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收集盒(十八)关于送外卖
时隔多年后我又有了创作欲(闲得慌了),打算继续瞎写。
大学期间我曾送过一阵子外卖,挣得还行,和做披萨差不太多,但是轻松很多,毕竟能开车到处跑,就像溜达一样,工作时间灵活,怎么也比一直站着做披萨轻松。后来就没再做了。当时做的时候也没去深思这份职业。
这两年接触了小红书,时不时能看到外卖小哥发的帖子(位于美国和加拿大的),会抱怨一些客人不给小费,尤其是华人在华人外卖平台,然后总是能看到人们在争论该不该给,什么情况下给,给多少的问题。我是觉得该给,一是我也曾是外卖小哥,毕竟很大一块收入就是小费;二是我觉得入乡随俗嘛,既然这边风俗是给那就给呗,如果不想给那就别点,比如我就经常去饭店自提,免去小费。对于外卖小哥,其实也应该看淡这些事,没必要吐槽,对于这个职业就总有不给小费的,如果不给的比例太高了以至于影响收入了,那就换个工作。当然了,为这份职业发声也是好的,但是我觉得发声不能改变客人和外卖平台,还是得用脚投票,不干了,平台和客人点外卖连个送餐的人都匹配不上,那不就推进改进了?我承认这话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对于每个人来说不是这么简单的问题,但这是我尽量撇去情感的理性思考。
最近又有一些其他的想法,似乎也不是我独有的,那就是我觉得外卖这个职业对人是有毒害的。它会迫使人总是关注一些小事,总是为了几块钱而计较,轻则影响心情,重则影响性格,导致人疲于琐事,忘记对于自己职业发展最重要的事,甚至恶性循环。而外卖几乎也没啥发展空间,干仨月跟干三年能有啥区别呢?
由此也让我联想到我曾在华人餐馆,披萨店打工的经历。而且他们都对于还在学生时期的我有一个共性:没有发展空间,或者对其他社会人员来说发展空间也不大。在餐馆我和一个青年女性差不多时间进去干活,我慢慢效率越来越高,而她限于体能肯定是不能赶上我这个大小伙子的,但是老板给她涨了几次工资我却一直没涨。当时我还不服气,现在想来有啥好大惊小怪,我干几个月就走了,她没准可是要一直干下去的,那老板想要个稳定员工还是得表示一下的。
继续说餐馆的工作。我发现这个工作有个阴暗面,就是人们会渐渐在意很多小事,比如说我是不是比某个人干活多了少了,某个人是不是和老板聊了几句让老板开心了,最严重的是我的一个30多岁的男性同事,已经在餐馆干了几年了,没事就给我念叨餐馆里的各种八卦,疯狂吐槽自己不爽的事和自己讨厌的人。我就默默的听,当了一个特别好的倾听者,毕竟我还觉得这事还蛮有趣,而他有了倾诉垃圾桶也开心,我们算是各取所需了哈哈。当时naive的我并没有意识对毒性思维方式和文化以及内卷对我的荼毒。后来我去了一个同事都是菲律宾人的披萨店,其实大家都很友好,没上升空间也不咋卷,当然也有可能是文化不同我并没有了解他们。不过受餐馆影响,我还继续老想着一些公不公平的琐碎屁事,我干了一阵子就走了,送外卖去了,去接受外卖的荼毒了哈哈。从这也能看出,环境真的很能影响一个人。而我也只有跳出了那个环境,偶尔想想那些事,也才引来了我的反思。
毕业后做了IT相关的工作,我却再也不在意干活多少的问题了。干活多或者被分配了棘手任务我觉得没啥,我因为这些任务长进也快,就继续升职涨工资了。现在的公司氛围也不错,我也慢慢变成了一个对杂事佛系对关键事重视努力的人了。
希望我的分享能让大家对于自己的发展有一些更多的思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