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头鸭脖事件真相揭晓 五大质疑十七问题值得思考!
时隔半个月,闹闹沸沸扬扬的“鼠头鸭脖”事件终于有了定论。
江西省级联合调查组发布通告:
异物是鼠头,而非鸭脖,并将对涉事企业及其负责人进行顶格处罚。
在看过官方通告后,
还是有五大质疑,十七个问题值得我们审视和思考。
一问涉事后厨 :
饭菜烹炒通常需经过清洗,切剁,下锅,烹饪多个步骤,
多环节中稍加注意都可能发现这个鼠头,
但为何最终这只残缺的鼠头还是会出现在食堂盛盘待售的饭菜里 ?
老鼠身子等其他部位哪里去了?
是否会被被切段搅碎掺杂在其他食物里去?
二问食堂经营方:
在”鼠头鸭脖”发生不久,新的“大青虫”事件又再次出现,并冲上热搜。
还是同一所高校,同一个食堂,只是换个窗口。
如此这般被多次曝光饭菜质量问题的经营企业,为何会如此屡犯不改?
他们是如何承包学校该食堂的?
经营方和学校之间有没有利益输送?
三问涉事学校:
涉事的食堂之前层多次被曝光饭菜出现异物并被通告整改,
学校方面为何视而不见?
背后又有什么隐情?
“鼠头鸭脖”事件爆发后,学校邀请当事学生和南昌市场监督局共同认定”情况通报“。
现在想想 ,当事学生改口“澄清”鼠头为鸭脖,
在这个过程中是否存在学校对当事学生的威逼利诱?
四问当地市监局:
南昌市高新区市场监管部门自述接到情况通报后,第一时间派出执法人员到学院对食品留样,进行采样检测,
难道他们连鼠头跟鸭脖都分辨不清,检测错误?
在其行使监管职责过程中,监管步骤和监管流程是否合法合规?
南昌市监局在随后接受新闻采访中公开指鼠为鸭的瞒天过海行为,
是出于什么目的?
又在逃避什么?
这中间有没有腐败或利益输送 ?
中间是否有受人指使?
五问监管
一个小小的学校食堂饭菜异物事件,
为什么会如此兴师动众,耗用大量资源 ,闹到要成立省级调查组才能彻查澄清?
杀鸡为何却要用牛刀?
现在事实真相已经水落石出,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反思。
愿这种指鼠为鸭的闹剧以后不再上演。
欢迎各位读者朋友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