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楚争霸(8):焦夷之战,筑城虎牢
观前提醒:本文以叙述晋楚两国之间的直接战争为主,两国国内及其他诸侯国的情况则不多讨论。由于本人所掌握史料有限,其中所记可能有多处缺漏、错误之处,希望各位斧正。
公元前573年,晋厉公被囚,晋悼公继位。 晋悼公继位后,实行新政,效果立竿见影,诸侯竞相归附。楚共王坐立不安,使郑攻宋,占领了朝郏(今河南夏邑县);又命子辛入侵宋城郜(今安徽萧县),攻占幽丘(今江苏铜山县)、彭城(今江苏徐州);委任流亡于楚的桓氏领三百乘据彭城,作为即将到来的新一轮争霸的据点。楚、郑军回国后,宋国又围攻彭城数月,楚共王非常担心,11月,子重伐宋以救彭城。宋告急于晋。晋悼公率军驻扎于台谷(今地不详)。晋军在靡角之谷(今江苏徐州附近)同楚军遭遇,楚军败退,晋军解了宋国之围。 次年春,晋悼公令栾黡攻彭城,齐、鲁、卫、曹、莒、邾、滕、薛各自出兵与晋军会合。彭城将破,桓氏投降,彭城归宋。晋悼公以诸桓叛国罪,迁之于瓠丘(今山西垣曲东南)。联军在攻下彭城后稍作休整即移师郑国,陷其外城。郑军退入新郑死守,晋军耀武扬威一番扬长而去。晋军再攻楚、陈,楚军闭门不出,晋军在焦、夷二县掠过一遭。 同年秋,楚共王遣子辛救郑,子辛避实就虚,攻打宋国,侵其吕(今江苏铜山县东南)、留(今江苏沛县东南)。郑国占其犬丘(河南永城县西北)。次年,郑国奉命再攻宋。郑成公自觉时日不多,仍感于楚共王之恩,但其感情用事很快招致连年兵灾。同年夏,郑成公留下“誓忠于楚”的遗嘱后去世。荀罃率上军伐郑,郑很害怕。大夫们请求归附晋,子驷依先君遗命,继续与荀罃周旋。 荀罃照会各国代表,会盟于戚,商讨征郑之策。孟献子建议:“筑虎牢以逼郑!”虎牢地处郑国北部,距郑国都城仅数十里,踞虎牢而伐郑,朝发而夕至,荀罃表示赞同。但由于齐国的威胁,藤、薛、小邾等国的使者并未到场,荀罃回报晋悼公,晋悼公质问齐国。齐灵公派崔武子前往戚邑,并撤回对藤、薛、小邾等国的用兵。 12月,11国代表再会于戚,复议筑城虎牢,大家都没有异议。于是,联军开始在虎牢修筑军事城堡。打听到联军已在虎牢修建城池以作长期驻守后,郑国被迫放弃先君遗嘱,向晋国投诚。 此时,楚子重攻吴惨败,羞愧致死。眼见形势一片大好,晋悼公照会诸侯预约公元前570年6月于鸡泽(今河北鸡泽县)会盟,并同时联络吴国,磋商共伐楚国。到了6月,除吴王寿梦路途遥远外,其余诸侯代表尽皆到场。23日,晋悼公与单顷公、宋平公、郑僖公、鲁襄公、卫献公、莒犁比公、邾宣公及齐太子光会盟于鸡泽。就连陈成公也使袁侨至鸡泽,向晋悼公求援以示归附。晋悼公当即表态愿与陈国荣辱与共,歃血为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