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大河波浪宽

今天要停笔一天,不打算写文章,但手又闲不住,就写写不打算写文章的文章。
建议小柚子看路遥的《早晨从中午开始》,这是他作《平凡的人生》间隙写下的杂感。小柚子觉得写的很好,看着舒服,平易近人。我也这么觉得,夸张些,这本杂记比《平凡的人生》也好看。上一次小柚子有如此舒畅的阅读感得追溯到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我还可以再给她补充两本,李娟的《我的阿勒泰》,王小波的杂文。除此之外,其他人的作品,我都不想提及。现代作家里面,文字写的舒服,并不多。
文章有两种,给人讲道理的,和让人读着舒服的。前者是大多数作者追求的——罗列事实,阐述道理,发人深思。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怪圈——为了深刻而深刻,为了沉思而装沉思。
让人读着舒服的文字,没有把重心放在道理上,而是自然随和,发散情感。这类文章人们不稀罕写,不赚钱,没劲,而且还很难写。按一般逻辑来推断,平实自然的文字,写起来应该不费劲才对。但逻辑在这里失效了。除去文字修养,作者要有非常坦诚的心态,能把焦急的心放下来,这很困难。虽说写之初是有目标的,但写的时候要放下目标,顺着内心的律动表达,有一些杂念,感情就不自然,文字就走神。作者还要有真实的经历。感情仰仗于细节。很多人写东西会犯这样的毛病:学着别人的样式,照猫画虎,但一写就掉进虚浮的城堡,最后只有空排场。排场就是重复,别人写过的,你再啰嗦一遍。有这两点还不够,让人舒服的文字,不是没有道理,而是把大大小小的道理,撒到文字的每个角落。似有还无,读者情绪共鸣的同时,大脑也被激发,不停地去思考。这是自然的文字精妙的地方。专讲一个道理,毕其功于一役即可,但想要表达的东西多了,那文字该怎么写就得琢磨了。当然你可以写诗。如果不信,你可以试着去写写自然平实的文字,你多半写不出来。心拘着,不自然,不敢放下来,也不知道该放哪儿。
感情被思考所剥夺。这类文章,前面的感情连贯有力,但到最后总刻意把重心压到道理上。像一条河,突然被大石压住,水流乱溢,情感戛然而止。这样很不好,无论是对作者,还是读者。作者费心酝酿情感,到了最后却痛下狠手,将其截断,自废武功。“上梁不正下梁歪”,读者的感情体验,也自然变形,一篇文章找不到总结的道理,就觉得空落落,不对劲。情感不被道理搂着,就是失格。
前两天做了个有意思的事。我尝试以平常心去欣赏自己不接纳的东西,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自己的眼光可能太狭窄,其实人家写的没那么差。于是我郑重地翻开《琼瑶全集》,想欣赏何谓“烟雨朦胧”。但只读了几段,就直接删掉了书(我当时还骂了几句)。还有一部当时很火,但被人诟病的电影《前任3:再见前任》。这部影片能引起这么大反响,肯定有现实意义在,批评者多是隔岸观火指点一二。我下决心为这部电影写一篇文章。电影开头是不错的,情侣吵架,冷战,我很有感触,写了一堆文字出来,觉得这样的剧情虽不高尚,倒也说得过去。但紧接着,男主的感情一下消失,毫无愧疚地去放飞自我了,一天不过瘾,两天三天四天五天。我关了电影,冒火。多少年的感情,男主刚刚还很不舍,怎么就突然就跟换了个人似的,舒畅地去放飞自我了。就是渣男,也不是这么跳跃的。渣男,小痞子,王朔就写得不错,没电影这么糊弄人。再看看已经写了不少的文字,我羞愧地把它们尘封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