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致敬三体!!!)
往事
公元2917年。人类观测到天狼星A、B受某种干扰碰撞,产生了能量接近la型超新星爆发的冲击波;该冲击波被加速到6%的光速,预计在134.7年后(于3051年)到达地球并毁灭46光年内的一切生命。人类最后决定:向深空播下地球文明的种子,然后用一个漂流瓶记录人类已知的历史和这个即将被毁灭的星球的一生。
“为什么不用飞船?这样至少可以让一部分地球人类人类继续生存下去。”毕凌风问道。
“不,不可能的。世界陷入了混乱,谁走谁留是一个争端,以私人的资源逃亡变成了违法的行为。即使我们目前的技术和能够调用的资源能够实现满足人类基本社会需要的组成人数的星际旅行的话也容易造成国际社会的反对。并且星舰逃亡效率很低,只有一个世纪多一点的时间,在基础方向上的错误。可能直接影响人类的存亡。我有一个设想:
“现在能够将一个宏观物体加速到光速的较为可行的稳定方法只有两种。一种是磁场加速,还有一种是波粒相互作用,而核聚变普遍需要大量的燃料也容易造成辐射。并且面对整个宇宙其实适合地球人类生存的星球并不多,但是向某个具有基本生存条件的星球发射人类的胚胎,在经过几十代以后人类将慢慢进化出适应那个星球特征的身体。若是发射已经在地球环境成长到一定年龄的人类必将不适应那个星球的环境。而我说的前两种方法只能作为一个推进的手段,像发射炮弹一样把飞船发射到宇宙中。”
“所以我们只能比冲击波更快,才能够给未来人类繁衍生息的时间。
生存
公元2927年 冲击波距地球8. 0光年
毕凌风这10年来他已经不知是第多少次在夜晚来到这里。他躺在山巅,想象着大地也变成了海洋而他随着波涛起伏。满天星海,却不知哪里有未来人类的容身之处。是啊,太难了。宇宙虽很大,但实在是太空了。群星浩瀚,但也只不过是宇宙最小的单元。假设能够飞行无限年,撞到一颗星星的概率也像在杭州狙击北京的蚊子一样;更别提降落到一个有能力孕育生命的行星了,那里也或许早已存在更高级的文明。
“现在全人类都在赌,都变成了可耻的老赌徒,把人类的火种压在了宇宙的赌场上。”他自语道,“人心不古啊,都想着自己活。 如果人类文明是全息的,任意一点即是所有,那该多好。”
全人类的生存都成了问题,他们虽然看起来非常努力地在工作,可每个人的心里都知道毁灭总有一天会降临;每个人都在逃避,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不能活下去。但这最后一代太阳系人类将成为未来银河系人类的奠基者、成为那庞大的人类文明的核心。以另一种形式在浩荡的宇宙空间中永远的存在。若能等到那一天,孕育我们的地球也终究会和我们在一起,并成为我们黑色的墓碑。可能后人永远不会去寻找这个文明的源头,但也已经不重要了。在90年后,这个巨大的洞口将向宇宙发射人类的种子,并且在几十年甚至几千万年后,钢铁的种子里将萌发出生命。在这10年间凌风并没有如其他人一样逃避现实。他觉得一个文明既然会存在,那就一定有初生和毁灭的时候,但这只不过是时间长短的问题。自然而然的,宇宙也会毁灭。而50亿年后,太阳就会毁灭。但早在那之前,人类就必须拥有恒星际航行的能力,向地球轻声告别,航向遥远的深空。“太空”这个字眼并不是徒有其表,那里除了离散的原子和冰冷的陨石以外几乎一无所有,满天繁星不过是一个个遥不可及的点罢了,对曾经的人类来说这是没有意义的;当然现在也几乎没有。可是近几年磁场和波粒相互作用的稳定在这个巨大的梦中添了一些真实的东西,让群星不再遥不可及,他们也将变成相对论最好的见证人。
太空了⋯⋯
