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重生文”流行原因分析

2023-07-19 23:10 作者:戒黄我敢你来嘛  | 我要投稿

重生流行原因分析

重生文是指小说或影视作品中的主角死后重生到过去或平行世界,并利用先知的优势改变命运的故事情节。这个流派起源于中国网络文学,大约在2010年左右开始流行。

重生文中重生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弥补人生遗憾:主人公在经历死亡后,回到过去重新开始人生,有机会弥补前世的遗憾,如《庶得容易》中的女主角,重生后努力改变家族命运,最终获得美满姻缘。

2. 走上人生巅峰:主人公通过满点技能与超越当时人的认识,在不属于自己的时代创造一番风光事业,实现自己原身无法企及的自身价值最大化,如《回到明朝当王爷》中的杨凌。

3. 追求平凡幸福:主人公重生后,不再追求轰轰烈烈的人生,而是追求平凡幸福的生活,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的明兰。

这三点虽然各不相同,其实都围绕着一个前提“当下无可改变”——这是小说内主人公的遭遇,而将其映射到现实中实际是“读者面对当下的窘迫”。基于此来看,读者在现实中的遭遇无疑是解开“重生文”为何成为网络文学创作流派的关键。

重生文,作为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产生方式并不一样,作家一定程度上是处于“雇佣状态”——几乎所有的网文作家以“签约”为目的,网文作家签约是指网文作家与出版社或在线平台签订合同,约定双方合作的内容、方式、权益分配等事项。签约后,网文作家将自己的作品授权给出版社或平台,以便进行出版、发行或在线发布等活动。因此网络作家进行的文学创作更多是一种“生产产( produktive)劳动”,这一观点不属于传统的“生产处出观念”的“意识形态”,而是属于“文化产业”,也正因此“市场”这一因素是需要多多关照的,这与传统的文学创作标准的“诗言志”和“诗缘情”两个方向不同,也与亚里士多德《诗学》中,对“情节(Mythos)”的侧重远远大于对“音乐和节奏(Melos)”的侧重,而“市场”在网络文学中会涉及“粉丝经济”,同时也由于网路文学作为一种“自下而上”自民间兴起的文学形式,“读者”作为“消费者”在“市场”中的地位明显上升——或者说,网络文学之所以得到商业化改造,就是发现了读者对网络文学的需求。

对外在作家所以是“生产( produktive) 劳动者”, 并不是因为他“生产出观念”,而是因为他使 出版他的著作的书商发财,也就是说,只有在 他作为某一资本家的雇佣劳动者的时候,他 才是生产的( produktive) 。

作为“根本”的依旧是“需求”,大量的研究者将其归类为“情感”——欲望、某一情感缺失、陪伴……存在大量的、各个角度的论述,以“情感”的视角分析重生文的流行可以说是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并不能说“情感”本身成为了实现“存在”到“流行”的转折点,如果将“重生文”看作是一种“文化现象”,那么社会的大背景无疑是值得关注的一个新方面——2010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参照2016年掌阅发布的网络文学受众调查报告中,可知得知年轻受众约战77%,其中21岁以下的读者占到39%,22岁到29岁之间的读者也占38%,29岁到39岁之间的读者有13% ,面对如此庞大的年轻群体,“就业”又是一个衡量标准——这里由于数据不足,不做讨论。

在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反馈的声音中,存在“生存”问题所占篇幅过重的评价,假设这一评价成立,可以将重生文的多种表现凝练为:“对当前环境无力改变,又对当前环境幻想改变”这么一种冲突关系,读者在阅读重生文时,会将自身的“现状”暂时舍弃——这里在文中会有明显得完暗示情节,例如《斗罗大陆》中唐三面临的宗门追杀,就是一个作者有意为之的“舍弃”,这种“舍弃”仅仅是一种形式,类似于余华《第七天》说明,描述的逝者的世界,一方面就是与读者在这一过程中方达成共识,使得叙事能够得到开展;另一方面,实际在制造一种对抗,于小说内而言是小说主角视角而言,“当前”与“过去”的对比,在很多的重生文小说中,具体表现为财、权、色等资源的掌握对比——于读者视角而言,则是“现实”与“幻想”对比,但是“幻想”对应的是小说主角“过去”,“现实”则是小说主角的“当前”,这正是前文读者与作者借助“重生”这一形式大号才能的共识。需要注意,这一过程中,读者可能是自我麻痹地带入小说主角的视角,而非是被作者带入小说主角的视角,是一种主动效果。

在重生文的正式叙事中,小说主角会有有意无意地强调“当前——幻想”与“过去——现实”的不同,以此不断地制造冲突,不断地满足读者对现实的幻想,以此弥补读者的情感落差,寻得心理平衡。这一过程中,联结“读者”与“小说主角”的就是前文提及的“财权色”,这是当下很多低劣重生文的联结形式,而《斗罗大陆》之所以优秀一定程度上,就是其使用的是“友情”,或者说是较为积极的情感因素,而非是单纯的欲望因素——“财权色”。虽然在这一过程中采用的形式不同,但是结果还是一样的,都是幻想成为现实,这一结果不仅仅是体现在故事的结尾,在大故事的一些小故事中也会或多或少的涉及。

重生文的运行原理是“情感”,但是推动重生文成为流行至今的一大网络文学形式的更多是“生存”压力下,读者自身改变现实的幻想与无力改变现实妥协之间的矛盾,也正因此网路文学在欧美的反馈中会被批评过于注重“生存”。

这一讨论所涉及的不单单是文学领域,就像我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经常出现的一些功利的理论——文以载道、诗言志、即事名篇……网络文学的重生文,于当下来看更多就是一种“消费品”,对于其是否是必需品的界定,需要对年轻群体的消费需求进行进一步调查才能下定结论,但是从重生文的作用来看,其更多是一种奢侈品,是一种享乐需求。

 

 


“重生文”流行原因分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