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造出让40亿人震碎的夜晚!

人类历史上共有三次奥运会夭折,原因是两次世界大战。除此之外,奥运会在百年来从未中断,2020年,疫情以一种狂放的姿态席卷全球,这些恐怖的数字剧烈攀升,让东京奥运会的戛然而止成为必然。3月24号东京奥组委正式宣布本届奥运会延期一年,遥远的天文数字和魔幻的新闻故事,让我们逐渐变得无感,麻木甚至厌恶,仿佛只有回溯历史才能感知现实。让时间退回20年前,回到那个让14亿人热血沸腾的夜晚。


1908年,《天津杂志》的一篇文章向国人提出了著名的“奥运三问”,中国何时能派一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

中国运动员何时能获得第一枚奥运金牌,中国何时能自己举办一届奥运会?回答这三个问题,我们花了整整一百年。对于2008年的北京,这次机会前所未有的珍贵。如果说奥运会是中国第一次面向世界的呐喊,那奥运会开幕式就是声带的第一声震动。对于普通百姓,对于国外媒体,对于即将写进历史的未来,这声振动的成败与一个人直接相关,14亿人的目光全部都落在了那一个人的肩上。



张艺谋,中国第五代导演,从87年第一部电影《红高粱》以来,这30多年他始终在神作烂片中间不断徘徊,就好像一块移动的里程碑,但张艺谋“国师”的称号并非来自他的电影。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一共有13家团队参与竞标,李安、陈凯歌等等名导相继参加,让竞争异常激烈,张艺谋不被看好。即使张艺谋团队最终凭借略高的总分拿下开幕式,但从聘书发下的第一天开始对张艺谋的争议和他的电影生涯一样,从来没有停止。为期541天的奥运会筹备工作伴随着声声质疑正式开始。


春晚,是自83年以来我们对国内晚会的最高想象,但是全世界在鸟巢看一场春晚,不是张艺谋想要的。

如何把奥运会开幕式和扎根在国人记忆里的“晚会”区别开来,只有破旧才能立新,违反期待值才是新鲜的。他决定在奥运会开幕式的舞台造一场行为艺术。这项严肃庄重的任务在张艺谋天马行空的幻想下变得轻松起来,把笑脸印在伞上的点子很快就确定了,大脚印的创意也随之而来,灵感爆发顺风顺水,5个月后张艺谋和团队的第一次汇报得到了,领导的充分肯定,报纸头条也给出了最高的认可,奥运会开幕式将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但是规范的偏离,往往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把零星的想法组成骨头和肉并不容易,再好的创意一经搁置,就会变得不耐看,陈旧而且无趣。最关键的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晚会。

天马行空的幻想过后,现实问题随之而来,鸟巢工程如何依据演出作出调整?庞大数目的服装道具如何筹备?五环如何展示?圣火如何点燃?一个个悬而未决的问号,压得张艺谋喘不上气,他脑中的想法变幻莫测,真正能用上的方案寥寥无几,抽象是危险的,整整2000多次会议让创作变成一场高烧,持续的高烧令场面一度混乱。但混乱是阶梯,历史在重复,但也在盘旋上升。无数次否定以后,从地面揭起五环的创意,在一次撕黑板保护膜时被确定下来:因为在餐厅吃苹果,看到了旋转的苹果皮,定下来把鸟巢建筑本身作为火炬塔的方案。平凡的日常里往往隐藏着伟大的瞬间,但有一些伟大是妥协出来的。


关于活字印刷的展示,张艺谋提出用人加字摸的方法去操练和呈现,但这一想法遭到了陈丹青的反对。就在这种自信中,字模的创意最终被敲定,但四大发明贯穿始终的结构,在下一次汇报时被领导小组彻底推翻,理由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无法用四大发明完全消化掉。原本用混乱堆砌的阶梯瞬间崩塌,张艺谋一下陷入困局。
作为顶级导演,张艺谋的起点并不高,他74年在陕西棉花厂当工人,曾经卖血卖过相机,自学摄影,28岁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37岁才指导自己的第一部作品,这样的出身让他很早就知道要时时刻刻抓住机会,让自己变成有用的工具,并且要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学会妥协。