有办法吗?把地球甩到几千光年外?这个可实行性倒是高了一点,可不会有人同意的,普通人不知道太空的冷酷。他们看到的太阳系,不过是一些夸张的、变形的大球。那不是行星与恒星之间的距离,那在宇宙中就像你把两个人肩并肩挤在一个只有1米宽的笼子里!而真实的宇宙中除了黑就是虚无,你撞上一颗能够让人类在上面繁衍生息的行星的概率太小了。
不,似乎有一点希望。人类近十几年来发现了大量的类地行星,朝着那些方向多发一些飞船、碰碰运气,也许总有几艘能够保存人类的火种。但这很变态甚至⋯⋯违反了人性,因为如果不成功的话,没有降落到行星上的人类就将永远在太空中飘荡最后等待的只有死亡。可面对太空;人类只能这样了。这是虫子生存的方法,叫做R策略。即:求多不求精,面对可能的情况给它一百万种选择,即使概率几乎等于零,也能把它试出来。在这批人类的后代中,只要有二至五个飞船上的人类存活下来,星际人类就能够拥有联系上其他地球人类后代的零星可能。
太快了⋯⋯
一切都太突然了,人类根本看不到他们在未来的“地球”上建立文明后发来的回音。也就不可能对那个文明产生任何的影响,也不可能在有可能播种的行星上发送更多的人类。
文明?能够孕育出文明的行星即使有,或许也早已发展出了其他的文明。现在,“一切皆有可能”几乎成为了所有人类的慰藉,摩尔定律几乎到了头,除非有一种新的计算机结构出现我们几乎不可能在满天星海中统计出所有基本满足人类生存条件的行星。
每一个失眠的晚上,凌风总是来这里对着满天星海寻找自己的慰藉,每一个遥远的世界、数千亿颗恒星总是让他浮想联翩。可今天,这种感觉却荡然无存。当他想到这个地球文明即将在这以海王星为边界的直径一光年的墓中消逝,就觉得星光黯淡不少,红移一下子转变为蓝移,宇宙的边界以他为中点铺天盖地的压过来;最后变成一个密度无限大的奇点⋯⋯周围是一望无际的无,在物理学上物质和时间是相互依存的,一方消失另一方也就失去了意义。他想象着这个奇点通过巨大的引力场,慢慢把自身收缩到无限趋近于零的大小后与周围的无融为一体,然后又在虚无中诞生出新生。那个新生世界是一个低熵的田园宇宙,一切是那么美好⋯⋯然而,当他想到在宇宙最后一颗粒子衰变的时候,一切又重新归于起始;又因为一个扰动诞生出新的宇宙,他觉得宇宙可能是一个轮回,死而生、生而死永远不会停止。
当HCO(人类延续组织)召开第二次会议时,综合目前的技术考量,共有了三种方案:
“弹弓”:将月球改造成地球环境通过抽签选出1000万人上去居住并保留下人类文明的火种和太阳系人类文明的所有信息,装上推进器后等到下一次七星连珠以其他行星为引力弹弓将月球甩出太阳系到另外一个稳定的恒星系,月球将被加速到5.5%的光速,飞向48光年外的HLS 3844恒星系。
“屏障”:在地球周围以引力场固定一个能够屏蔽天狼星A B碰撞所释放的冲击波的屏障。如果完成这项事业上的工程,但太阳被冲击波扰动后释放出的的能量或对其产生的影响,仍然是一个未知数;或许将直接摧毁地球生存条件。
白昊航提出了这个方案,由于其技术可行性受到了高度的认同,但在社会上公布时却广受批评。所有人的理由出奇的统一:概率太小,付出不必要,被派遣的胚胎大部分会死。
公元2930年 冲击波距地球7. 82光年
毕凌风进入了冬眠。他喜欢这种寒冷的地方,没有在高温下粒子窜动的喧杂,他让自己的意识在寒流中渐渐模糊。像睡了一觉似的,不过等醒来时上百年早已消逝。
公元2935年 冲击波距地球7.52光年
全球达成协议,月球改造计划正式实施。下一次七星连珠将在2970年发生,居民将于2950年正式登陆月球并且居住下来。地球民众欢呼雀跃,弹弓计划的资金投入与呼声达到了高潮。
公元2949年12月30日中午11:50
全球性的抽签正式开始,在一栋公寓中,程潇懒洋洋的躺在沙发上盯着电视。
“⋯⋯我们在抽签结果秉持公正公平与随机的精神,为保证不存在个人因素我们将使用机器抽签,现在请电视机前的各位打开离您最近的显示屏;我们将于55分打开抽签的软件,请输入自己的编号并且上交⋯⋯
