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周春燕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9版考研真题精选!

2023-07-19 23:10 作者:Killerajyx  | 我要投稿

周春燕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9版考研真题精选!

资料摘录:

假如你从某一动物组织提取一份总RNA样品,可采用一些什么方法检测它的质量(完整性)、纯度和浓度?并说明判断的依据。[中山大学2009研]

【答案】

(1)对RNA样品进行质量、纯度和浓度的检测

①RNA样品的质量(完整性)和纯度检测

可通过琼脂糖变性电泳分析检测。常见的变性电泳有甲醛变性电泳,戊二醛变性电泳等。

②RNA样品的浓度检测

可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确定,选260nm、230nm、280nm和310nm波长读数。其中260nm读数用来估算样品中核酸浓度,310nm为背景吸收值。OD26/OD280的比值用于估计核酸的纯度,OD260/OD230估计去盐的程度。

(2)判断依据

①完整的RNA的甲醛电泳可明显地观察到28S和18S两条带,并且28S大约是18S的两倍宽。若两条带不明显,则说明RNA部分降解,可能的原因是污染了RNase或操作剧烈。

②对于RNA纯制品,其可能是蛋白污染所致,可以增加酚抽提;说明去盐不充分,可以再次沉淀和70%乙醇洗涤。

试从脂类代谢紊乱的角度分析酮尿症和动脉粥样硬化发病原因。[华南理工大学2018研]

【答案】

(1)从脂类代谢紊乱的角度分析酮尿症的发病原因为:在糖尿病或糖供给障碍等病理状态下,胰岛素分泌减少或作用低下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分泌上升,导致脂肪动员能力增强,脂肪酸在肝内的分解增多,酮体的生成也增多,同时,由于主要来源于糖代谢的丙酮酸减少,使草酰乙酸也减少,导致了乙酰CoA的堆积,此时肝外组织的酮体氧化作用减少,使肝及血液中累积较多的酮体,形成酮尿症。

(2)从脂类代谢紊乱的角度分析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原因为: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会与其他物质一起形成脂斑。这种坚硬厚实的沉积物可能使动脉血管变窄,柔韧性降低,称为动脉粥样硬化。高密度脂蛋白(HDL)的作用在于清除细胞膜上过量的胆固醇,其含量降低从另一方面不能够有效降低胆固醇在血管中的沉积,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举例说明酶活性调控的方式。[电子科技大学2010研]

【答案】

酶活性调控的方式主要包括:

(1)共价修饰调节。

共价调节是指酶蛋白肽链上某些残基在不同催化单向反应的酶的催化下发生可逆的共价修饰,从而引起酶活性的改变的过程。例如激酶的磷酸化,信号激酶能作用于很多靶分子,通过磷酸化作用信号能被极大地放大。

(2)别构调节。

别构调节是指酶分子的非催化部位与某些化合物可逆地非共价结合后发生构象的改变,从而改变酶活性状态的方式。例如天冬氨酸转氨甲酰酶在催化反应中,一分子天冬氨酸结合到一个活性部位后,会增加其他亚基对底物的亲和性,增大反应速度。

(3)酶原和酶原激活。

某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没有活性,称为酶原;使酶原转变为有活性酶的作用称为酶原激活。例如胰蛋白酶原为胰蛋白酶的前体,在胰脏中合成,分泌到十二指肠中,通过肠激酶的作用,在6位赖氨酸和7位异亮氨酸之间切断,变为有活性的胰蛋白酶。

简述什么是DNA的半保留复制和DNA的半不连续复制。[厦门大学2009研;武汉科技大学2014研]

【答案】

(1)DNA半保留复制

DNA半保留复制是指DNA在复制的时候链间氢键断裂,双键解旋分开,每条链作为模板在其上合成互补链,经一系列酶的作用生成两个新的DNA分子,子代DNA分子其中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复制方式。复制特点如下:

①复制过程需要能量供应以解开双螺旋链,边解旋边复制;

②已经解开的单链也可能产生链内碱基配对;

③一种酶只能催化有限的物理化学反应。

(2)DNA半不连续复制

DNA半不连续复制是指DNA复制时,前导链上DNA的合成是连续的,后随链上是不连续的。复制特点如下:

