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魂
他们站着的时候,早已想过倒下时的模样,
他们倒下的时候,灵魂还是跟以前一样挺立。
——《傲世的宿魂》
灵魂,传说中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不生不灭,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这是对灵魂普遍性的唯心讲解。对于无神论者来说是向来相信“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不惧怕任何牛鬼蛇神”这一传世理论的。但有些时候随着时间和阅历的增加,也会被这些看似虚无的东西所困扰或引起一些心灵的共鸣和悸动。这种情况下人们才开始对灵魂这一虚无产物的意识化解释。
按照前面的解释,灵魂为不生不灭。即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亦或代表永远存在。
那不禁会让人思考一个问题——这些死者的灵魂在宿主逝去以后会到哪里?
在北欧神话中,在战争中死去的英勇战士,他们无畏的灵魂将会被奥丁神的侍女瓦尔基里挑选并送往瓦尔哈拉——英灵殿。在那里他们将以另一种方式永生。而在中国古代的人民却普遍认为人死后的灵魂应该步入奈何桥,既然亡灵如果不能回归肉身,就应该步入轮回,获得一个幸福的来世。
司马迁曾经在《报任安书》中写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意思是说人本来就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却比鸿毛还轻。这句话还曾被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演讲稿中赞扬过张思德同志,说他为人民服务,牺牲自己,毛泽东认为其死是重于泰山的。
虽逝者的灵魂步入轮回不再过问尘世之事,但活着的人们却还是会用各种方式来纪念或缅怀这些位生前为国家、社会、民族、他人等做出贡献——也就是其死重于泰山的英雄。
那么谁是值得纪念的英雄?
我相信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说出一个名词——中国人民解放军。
虽说“英雄各有见,何必问出处”但我们还是要追根溯源到它的前身,那些为解放军留下火种和传承的伟大人民军队——中国工农红军。
红军的称呼最早可到由毛泽东、卢德铭等人领导的秋收起义,然而提到秋收起义就不得不提到在历史上乃至红军军史上都是极其重要的事件之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它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开辟了新的道路。
但当时中国共产党党的力量很弱小,革命的道路还很长,那在如此残酷的环境下,“边界的红旗始终不倒”靠的又是什么呢?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前仆后继的共产党人和无畏的红军官兵。他们的灵魂与血肉铸成了中国共产党迈向成功的道路。
在《共产主义须知》一文中就明确提出,共产主义者就当“不畏难,不怕死,为主义而牺牲”。就连在部队中的红军指战员都在颈脖子上系着红带子,取名为“牺牲带”。正是这样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始终不渝的革命信念才造就了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造就共产党人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
有谁会愿牺牲?有谁会不愿前进?只要是历史上的变革就必定会有不畏牺牲的先行者来用鲜血浇筑前行的道路。要记住现在这美好的一切,都是沐浴在先辈的荣光中,伫立在烈士的遗骸上。就算他们的肉体倒下,他们的灵魂也依旧会传承下来,直至国家的尽头,世界的尽头。
站起来的国家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历史,觉醒的民族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英雄。
英魂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