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倒牛奶粉丝围攻袁老事件说说我的看法

2021-05-22 12:25 作者:无言Investor  | 我要投稿


昨天刚看到袁老因为教育年轻人不要浪费倒牛奶,今天他老爷子就被传出消息去世(结果:刚才一个小时前编辑的专栏还没发布,就被辟谣了,所以标题和专栏重新修改了一遍)


所以,还是具体讲一讲倒牛奶这个事吧。

这些追星粉丝前段时间围攻袁老,主要是在微博看到很多所谓女权和明星超话的人在骂。

至于当今社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群体,这是我们作为一代年轻人最应该反思的——


《乌合之众》中的一些话仿佛适用于他们。

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约束的一面。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群体不善推理,却又急于行动。群体只会干两种事——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群体的权力令人生畏,然而有身份团体的权力更让人害怕。

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群体表现出来的感情不管是好是坏,其突出的特点就是极为简单而夸张。


到如今,我见过太多麻木不仁的年轻人了,不管是发生什么重大事件了,他都全部忽略,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利益,总以为事不关己就不用自己去参与,结果你不发声,他也不发声,大家都成了沉默的大多数,等到哪天“重大事件”落到他们自己身上了,他们这时可能会问:为什么没有人帮我发声?

从范8亿到一爽208万,还有某战某坤,主流媒体一直把重心放在这种娱乐上,我看到不少年轻人都是想着当明星,当主播,以为自己当的上,其实即使当上了,现如今这个“金字塔结构”你又能分到多少蛋糕呢?其次,如果现如今的媒体以及社交软件一直主导娱乐,年轻人的价值观和思考能力几乎完全就被固化于这种“一切都好”的表面现象。

然后再把明星给包装成完美的形象,给人一种积极阳光,全都是正面形象的感觉,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追星的粉丝变得狂热的原因,要追溯历史,其实在我小时候看的那些歌星,最早的某华就有一大批狂热的粉丝,不亚于现在的xx哥哥。

其实我也不是说这种群体就一定不好,而是说,这种群体缺乏一个正确的引导。

现如今的网络和现实的落差是造成此类事件的最大原因,网络里一切都是非常美好的,那些指出社会问题的人要么被解决了,要么就是被刻画成不努力的人,反正问题是很难得到解决的。

所以慢慢的很多人就有了一种奇怪的刻板印象,网络上大部分人都过得很好,生活幸福,没有什么压力,而现实里实际上大部分人都过得不是那么美好。

就像我看到不少“精致”的追星女生,为了朋友圈能发一些自己去旅游,买名牌包,看偶像演唱会,然后什么偶像签名联名款的照片,可能是为了炫耀,也有可能就是单纯的喜欢追星哥哥,就从一个本来清纯不谙世事的女孩子,逐渐认识了很多社会上的人,对于她自己来说是时尚,然后就这样长大成人,之后为了追星,她就省吃俭用,顺便借满额度,然后下个月再这样循环,然而实际上她却不怎么有钱。

这还只是属于不那么狂热的,狂热的就诸如刚才提到的倒牛奶,一群追星粉丝集体围攻袁老。


所以归根到底还是媒体问题,我看到太多网站都是把明星作为主要运营的目标,这边明星生个孩子,那边明星说她微信登不上,都是些明星的日常内容都能被大幅炒作,然后再营销个联名款鞋子还是衣服,原本100块钱的东西跟加密货币一样被炒到好几万,质量还是一样,就多了个签名,都是这些炒作媒体在兴风作浪。

然而类似袁老这类重要贡献人物,他关系到我们无数人现实生活的问题,尤其是因为家庭背景原因而没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从而不知不觉就在努力中被社会抛弃,这些年轻人却很难找到真正有影响力的媒体为他们说话。


结果就是:媒体都在关注明星,虽然也有关注现实生活问题的,但主要流量好几亿都是在某明星超话,某明星论坛,某明星小组,真正说一些现实问题,比如让大家关心科技,关心年轻人的困难(这里不敢多说),这些反而只有几十万最多几百万的流量,比如我看到很多新闻,都是让人感觉特别不公平,结果新闻就没后续了,评论也就几个几十个,反观流量明星那边,发个照片,哇,哥哥好帅,然后就10万+评论。

虽然我知道我一个人在B站专栏说这些,或者去开个公众号也没多少人看的,但我依然觉得我有必要站出来说几句话,只能说是发个牢骚。


《呐喊》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所以,如果大家也生活在这间屋子里,你会怎么做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从倒牛奶粉丝围攻袁老事件说说我的看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