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八月与创作者之魂

现实生活中,干一行爱一行的情况,如今应该是愈发的少见了。大家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肯定看过无数条“学某某死路一条”的留言。本着爱好或憧憬选择的路,却与理想大相径庭。

当初的热情逐渐消磨殆尽,逐渐演变为烦躁,甚至选择放弃。因为总有一些难以放下的东西会牵绊我们的初心,或是利益、或是责任。而把眼光放到十年前,日本动画界一次空前绝后的尝试,却仿佛是在向这一现象挑战。这便是凉宫春日2009中的章节,漫无止境的八月。

凉宫06版播放结束后,因为当时火爆的人气,第二期的制作呼声此起彼伏。在大家的期望下,09年4月,“凉宫春日的忧郁”开始了再度放送。但当动画播到了第13话,大家纷纷发现这集和上一集虽然都属于新作,但剧情却完全一样。此时大家的态度还十分乐观,认为这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铺垫。

但噩梦才刚刚开始,接下来的14、15话也同样如此。观众们的乐观转为困惑与失望,一种被京阿尼耍了的感觉从心中涌出。大家甚至开始下注竞猜八月何时完结。等八月真正播放完毕,现实时间也从6月变成了8月。对满怀期待的观众来说,这堪称最糟糕的2个月了。大家纷纷想口吐芬芳、正义执行,但真正把手放在键盘上时,如鲠在喉的感觉却突然袭来。因为喷一部动画烂,总得找到喷点,但对漫无止境的八月而言,喷点属实难找。整整八集,除了剧本轻松一些,分镜/演出,动画监督一集换一个,声优也大部分都是重配的。于是,另一种说法便油然而生:京阿尼恃才傲物,戏耍观众。对此,京都动画官方给出的回答是:希望观众通过这八次的轮回,体验长门的心情。

动画中,长门有希作为一个唯一不会因轮回而消失记忆的人,度过了15532次暑假,换算下来足有638年。或许这算不了什么,毕竟只要编剧大笔一挥,扯出个轮回上亿次的角色也不是难事,但个中总要有个基本法。大部分轮回类动画都需要主角的行动进行破解,主角往往也是被赋予保留记忆能力的角色。

可长门不同,身为宇宙人的她处于观测者的立场,这让她无法主动去破解困境,只能在一次次的轮回中,等待主角阿虚的觉醒。这就和屏幕前的观众一样,说到底,我们只是观众,既不是动画的制作者,又不是定下企划的制片人,我们无法让八月结束。我们能做的,也只有每周坐在屏幕前,等待阿虚鼓足勇气迈出那一步。京阿尼似乎就是在这一方面做了文章,它将故事中长门的绝望,用最直白,也最真实的方式甩到观众脸上。日本东京大学人文社会系教授三浦俊彦甚至为此专门出了一本书,试图探讨八月的问题。

京阿尼制作组在「漫无止境的八月」上犯下的这种错误……是艺术学上的错误,让观众真实品味到作品中登场角色的感情,这并不是艺术作品的做法,正因为是虚构的感情才能让观众有艺术体验,观众可以理解角色丢了孩子的痛苦,但没必要让观众自己也丢孩子体验真实的痛苦。
——《漫无止境八月的惊愕——春日@人类原理思考》
当初强拉着观众一起体验无尽八月的京都动画,是抱着怎样的心思定下这个决策呢?制作人最了解谁才是衣食父母,它们是不会也不敢作出“耍观众玩玩”这种事情的。无论如何,八月最终在观众中毁誉参半,京阿尼也就此沉下心来,交上了一份名为“消失”的答卷。如果没有“消失”,真的很难想象八月的风评会落到什么地步,但如今来看,似乎只有“吃力不讨好”这一个评价了。
是什么让京阿尼顶着如此压力仍决定制作八月?在我看来,原因十分单纯:
他们是想表达自己某种想法的人。
这个说法来自初代高达主要编剧之一,星山博之。或许也是评价创作者们最为中肯的一句话。

对于动画家来说,“表达自我”或许是制作自己想做的动画。对于其他行业,应该又有着不同的意义。艺术家们或许执拗、或许顽固,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为我们创造了很多奇迹。
从06版凉宫的乱序播出和原创情节,到09版的无尽八月,这种不合常理的做法,真是像极了剧中的主角凉宫春日。这确实是对观众体验的破坏,但迈向未来的路总是充满荆棘,动画的叙事方式不能永远单一。小圆三集剧情的急转直下,石头门长达十余集的铺垫,都是动画人在自己的领域去探索创新叙事方式的结果。这样的作品虽然同为商业动画,却与只被赋予赚钱意义的作品不可一概而论。

继京都动画后,很少有这种具备创新精神的动画公司了。京都动画人的优越之处不仅在于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在于他们充分地考虑到了观众的观感体验与商业价值的实现。他们并非一股脑地灌输自己的想法,而是周旋于利益与艺术之间,用独特的叙事方式,创造了漫无止境的八月,也成就了《凉宫春日的消失》。

八月受到了多少诋毁,消失就受到了多少赞誉。刷新深夜动画剧场版票房的消失并非巧合之作。可以说京都动画的深谋远虑,造就了这场厚积薄发。

读懂星山博之的那句话后,我们就能明白为何老一辈的动画虽然简陋却充满灵魂,就能明白为何作为星山单向弟子的大河内一楼屡屡失控,明白京都动画为何不甘平凡,不停尝试着各种动画的创新。

漫无止境的八月,在观众眼中,它是八集剧情完全一样的动画。对初入动画行业的新人来说,它是八册动画分镜演出的教科书。或许在未来人眼中,它还会是先驱者留下的一步脚印。浩劫过后,原稿烧毁,但这无法阻碍什么。当初对京都动画的疑问,或许早就转变成了另一种疑惑,不是与他们对立,而是从他们的角度出发,以一个创作者的身份去幻想——
这个故事,还能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演绎呢?


文:养老院真凶
编:春日しゅぎ
排:1096
创作不易,喜欢的话就三连支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