期上调了12%。然而,该公司警告称,半导体短缺影响了生产,加上原材料成本上升,正在损害其潜在的盈利能力。

因此,丰田可能会将零部件的选用标准下调至“足够好”,这意味着该公司可能会采用过去宁愿扔掉的零部件,这对于这家以严格的品控而闻名的公司和日本制造惯例来说都标志着重大的变化,他们通常优先考虑的是打造完美的产品,而不是产品的上市速度。

点评:曾有位业内人士感叹,“当下最短缺的产品,即便是装上了,未来出问题的可能性也会非常大。”


大众新五年计划:迪斯继续当CEO,总投资增加

根据大众集团12月9日官方宣布的决议,迪斯将继续担任集团CEO,并于 2022 年初接替 Markus Duesmann全面负责软件部门 CARIAD 的工作;Ralf Brandstätter 加入集团管理董事会,负责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的管理,并将于2022年8月1日起负责中国业务。

根据大众集团公布的Planning Round 70计划,其计划在未来五年总共投资1590亿欧元(合1800亿美元),高于此前宣布的2021-2025五年的投资总额(1,500亿欧元)。其中,890亿欧元用于软件和电动汽车等技术,占总投资额的56%。此外,大众集团还预计,到2026年,大众集团售出的汽车中,有四分之一将拥有纯电系统。


在公布最新五年规划的同时,大众集团还明确了战略财务目标。就今年而言,集团已确认其营业利润率目标在6%-7.5%区间的上端;交付量将在900万辆左右;汽车部门调整后的净现金流为150亿欧元;年固定成本项目取得良好进展,截至9月底,固定成本较2019年下降8%,而目标是到2023年减少10%。

点评:迪斯稳坐大众集团CEO,可以预见接下来大众集团电气化转型力度势必将比之前更为“快准狠”。


上汽Robotaxi启动运营

12月8日,上汽正式宣布其 L4 自动驾驶运营平台——享道 Robotaxi 启动运营,并于上海嘉定正式上线,首批部署20辆运营车辆,基于飞凡MARVEL R车型打造。年内,享道Robotaxi上海车队规模年内还将继续扩大,进一步增加至40辆,并在苏州上线20辆运营车辆。2022年,享道Robotaxi计划登陆深圳,实现整体200台的运营车队规模。

据了解,此次投放的Robotaxi整车由上汽人工智能实验室联合乘用车技术中心、联创汽车电子等上汽集团旗下公司提供原厂级的自动驾驶软硬件整合,自上而下打造“安心”自动驾驶,并基于GVDP整车开发流程建立了面向Robotaxi的改制体系,以为将来大规模量产打下坚实基础。

点评:享道Robotaxi的出现,使得上汽布局“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的步调逐渐清晰,而上汽关于自动驾驶的进展,也因此有了可被讨论的更明确载体。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上汽这次Robotaxi项目落地,从正式立项开始算只用了6个月。


元戎启行推出1万美元L4方案

12月8日,自动驾驶公司元戎启行发布了面向前装的L4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DeepRoute-Driver 2.0,成本不到1万美元。据了解,DeepRoute-Driver 2.0采用了5个固态激光雷达和8个摄像头,可对周围形成360度精准感知。另外值得提及的是,自动驾驶车辆车顶上不再有复杂的传感器结构,传感器大多嵌入车身,以保持车辆的流线型设计。


就产品规划而言,2022年到2023年,元戎启行将拓展与主机厂的深度技术合作,研发出车规级前装量产方案。预计到2024年,搭载L4级自动驾驶系统的汽车将开始量产并大规模进入市场。

点评:如果L4级自动驾驶方案足够便宜,还图渐进式辅助驾驶啥?而降本行动肯定还会继续,1万美元已经来了,5千美元、3千美元还会远吗?