妥协并非放弃,妥协是一种艺术,四大发明架构拿掉以后,一幅画卷的展开成了整场开幕式最核心的表达。但画轴的超前设计成了难题,在2008年以前LED从未在大型活动上使用过,防水问题、踩踏问题、0失误的要求、经费超支、工期的不确定,任何一个失误都是致命的。但2008年的北京,张艺谋和他的团队做到了,从北京奥运会开始,多媒体跟传统歌舞的结合成为一个风向标,在世界上开启了全新的篇章,让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变成了一句预言,而这句预言在开场的第一个节目就得以实现。

开幕式第一个节目的重要程度是S级的,出场亮相就要镇得住气是又要新颖,有力量还得显示出待客之礼,不失优雅。张继钢导演觉得鼓🥁十分合适,但张艺谋坚持如果用鼓开场效果会是这样的:

“很多片头啊,广告啊什么玩意,几乎10年就一直在重复这,如果最后所有的东西特别称赞,这一部分被批评呢?”于是张艺谋开始寻找一种既有鼓的效果,外形却又不是鼓的乐器。在历史学家轮番上阵,没日没夜疯狂寻找之后,一个词语在他脑中浮现出来,击缶而歌。经过严密调查,关于缶的敲击方法早已失传,只能从0开始制造一场声音实验.张艺谋提出要求,声音里要有50%的鼓,50%的青铜感,力度共鸣的重低音占七成,金石之声占三成,同时缶的表面要加灯光。二十六次修改重造。日日夜夜的暴晒排练,让2008个击缶者,站在鸟巢中心一边吟唱、一边击打、一边闪烁、一边震撼世界。
开场表演只是冰山一角,奥运会开幕式的筹备工作只有两个字残酷,这种残酷不仅仅指向张艺谋,还公平的指向所有演出者。船帆图案不合格,需要紧急加画,数百人喷绘手绘一起上、1700平米的桨面迅速完工、黑色的发光服不够亮,一个口令下去立刻改成绿色、12天内2400套服装全部重做,修改量高达40%。最残酷的是皮影节目,因为时长过长,1000多名战士排练了整整一年的节目被全部拿掉。“这不是皮影的问题,更不是你们的问题,更不是训练的问题,这就是我们创意上的失误,跟你们都毫无关系。”“就像我写媒体手册那两句话,那是真心话,第一个我自己从来没有懈怠过,从来没有一秒钟懈怠过,第二个我尽我最大努力了。”
在残酷的决断下,“失业”的皮影演员也很快转身投入了新的任务中。每个人都憋着一口气,他们要掌声,要最后圣火点燃的那一刻,要在电视机前飙出的眼泪,这就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

8月8日下午,张艺谋在办公室像放一部电影一样,将完整的开幕式在脑海里细细地过了一遍。晚上8点,对着北京上空的声声巨响,北京奥运会正式开幕。
中国田径小史一书记载,清光绪21年,法国人顾拜旦致函清朝政府李鸿章,劝说我国参加首届奥运会,而清政府因不知“”体育为何物,未作答复。113年后,中国运动员李宁高举火炬,沿鸟巢腾空奔跑一周。在北京的夜空中,在全世界40亿双眼睛的注视下,点燃了奥运圣火。


《张艺谋的2008》的纪录片是我珍藏很久的一份光盘,每一次重看都让我对2008的回忆更厚重一些,也对电影之外的张艺谋更着迷一些。所有的时代其实都像一张画,只是上面贴满了宣传广告和大字报,榨干着我们最后一笔想象,只有当你打开作品背后的作品,撕开厚如鞋底的标签,才能看到时,再下鲜活的人,看到人们的诚恳、清醒和坦荡。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时代的集体记忆也慢慢变的私人起来,当年“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温暖逐渐变得陌生,而且遥远。四年一次的仪式,最初目的是让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体系的人民,以共同的精神去看待差异跨越交流的障碍。2008的北京让世界认识了我们也让我们认识了世界。2020本是为奥林匹克狂欢的一年, 但似是而非的我们活在这个似是而非的时代,用世事无畏的想象承诺这世事无常的未来,奥林匹克我们来年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