①前导链复制叉由5'→3'方向连续复制;另一条链复制叉由3'→5移动,DNA复制方向不变,形成许多不连续的冈崎片段,最后连接成完整的DNA,即滞后链;

②引物合成酶由5'→3方向合成10个核苷酸以内的RNA引物,聚合酶Ⅲ在引物3-羟基上合成DNA,由聚合酶I切除引物,填补空白,最后DNA连接酶将冈崎片段连接起来,形成完整DNA;

③复制具有高度忠实性,其错配几率约为10-10,从热力学上考虑,碱基发生错配的几率约为102,酶对底物的选择作用和校正作用各使错配几率下降10-2,所以体外合成DNA的错配几率为10-6。体内复制叉的复杂结构提高了复制的准确性,修复系统对错配加以纠正,进一步提高了复制的忠实性。

原核生物DNA聚合酶I不同于聚合酶Ⅲ的酶活性是什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5研]

【答案】

原核生物DNA聚合酶I不同于聚合酶Ⅲ的酶活性如下:

(1)DNA聚合酶I的生物学活性低;而DNA聚合酶Ⅲ的生物学活性较高,为DNA聚合酶I的15倍。

(2)DNA聚合酶I的N端具有5'→3核酸外切酶功能,可作用于双链DNA,又可水解5末端核苷酸处的磷酸二酯键;而DNA聚合酶Ⅲ没有该功能。

(3)DNA聚合酶I的C端同时具有DNA聚合酶活性和3'一4'核酸外切酶活性,既可合成DNA链,又能降解DNA,从而保证了DNA复制的准确性;而DNA聚合酶Ⅲ主要负责DNA复制中链的延长反应。

简述乳糖操纵子正调控的作用机制。[中国科学院大学2013研]

【答案】

乳糖操纵子(lac操纵子)的正调控即cAMP-CRP的调节,作用机制如下:

(1)cAMP在腺苷酸环化酶的作用下由ATP转变而来。

(2)在大肠杆菌中,cAMP的浓度受到葡萄糖代谢的调节,细菌在缺乏碳源或只有甘油或乳糖等不进行糖酵解途径的碳源中,细胞内cAMP浓度高;在含葡萄糖的环境中,cAMP的浓度低。

(3)在lac操纵子启动子上游有CAP结合位点,当大肠杆菌从以葡萄糖为碳源的环境转变为以乳糖为碳源的环境时,CAMP浓度升高,与CRP结合,使CRP发生变构,形成cAMP-CRP复合物,CAMP-CRP复合物结合于lac操纵子启动序列中的CAP位点,帮助RNA聚合酶结合到启动子区域,激活lacmRNA的转录,对lac操纵子实行正调控,促进合成分解乳糖的三种酶。

简述脂肪酸的合成和氧化过程。[电子科技大学2010研]

【答案】

(1)脂肪酸的合成过程

①乙酰CoA羧化酶催化乙酰-CoA消耗ATP羧化成丙二酰-CoA;

②在脂酸合成酶系的作用下,由NADPH提供还力,经缩合、加氢、脱水、再加氢等7步不断重复进行的加成过程,每次延长二个碳原子,生成16碳的软脂酸;

③软脂酸在内质网或线粒体内酶的作用下进行碳链延长。在内质网去饱和酶的作用下合成不饱和脂肪酸。

(2)脂肪酸的β氧化过程

①脂肪酸的活化:脂酰-CoA合成酶催化脂肪酸生成脂酰-CoA。②脂酰-CoA的转移:活化的脂酰-CoA借助肉碱转运至线粒体内。

③脂酰-CoA的β氧化:脂肪酸氧化酶系催化脂酰-CoA进行脱氢、加水、再脱氢及硫解4步连续反应,生成一分子乙酰-CoA和一分子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

本文为节选,源自攻关学习网完整版,题库总共题目1300+,含真题/章节课后习题/答案解析/模拟考试(具体请查阅),每年进行更新。

参考资料:

河南大学基础医学院《643医学综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免疫学)》考研全套

周春燕《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9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汕头大学理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考研全套

南京林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826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考研全套

河北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902生理学》考研全套

大理大学临床医学院《641西医综合(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考研全套

中国科学院《612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考研全套

北京科技大学《628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考研全套

......

周春燕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9版考研真题精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