小马智卡完成公开高速路首测

12 月 5 日,小马智卡自动驾驶卡车已驶入京台高速公路,开启常态化自动驾驶测试。这是全国范围内自动驾驶企业首次在政策开放的公开高速公路进行高级别自动驾驶测试。而此次小马智卡此次投入常态化测试车辆是基于一汽 J7 车辆平台研发的自动驾驶卡车,主要应用于物流领域,可在繁忙的高、快速路上实现 L4 级自动驾驶。

尽管卡车业务的架构有所调整,但业务仍在快速推进,团队也处于扩张阶段。小马智卡负责人李衡宇向相关媒体透露,明年小马智卡车队规模将达百辆。商业化运营方面,小马智卡目前已完成 1.64 万吨货运运输,商业运营里程达 5 万公里。

点评:“两条腿走路”的小马智行虽然正经历着业务变动和人才流动的震荡,但依然健壮。在乘用赛道起速后,小马智行在货运赛道也快速展现潜力,自动驾驶的通用技术究竟能多大程度垂直复用,在此得到初步展现。


传Mobileye将于2022年上市

据外媒报道,英特尔公司计划在2022年年中将其自动驾驶汽车部门Mobileye独立上市,Mobileye的估值可能超过500亿美元。

12月6日,英特尔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在Mobileye首次公开募股后,英特尔仍将是该公司的主要股东,Amnon Shashua领导的Mobileye管理团队也将继续留在英特尔。英特尔首席执行官Pat Gelsinger在声明中表示:“Amnon和我都认为,Mobileye进行IPO是其发挥潜力并为股东释放价值的最佳机会。”当天,英特尔股价在尾盘交易中上涨8.5%,至55.30美元。

小智点评:从退市到上市,Mobileye用了七年。七年里,Mobileye完成了从辅助驾驶系统服务商到拥有全栈能力的自动驾驶服务平台的扩展,这使其在短时间内依然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但其面临的挑战也仍然真实的存在,仅仅依靠英特尔和丰田两颗大树,只能在一个“小池塘”里游泳,很难再次进入“大海”。


芯擎科技正式发布7nm智能座舱芯片

12月10日,芯擎科技正式发布车用芯片品牌“龍鹰”及“龍鹰一号”智能座舱芯片。据悉,“龍鹰一号”采用了7nm制程以及多核异构设计架构,内置8个CPU核心,14核GPU,可实现高达90K DMIPS的CPU算力和900GFLOPS的GPU算力,并具备8 TOPS NPU算力,这使得“龍鹰一号”可以直接对标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智能座舱芯片。


伴随着“龍鹰一号”量产化进程的顺利推进,芯擎科技同时也在推动下一代产品的研发。据悉,芯擎科技共规划了三条产品线,除了“龍鹰一号”,面向自动驾驶应用的“龍鹰二号系列”芯片预计将于2024年推出,车载中央处理器芯片“龍鹰三号系列”将于2026年推出。

点评:芯擎科技其实是吉利布局汽车芯片的重要抓手。此次芯擎科技7nm智能座舱芯片的成功发布,表明吉利入局造芯初战告捷,这也将持续赋能吉利汽车,助力其量产化车型具备更出色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体验。


奔驰脱手自动驾驶获批上路

12月9日,奔驰表示,该公司获准可以在德国销售其Drive Pilot脱手驾驶辅助系统,该系统获准以60公里的时速在德国约1.3万公里的高速公路中使用。奔驰在一份声明中表示,“Drive Pilot系统能帮助司机避开车流,去做一些次要的事情,如在车内办公室与同事交流、写电子邮件、上网和看电影等等。”

奔驰只在德国获得了该系统的许可,但是该公司的目标是在其他国家也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从2022年年中开始,奔驰将为S级和EQS车型提供Drive Pilot的购车选项。不过,奔驰还没有决定对该系统的定价标准。

点评:多年来,有不少乘用车车企在努力开发并推广自动驾驶技术,但基本都处于测试阶段。本田曾于2020年获得日本监管机构的批准,在Legend车型中搭载L3系统,但后续水花并不太大,L3全面商用仍有待时日。

来源:上海锦町新材料科技整理自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图文资讯转载自网络等,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我们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我们。


E周看点|比亚迪700亿新能源项目落户西安;FF首披IPO后财务状况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