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思窝:从全网热议话题校外培训,聊聊聚光灯下的社会舆论效应

2021-08-19 12:06 作者:思窝Ciwor  | 我要投稿

根据《2017年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校外教育总体参与率在47.2%。超过一半的学生并没有参与校外培训。但整个社会舆论却感觉天要塌了,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读书为了什么?为了扫除文盲,提高全民素质,国家推行九年义务教育。这场知识革命的主战场是在农村,于是,提出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口号。读书识字,是个人获取知识的基础工具。通过学习掌握基础知识,提升思想觉悟,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读书的普遍作用也在于此。知识与财富也没必然联系,如果有,世界财富榜便是学识榜了。

布勒松,1958年北京

但社会结构却是金字塔型,社会资源、财富越往上越集中,社会聚光灯也聚焦到塔尖,我们的目光也就被停留在这些“榜样”上。这也导致我们每一个人拥有的社会关注度、信息传播能力天差地别。社会舆论与其说反映的是大众声音,更贴切地说是代表的声音,代表越上层,声音也就越大。

资本主义制度金字塔

回到校外培训机构话题,一个拥有四千亿规模的校外培训市场,汇集的不仅是头部人群,还包括他们所掌控的壁垒,包括信息阀门。巨变对他们造成的焦虑信息自然而然通过掌控的信息渠道泛滥起来,他们的天确实塌了,于是大家的天也就被塌了。

普通家庭,不管是精力还是觉悟,还真没闲工夫给小孩报个培训班,即使上了培训班,也不能100%保证考上最好的大学,反过来,即便上不了最好的大学,也不代表往后日子100%过不下去了,大部分人依旧是平常心看待读书,否则自己当初也挑灯苦读了。可见,贩卖焦虑的人才是焦虑的本身,四千亿白花花的银子说没就没了,能不焦虑?

蒙克《呐喊》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李涉《题鹤林寺僧舍》


思窝:从全网热议话题校外培训,聊聊聚光灯下的社会舆论效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