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突厥被唐朝灭亡,突厥可汗和贵族都被赦免,为何非要处死义成公主
据史料记载,知道玄武门之变后,突厥颉利可汗认定唐朝国内形式必将不安定,颉利可汗不失时机,与突利可汗一起,率领号称百万的突厥大军入侵中原,兵临长安之北。匆忙即位的李世民,一马当先亲自前往迎敌,在渭水之侧的便桥边与突厥大军对峙。唐太宗单骑来到敌营前找颉利对话,颉利可汗被太宗的胆略和气魄所折服,遂请和并撤走了大军。

其实这一记述也是后来唐太宗为了美化自己,让史官改写的,毕竟泱泱大唐战将何止千员,满朝文武怎么会让皇帝独自去迎敌,就不怕有意外么。无非为了美化自己因逼父杀兄造成的负面影响,虽然其中有很多粉饰成分,然而其提到的突厥撤兵一事却是事实。不管怎么说,这件事是太宗即位后的第一件工作,双方缔结“渭水之盟”,由此,形势开始有利于唐朝。随后,李世民又击败了盘踞鄂尔多斯到陕西北部地区,且与突厥和契丹等都有勾结的梁国梁师都,从而最终平定了除突厥之外国内的所有势力。

而在此之前,从武德末年到贞观初年,在漠北的蒙古高原上发生了一场叛乱。突厥治下,同属突厥裔的回纥、拔也古、同罗、仆骨等九姓铁勒发动叛乱,其中还有同属铁勒的薛延陀一部。薛延陀的一部以前迁徙到准噶尔附近,在西突厥统治之下,现在该部又回到了蒙古高原,并与先前留下的一部合流。这样一来,统合起来的薛延陀与九姓铁勒,形成了强大的反突厥势力,由薛延陀的统领夷男为可汗。

得知突厥内乱的太宗,怎么会放弃捅刀子的机会。于是派遣游击将军乔师望前往薛延陀,在不让突厥察觉的情况下秘密穿过小路,把册封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的文书,以及印绶仪仗旗帜等物送到了夷男处,促使了薛延陀整合漠北的铁勒诸部。这样就形成了从南北夹击,以漠南为据点的突厥颉利可汗的态势。恰好这时,突厥又因连年大雪而遭遇了饥荒。加之颉利可汗对粟特人的优待政策,以及因横征暴敛而引起的不满情绪,在突厥国内的蔓延,东突厥形势十分危急,几乎一触即溃。

在唐太宗治世的贞观初年,颉利可汗的牙帐设在定襄,义城公主的牙帐也在定襄的西邻。629年十二月,之前太宗离间突厥的策略收到了效果。突利可汗与鄂尔多斯的郁射设,率领九俟斤等部落族长来降。次年正月,名将李靖率军在定襄击破了突厥和隋朝流亡政权的联军,在将俘获的萧皇后和杨正道送往长安的同时,继续追击颉利可汗,和一起逃往阴山方向的义城公主,后成功追到并杀掉了义城公主。唐朝不仅赦免了萧皇后和杨正道,甚至也宽恕了颉利可汗,并对其大加优待。唐朝唯独对义城公主是个例外——没有将她送往长安,而是就地处死。在唐朝方面看来,义城公主是突厥对唐朝采取一系列敌对行动的元凶,为此,必须彻底除掉这个抱有复隋野心的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