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那俊秀飘逸的身影
闲时喜欢呆在书房,抑或在公园安静一角,品味徐志摩先生的诗歌,在他的诗歌中寻找书中的灵感和心灵的慰藉。徐志摩先生时中国现代最具特色、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是“新月派诗风”的主要代表人,被誉为“中国的雪莱”。有人说他的诗歌富于变化,但又不失整饬;有人说他的诗歌音乐性强,但又不囿于韵脚;有人说他的诗歌清新洗练,但又不失于文雅。这些都说明徐志摩先生的诗歌带给他人丰富的内心享受和独特的美学诗魂。
现代忙碌的生活节奏,充斥着人们躁动的内心。每天到那个点早起,周边的人们还沉浸在自己编织的梦乡中,出了家门,在站台上等待姗姗而来的公交车。在这等待的瞬间,缓缓到站的公交,跟着周围的人们挤上了车子,有时会有座位,有时会站着。这是一个拥挤而寂寞的环境,在这狭窄的片地,承载着不同的念想和期望。这段时间,默默地品味着徐志摩的诗,它会带给你一种宁静和遐想,进入你的心中,驱赶着心中的寂寞和疲惫。
还记得中学时首次接触徐志摩先生的经典诗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空洞的描述,简单而富有节奏的旋律,却抒写着诗人心中的洒脱不羁。徐志摩先生说他在寻梦,这种梦展现在世人面前是安静空灵的,而他的内心却在荡漾着别样的情绪,亦近亦离,亦静亦动。
有时我会随着这位大师,了解一下少女动情的内心:“看,那一双蝴蝶连翩的飞,你试闻闻着紫兰花馨;看,那一堆雌雄的双虹,在云天离卖弄着娉婷。”大自然的境界,表述着少女对爱情的美好憧憬,欢快愉悦占据着热恋中的少女,虽然她已经知道和对方不可能在一起,但她不希望对方说不出来,那会打散她美好的恋想,即使现实是双虹破碎、蝶散舞终。为了纯洁的爱情,少女义无反顾的守候,即使这是短暂的邂逅。在《她怕他说出口》的结尾写道:“回走吧,天色已是怕人的昏黑,明天再来看鱼肚色的朝云。”在爱情曲终人散的时刻,这位美丽少女的心理必然经历了一段失恋的阴霾,但生活仍将继续,黑夜散去,黎明也会再次到来,新的感情生活必然再次融入少女的内心。守候那可贵的爱情,体味那朝落朝起的感觉,这是徐志摩对爱情观朴质清澈的诠释。
晚上在楼下看书的时候,时常会见到母亲不断忙着琐碎的家务,忙上忙下,忙里忙外。母亲这个职业,也许是这个星球上最辛苦、没有报酬的职业,她是一种无怨无悔的付出,不求回报的付出,伟大而让人揪心。徐志摩的《给母亲》抒发了一代文学巨匠对“母亲”这个职业一种崇敬而超然的情感:“赤心的、联心的爱你,真真的爱你,像一对同胞的稚鸽在睡醒时,爱白天的清光。”他的词句中,引导着我们如何爱自己的双亲,那是一种纯粹的发自内心的爱,这种爱不仅仅是一种责任,我们喜欢用“孝”这个词来论证对父母的爱,但这不是爱的全部,应该是一种自然的,原始的,甚至是无意识的或者潜意识层面的自发的对父母的一种归属感。徐志摩对“母亲”这个词的镌刻,盼望着后人能够珍惜和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的日子,我们对父母的孝,在伟大的母爱面前,显得那么微不足道,赤子之心才是真正感受和接受父母无私付出的桥梁。
古人有一句话:君子之交淡如水。和朋友们在一起,可以是琼浆玉露,也可以是一句简单的问候,甚至可以是一首诗意。徐志摩先生写道:“我买了一只小小的花篮,杜陵人手编的兰花篮;我采集一把青翠的小草,从玫瑰园外的小河河边;把那些小草装入小篮,小小的纪念,别有风趣可爱。”几句清新盎然的诗句,徐志摩先生将自己的这份心意赠与了德国友人卫礼贤,感谢他为中德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也代表着徐志摩先生对君子之交最好阐释。
生命、爱情、亲情、友情,在徐志摩先生的诗句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和最原始的保留延续,只为让我们寻找每个人心中属于自己的窗口点燃了一盏清亮的明灯,一起追那俊秀飘逸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