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义主义】复习课:十六种庸俗的唯我论

1-3,唯我论,4种辩证法;1-3-1,伪唯心主义,政治的维度;1-3-2,本真主义,(创伤性)爱的维度;1-3-3,唯意志主义,厌恶的维度;1-3-4,体验主义,审美的维度。
所有1-3/唯我论要面对的难题就是主体性的剩余,因为它把本体论上的Being vs bings的对抗用主体来调和,前者在主体内部变为语言,后者变为体验,二者由“我”调和,在这样操作时在语言和体验中间一定会产生一个剩余,这个剩余即在我当中又不是我的他者(既不能用语言也不能用体验),简言之,这东西就是客体a;因而以下为面对剩余(主体性的爱欲上的剩余)/客体a的4种中心化策略:
1)1-3-1-3,现实“唯心”主义→暴力;否认/忽视的辩证法;否认的姿态,利用符号体系的暴力;我——祂
2)1-3-2-3,现代新柏拉图主义→爱情;对抗/投射的辩证法;对抗的姿态,利用他人的主体性(我-他二元对立,1323不容易维持而容易变成1322的犬儒[“这世上哪有真爱”]或1324的民哲[研究但不敢爱]);我——你
3)1-3-3-3,排他的“集体”主义→厌恶;排斥/宣泄的辩证法;排斥的姿态,利用群体化的中心化的机制(多人共同排斥一人/单一群体的群体本身就形同一人)(所以F主义[1-3-1-3]与N主义[1-3-3-3]是有差别的,N更中心化与聪明,F更死板与粗鲁);我(我们)——它
4)1-3-4-3,唯美主义→享乐;投降/俘获的辩证法(被把剩余给审美化、庸俗化的那个性化符号系统所俘获);妥协的姿态,直接妥协在性化符号体系;我——他/她(要么是大他者享乐的工具,要么是大他者享乐的对象)
唯我论者把握其他人称中的“你们”:1)在1-3-2-3中,同时爱很多人、多偶制幻想可以把握到“你们”;2)在1-3-3-3中,仇敌的群体化可以把握到“你们”;3)在1-3-4-4中,无条件、无差别消费的对象被把握为“你们”。
1-3的人必须选择爱,因为只有1-3-2-3对应的才不是冷漠的第三人称,选择1-3-2-3才有可能思考/突破他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