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读廉价书》引发的一些思考

2023-04-09 21:52 作者:星珏居士  | 我要投稿

这几天读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集,读到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读廉价书》,这是他在1986年7月8日写的。他喜欢读廉价书,并且说明了读廉价书的好处,然后在文中详细描述了他常读的几种廉价书——一折八扣书、扫叶山房的书、旧书摊的书、某个堡里新华书店的书、“便宜到只值两三个鸡蛋”的书以及读这些廉价书时的“可记之事”。

《读廉价书》原文

我也喜欢读廉价书,但这里的“廉价”有两种意思:一个“廉价”指的是汪曾祺老先生笔下所写的“廉价”,即字面意义上的价格低;另一个“廉价”,指的是书籍内容上不充实、思想上不深刻,即没有营养。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子书大行其道,人人都可以成为“作家”,在网络上发表各种各样的、不同文体的“文学作品”,但泥沙俱下,杂文随笔也好,网络小说也罢,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没有营养的存在,“廉价感”很足,只有极少数质量上乘。不过这没什么不好的,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这些作品的确适合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打发时间。包括我自己,无聊的时候也爱看。

不过我想说的重点并非内容或者思想上的“廉价”,而是价格上的“廉价”与否。

上文所说,如今电子书大行其道,但纸质书仍旧是那些真正喜爱阅读的人的一方净土。我虽然不是特别热爱阅读的那一类人,但每个月也会买几本纸质书看看,其中以小说居多,也会有一些散文集或者诗集,都是名作。但是我发现,如今纸质书的价格是越来越昂贵,以往定价二三十元一本的书,现在可能要卖到五六十元。在书店里走一圈,动辄上百元的书也不少见。每次买书付款时,我都会感到肉疼——按道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纸张的价格应当是越来越低的,更何况大多数书籍的纸张质量都比不上A4打印纸的质量,但为什么纸质书会越来越贵?

有人说,是因为版权问题,关于这一点我不以为然。诸如“四大名著”这种书,应当是没有版权费的,但现在各种各样精美包装的“四大名著”,一个比一个卖的贵!而且,即使是现在出的新书,如果在网络上购买电子书的话,一般也就几块钱,为何变成纸质书了就要好几十块?就算加上纸张成本和人工费,价格也不应该翻倍这么多。

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和市场有关系。精装本、涨页数、强行分册、签名限量款等日益繁复的过度装帧,不断上涨的营销费用等因素,导致了纸质书价格的上涨。这让“廉价书”变得愈发稀少。而在淘宝、京东、当当等电商平台,为了冲销量,很多图书长期保持六、七折甚至更低折扣。时不时还有类似“卖书节”的促销活动,满减、拼单、优惠券等各种形式五花八门,消费者买书买出了抢购的感觉。

但我现在也不会特意等到搞活动的时候再去大量购入图书,阅读本就是一件满足自己精神需求的事情,结果为了省钱,还要难为自己等待一段时间。所以我想买书的时候就买了,不会等着优惠。但是,我会货比三家,从中找到最便宜的那一本购入——目前我正阅读的汪曾祺先生的这几本散文集《人生有趣》《人间有味》《人间小暖》《人间草木》,正是我对比了好几个平台的不同店铺所购入的价格最低的,花了我35块钱人民币。顺带一提,“货比三家”的时候,我是完全不会考虑实体书店的,一来是因为所有电商平台的书籍价格,都会比实体书店的相同书籍价格便宜;二来现在实体书店也越来越少,离我家最近的新华书店都在三公里之外了,而且实体书书店内也不一定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书籍。

《人生有趣》《人间小暖》《人间草木》《人间有味》

为了能买到更加廉价的书,我也会选择二手的,“多抓鱼”这个平台就很不错,在这里安利给大家。我在这上面购买了不少二手书,成色都还不错,只有极少数书的外观受到了损伤——但这样的书价格也尤其便宜,原价可能一二十块的书两三块钱就能买到。那些保养不错的、八九成新的书,价格也不过是原价的一半。唯一不好的是,这个平台需要满79块钱才能包邮,单本购买需要支付5块钱的邮费,这比平台上很多书都贵了。而除了“多抓鱼”,“孔夫子旧书网”也是一个不错的平台,运气好的话可以淘到不少廉价的好书。

“多抓鱼”和“孔夫子旧书网”

写到这里,突然觉得自己为了买到廉价书也算是费心费力了。

不过话说回来,玩笑般想一想,现在这些书卖得这么贵,倒是督促了读着们好好珍惜手里的书籍——现在我认识的大多数喜欢阅读的人,没有一个不用心保管好自己的书籍的。毕竟连汪曾祺先生都说廉价书“无须珍惜”“丢了就丢了,不心疼”。

  2023年4月9日


读《读廉价书》引发的一些思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