“⋯⋯为保证安全,抽签的结果仅对个人开放,不可以携带任何亲属。如果您被选中将由政府为您发放身份识别卡并记录您的面容特征⋯⋯
“我们将于1月1日下发结果,Good Luck。”
世界上难得有什么东西能够让他紧张的,也包括他的命运。1月1日很快就到了,在他家中的显示屏上上显示出一行字:恭喜您,您已入选,所有必需品已经放在了门前,请于1月30日到达位于美国北卡的发射基地。不知什么时候,走漏了风声,北卡早已战火纷飞。当他到达发射基地时,简直不敢相信那里还是曾经那个民风淳朴的平原。“你知道吗?身份暴露的录取者已经有30个被杀了!”旁边一个和他一起排着队的人凑过来说,一听程潇不禁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嗨,放心,现在我们站的这地儿早就被隔离喽。”虽然如此,他是不今晚往后面的那道铁丝墙,外面的人想方设法冲进来。突然,有一个酒精瓶子丢了进来,很快就起了火。眼看局势快要控制不住。第一批的队好说歹说进入了飞船或是太空电梯,准备开往月球。
当程潇在火箭里面往下探头时,看见一个人倒在地上、浑身是血。好像是个警卫吧?可是很快,他放弃了想那个人到底是谁,因为5G的重力加速度压得他浑身喘不过气。但在脱离了大气层之后加速度慢慢减小,他们以匀速在真空中滑行。
很快,数万人陆续到达,物资也陆续送来;他们在月球建起了只属于他们的家,当他们看见人们在他们离开时的反应之后,地球从此成了他们眼中梦幻的家园,虽然那里早已不再欢迎他们但却依然令他们神往,是他们无数个日夜的牵挂之地。家人也因为社会开始仇视他们,宣布自己与他们站在不同的立场,月球上的很多人都明白了:地球已经不是家了,他们的归宿只能远处的群星和浩瀚的太空。他们选择重新组建家庭、社会。经过商议后,他们取得月球动向的控制权。最后在他们登录月球的10年后,月球社会正式宣布与母星独立,与地球上的任何人断绝联系,并不再提供技术支持,向宇宙深处远走高飞。
“月球没了,人类的希望也没有了,为什么会这样?”
一个戴着眼镜的男孩问他的妈妈。“那是因为有不平等存在,虽然上去的人是由抽签产生的,但依然决定了谁走谁留;本身一开始月球计划就是注定一个是一个闹剧,因为如果抽签每个人都会想着被抽到的一定是自己。所以没有被抽到的人无法接受事实,而选择去辱骂和攻击那些被抽中的幸运儿。”几天后有消息说男孩和他的妈妈下落不明,不知怎么样了。
公元2959年 冲击波距地球6.08光年
由于弹弓计划的衰落,作为剩下最可行的方法创立者的毕凌风被唤醒,一股暖流涌进他的身体,重新活动僵硬的四肢和头脑。其实他还是挺不高兴的;原本以为能够到末日见自己的母亲最后一眼然后死去。结果还要被叫醒,煎熬、渴盼地度过余生。
“同志们,这是HCO的第二十一次会议,在弹弓计划被否决后,这是余下最可靠的方法,现在我们请凌风同志发言。”这时,他正坐在轮椅上心不在焉地拨弄着桌子边翘起的皮。才唤醒了两三天,腿脚还不是很利索,便坐着说了。
“我的计划是以强互作用力材料为原料制造出直径约80厘米的子弹,以10%左右的光速将它发往外太空。我想用什么方法大家应该都知道了,将波粒相互作用宏观化定制放了一个具有机动能力的加速线圈像那些可能具有孕育生命条件的星球发送子弹,子弹中装着人类受精卵,等检测到具有孕育生命的条件后将其孵化,并由AI教授给其人类语言。顺便说一句,这里的胚胎并不是普通的人类胚胎,而是经过基因改造优化而成的,具有高强度适应能力的新胚胎。
