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乐迪斯科》快要完结时的感想
极乐迪斯科上了岛,我感觉大概是快通关了。
讲讲目前为止的感想:
1. 上手难。因为自由探索的关系,第一天醒过来就要处理大量世界设定相关信息,根本记不住。这也就罢了,一开场就是“古老的爬虫脑”在一团黑里对很多话,很酷,但这是什么?我相信有人因此就退了。我这个人比较善于混,所以就不去记那些内容了,只管想办法找事做,逐渐产生理解,但是跑路从始至终特别难受特别别扭,想走到一个地方去可累了,地图上哪里能走哪里不能走也经常搞不清。
2. 艺术风格极佳。极乐迪斯科是我见过的,同人圈子里,美术水平最高的。而且相对于较为普通的热度(毕竟有门槛)来说,比例就更惊人,于是在有人听说我玩这个,跟我说“你不是不喜欢丑图么”的时候,我算是彻底理解了大家审美差异实在较大。
3. 玩法上来说,就是不停对话、感受、找物品,这个有点乏味,但我又不是什么游戏达人,真给我安排一个有难度的小游戏我就崩溃了。有人拿这个和异域镇魂曲比,啊怎么说呢,给我感觉还是不一样的,异域镇魂曲的实质比这个要“福利”得多,你会发现无名氏干了一堆坏事,有一堆女的爱他,然后又干了一堆坏事,然后现在都想起来了,哼哼几句悔恨之类的,干了些力所能及的,仿佛就把事情解决了一样。它的剧情真的不是很冷酷,世界构建比较厉害而已。这个游戏和它相反,故事的冷酷度高很多,但世界构建没有那么硬核,因为到处都在借用真实世界里的历史,这种影射式的写法难度远低于异域。
4. 四大阵营。其实这部分我是失望的,最早的失望来自于对话中的四大阵营实在明显得太过分了,都是特别极端的那种,你一看就知道意味着什么会+1那种,只能说作者对此进行探讨的野心很值得一看,但表现手法很糙。
随着游戏进行,康、法、道、自在我身上的比重大概是4:2:2:1,和我对自己的估计也差不多,而且,我认为虽然在对话中有很多选择,但在背景故事描述相关的细节以及观察到的事物来说,作者的康倾向最重是显而易见的(不确定如果我强行去搞别的方向会不会有不同的感觉)。如果确实是这样,那么探讨的结果无非还是引向作者倾向的那点,尤其是对法的描述,让你觉得几乎没有理由走这条路线,你难道还能乐意听测颅先生那一坨一坨的理论吗?你喜欢跟那个毫无礼貌的司机对话吗?也就昆虫学家边上那人还像样,但又怂得可怕。而我之所以刷到了那个比例,大多归功于那个杯子,我从不能看着一个可研究的杯子不去研究吧。
相较于对法倾向的“一个好人都无”式塑造,康的讽刺要温和得多,“杀人如麻”仅在历史中,真正面对的几个人里,辛迪很酷,马列拉很好玩,提图斯虽糙但爽,艾弗拉特负面特征很多但仍然是个颇有能力的人,最让我感觉到讽刺的其实是读书会那俩大学生,虽然他们身处失败中仍然坚持的意志很厉害,但是面对可能的同志挑三拣四,连辛迪都要主角推荐才能勉强入伙。然而那俩大学生说某某派太丧,之后我确实找到了一本应该是相关人士写的小说,还真的是太丧……所以他们居然又有一定的道理。
而道和自,这俩属于我……天然地,就可能去为了目的而装,但不可能喜欢的东西。他们背后都有各自的合理理论基础,但当你见到扭曲光线那个男人,跟他要点钱,他竟然只给3块还是几块的时候(相对于一无所有的洗衣老妇乐意免费借给你房子住,其实她大可收10块一晚对吧),你可能欣赏他成功背后的逻辑体系吗?当你见到周日会来的那位朋友,听他一堆的你好我好的不让任何人受伤的理论,却遮遮掩掩始终回避自己跟抽烟男的关系的时候,你还能看得起他吗?
5. 关于灰域,我大概看了点资料,看了某个视频,该UP说,灰域是思想的二氧化碳。我很喜欢这个比喻,也很喜欢据说世界将毁于二十年后的核弹这个结局。我不是个多么在意个人感情的人,所以面对卡拉洁的纠葛,面对哈里和德洛丽丝的意象背后的那个实际存在的女人,还有那一堆堆的哈里金让同人真的超级无感,但灰域设定太棒了,它呼应我一直有感觉的……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每一个光明的意念,最后都制造越来越多的灰域,在逐渐被包围之后——人类的末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