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社会的感受1
渐入佳境的绪论
第一次拿公司的电脑写自己的随笔,感觉有些不适应,总觉得有些隐私的想法难以拿出来讲,但总之也有些想说的,如果等半个月我拿到自己的电脑再写的话,当下的感受则已经不复存在了,隐私和效用中间总要做一个平衡。
入职已经2个月了,收到了两次工资,经历过一些困难,总体上适应良好。上周跟着去校招,又有一些新的感受,找马老师聊天,已经换了一个角色,他还是像以前一样讲一些大道理,只不过我开始逐渐理解他的意思。
人生的哲理,总的来说
就那么几条
,成功学书籍、心理学书籍翻来覆去的讲,老师、前辈翻来覆去的讲,社会上充斥着“教你变强”的课程与言论,但大部分人仍然碌碌无为,这说明听讲言论本身并不能教一个人变强,否则的话周围都是强人了,而
人所经历的事件+一点点理论
,可能是人改变的动力源泉。所谓“人教人,教不会,事儿教人,一次就够”就是这个道理。
似乎我们也总能注意到有些人历经沧桑磨难,还是呈现出一种清澈的感觉,如果不是他努力维持纯真or赤子之心,那我觉得他大概是一点点理论也不了解,没有外界的知识摄入来打破原本的认知,在自己的舒适圈里一遍遍的经历生活,没有迭代更新。之前看到过一个言论也非常有趣,很多时候我们说
舒适圈
,其实不愿意跳出来的人待的不一定舒适,只是熟悉,所以不跳出来,所以应该叫
熟悉圈
,我完全能get他的意思,这个圈子带给人的“舒适”在于人对他熟悉,不会因为跳出而感到有风险、未知,并不一定是物质上有多么的舒适。
写到这里,多数用的是第三人称,但其实许多错误我也曾犯过,现在意识到了,才写下来,用第三人称总归是显得客观一点,
不要责怪自己那么多
。
想说的内容很多,防止我在撰写的时候陷入局部最优,我打算先把想讨论的几个话题列一下,就算今天说不完明天也能接着说。
我昨天睡得很早,早睡早起真的好
关于批判性的社会事件与个人感受的波动
校招,换个角色,易事易景
关注当下与坚信真理
读书,客观和相信的力量
没那么被动,我也在自己选择未来
每天的几件开心事儿
1.我昨天睡得很早,早睡早起真的好
那么就从昨天睡得早开始写。
今天上午有个小小的考核,昨天白天花了很多时间准备,打算晚上睡前再整俩小时,结果九点多就困得不行,干脆睡觉了。当然,拖延如我十点半的时候才入睡,但今早状态格外的好,早饭吃得好、妆画的好、身体也轻盈一些(可能是因为没有着急赶路)。到公司大楼门口遇到了同事,有说有笑的上楼,可谓完美的早上。
我开始反思为什么之前没有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我总结来讲是没有感受到“正反馈”,反而是晚睡晚起让我觉得是“符合年轻人生活习性”的作息,
我在晚睡晚起的经历中获得了对自己的认可,同时产生一种“叛逆”的快感
,可以跟同学去酒吧喝到凌晨,然后晃晃悠悠的回学校,这令我感到快乐。或许随着年纪增长,身份变化,早睡早起带给我的好处会更多,我从中获得正反馈,总之希望以后加强。
同时,我昨晚没有按照计划准备演讲,但我已经
不为此感到无用的焦虑
了,当然原因之一是导师对我提供了很多帮助,这是外界的原因,但其实也应该肯定自己
能够正面自己放松、睡眠的需求
,能够把生活的重心放在工作与享受之间,我相信
前期在困难时期中学到的
心理知识
和
正念练习
都对当下是有益的
。
2.关于负面社会事件与个人感受的波动
以往,外界的负面社会事件or男朋友对某件事的批判总让我感到痛苦,可能根本是一件与我无关的事,不是大学生就业,不是生孩子,仅仅是一个与我没有任何利益冲突的事件,都会影响我的情绪。我难以认识到背后的作用机理,
只觉得是这个世界太差劲or我怎么这么惨
,学名叫做
受害者心理
。随着我开始了解情绪的产生机理与作用,开始学着用正念的方法
觉察自己的情绪
,我开始能比较快的从外界的影响中脱离出来,诚实来讲,我依然很难做到情绪受影响,但我能尽快脱离出来,也是一种好事。
这里想提到,MBTI对我认识自己也有一定的帮助,我是很稳定的E倾向性,但不高(原谅我,其他的字母我不理解),这就说明了我的能量是从外界获取的,不管正面or负面,我
既然接受了外界正面能量对我的inspire,就要接受外界负面事件对我的消极影响(辩证法学得不错)
,这很难改变,我能做的就是当觉察到自身的负面情绪时及时的调节,将负面事件与自己割裂开,来看待整个事件,关注事件是否真的对我有影响。
之前有过一次事件,可以来侧面的说明一下我的变化。我是周围一圈亲朋好友中网速最慢的之一,唯二能与我竞争的就是我的不用智能手机的姥姥和奶奶,(我有认真地
在物理上培养自己的“钝感力”
)。由此,一位男同事问我有没有关注一个最近热度很高的订婚强奸案时,我一脸迷茫地查阅了新闻,感觉其中心机乃是我与男友很难涉及的领域,故而心情没什么波动,但同事作为一个家庭和睦已有孩子的男士,情绪却比我激动一些,纵然有性别差异在,但要我说确实是不应该的,因为这是他99.99%不会碰到的事件(理科生的严谨),我不得不把他的情绪波动的
部分
原因归结在自媒体
煽动情绪
上。
我挖掘过自己的想法,放在以前我看到这样的新闻,九成甚至八成是要跟男朋友讨论一番的,搞不好还会由原本的辩论走向争吵,但我现在只关注自己有没有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况,如果有可能我该如何预防。但这么说也
绝不是批评从前的自己
,两个阶段,我想要的东西已经不同,从前也不是想逞一时的口舌之快,而是
想让男朋友在男女权利的观念上与我保持一致,从而
免除我对于亲密关系发展方向不确定的恐惧
,但现在我在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如果男朋友与我观点不一致,但我能够保证自己的利益与底线,那花时间说服对方从而不让自己恐惧(which is 根本达不到),还
不如剪个视频挣B站5块钱划算
。
Anyway,当我在遇到外界负面事件/社评时,我的reaction要健康许多了。这也必须要感谢读过的几本书中关于
关注圈&影响圈
的论述,那些影响圈外的事,就让它们待在那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