“加速器轨道将在木卫三轨道附近建成,可以采用木卫三表面的金属,木卫二作为水库使用。周长约为385.6128万千米。哦,你们不会真的以为我想建一个环状加速器吧?由于我们需要瞄准一个特定目标所以需要一个拥有机动能力的加速器,每一个线圈都将安装上推进器方便瞄准和改变轨道。为了方便运输,将安装至少五个中转站。为此也有可能会发展出一个极为壮大的组织,生活在各个中转站。同时也要储备几乎所有生物的基因组和一个为研究基因编程而设立的机构,另外还要准备大量的强互作用力外壳和足够的演算模型。”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他们被毁灭前的挣扎和喘息,从手里出残破的种子,希望它在宇宙的角落生根发芽。尽管概率约等于零,可依然选择赌一把。地球上的所有人倾尽全力,谁都不希望45亿个春秋在一朝夕间灰飞烟灭。
加速器轨道与太空城陆续建成,在加速器建成之后凌风便进入了冬眠。2989年,基因库准备好了,于下一年用于检测调休;凌风这才苏醒。他睁眼时看到的是一片洁白,直到他被送到休息室眼前一直是那种白色,甚至令他感到不安。刚想开口问话才发现自己说不出来。这时,一个人( AI?)走了过来,“ A356号冬眠者,欢迎来到这个时代,您被转接到近木太空城是由于HCO委托;如果您需要用餐,请按下左手边的按钮。”他这才发现自己已经很饿了,赶紧按了那个按钮。它非常好按下去,可能是考虑到冬眠者刚刚醒的时候没有力气。两三天后,有一个自称是加速器轨道工程师的人过来接他走。
“前辈你好,我们认为有责任对您提出的计划负责,第一次发射将在地球时间1月4号12:00零分0秒进行针对57Y19F的发射,将在木卫视轨道基地观测”
金属球被推进一个线圈当中,轨道清理和休整进行完毕。那个线圈开始发出幽幽的蓝光,然后金属球开始运动。当计数表到达第二圈时,该金属球到达了8%的光速,开始进行轨道休整。每一个金属环开始喷出细细的气体流,然后渐渐排成一列略带弧线的轨道。随着子弹通过最后一个加速线圈,无声地滑向那看似不存在的目标;里面的2000 万个受精卵也正式告别了太阳系社会,面对整个宇宙。
当前三次发射顺利完成后,他立刻返回地球组织了一个名为www.molu.com的网站,将人类文明的所有信息记载在一个漂流瓶中发往太空。随着末日的临近,这个网站的浏览者越来越多,参与者也几乎到达了太阳系所有人类的50% 。在末日前一共发送了七个漂流瓶,同样使用环木加速线圈,以百分之10的光速发往太空。
公元3051年8月21日6点45分 冲击波距地球0.0000001光年
毕凌风坐在张家岭的山头,与万物等待审判的降临。静静地仰望天空,提前到达的冲击波粒子流在大气中灼烧,使天空格外璀璨;血色的夕阳在丘陵间徘徊,洒下最后一点余晖。人们在闹市中游走,所以山林中寂寥无人。他一生为人类付出了太多,现在终于能好好享受一会儿自己的时光了。
废墟
那是壮丽的毁灭,冲击波先是扰乱了奥尔特星云的秩序,无数小行星和碎石飞来,各大气态行星相继被毁灭,变成一片壮丽的尘埃云。尔后,来到了地球。
5%的光速立刻把大气层吹散了,全球的空气越来越稀薄、进入了真空状态,当然还有粒子这种带来的高温,内部的岩浆在真空的吸引下疯狂地涌向地壳,还留在地球上的人们的躯体在真空下爆开,血和内脏如同泥浆一般在空中飘散后又开始蒸发、凝固。建筑开始散发出烟雾,后来进入了红炽状态,变成了流体,与岩浆混合在一起。这时若从太空中眺望地球,所看到的只能是一颗灰红相间、毫无生机的天体。实在难以想象几分钟前那里还存在着灿烂的文明。它如同印象派的油画一般杂乱无章。
那是人类的墓⋯⋯
但不久后冲击波撼动了太阳的内核,对流层被彻底吹散,它用最后的生命歌唱,变为一片变为一个半径超过60个天文单位的壮丽星云。它吞噬了地球与前七大行星所组成的尘埃云,太阳系自诞生以来又一次归为混沌。人类存在的痕迹就在这仅仅几天时间中被抹的一干二净。
文明的种子依然还存在,但仅仅只是存在而已。
(12岁写的,不嫌弃点个赞超过五个更新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