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反杜林论》第三编-社会主义 V 研读摘要
【五.国家,家庭,教育】
“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在历史的初期,首先是自然力量获得了这样的 反映,而在进一步的发展中,在不同的民族那里又经历了极为不同和极为复杂的人格化。
但是除自然力量外,不久社会力量也起了作用,这种力量和自然力量本身一样,对人来说是异己的,最初也是不能解释的,它以同样的表面上的自然必然性支配着人。 最初仅仅反映自然界的神秘力量的幻想的形象,现在又获得了社会的属性,成为历史力量的代表者。
在更进一步的发展阶段上,许多神的全部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转移到一个万能的神身上, 而这个神本身又只是抽象的人的反映。”「第一阶段:最开始人类无法理解自然力量,于是在头脑中产生了迷信的宗教幻想;第二阶段:人类无法解释社会运作、经济关系等,把这些未知力量继续加入到宗教幻想中;第三阶段:所有无法解释的东西在宗教幻想中总结为一个万能的神。」
“在这个适宜的、方便的和普遍适用的形式中,宗教可以作为人们对支配着他们的异己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的这种关系的直接形式即感情上的形式而继续存在,只要人们还处在这种力量的支配之下。但是,我们已经不止一 次地看到,在目前的资产阶级社会中,人们就像受某种异己力量的支配一样,受自己所创造的经济关系、自己所生产的生产资料的支配。”「由于人类还没有真正认识到社会发展的本质,没有真正以唯物辩证法去看待历史发展规律,那么由这种未知的社会力量产生的宗教,附加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继续支配着社会大众。」
“仅仅有认识,即使这种认识比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认识更进一步和更深刻,也不足以使社会力量服从于社会的支配。为此首先需要有某种社会的行动。当这种行动完成的时候,当社会通过占有和有计划地使用全部生产资料而使自己和一切社会成员摆脱奴役状态的时候,当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的时候,现在还在宗教中反映出来的最后的异己力量才会消失,因而宗教反映本身也就随着消失。理由很简单,因为那时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反映了。”「当我们掌握了社会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生产规律的时候,那些有未知力量产生的幻想就会消失。就像是马克思说的:“废除作为人民幻想的宗教,也就是实现人民的现实的幸福。彼岸世界的真理消逝后,需要的历史任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幸福。”」
“由于大工业使妇女、男女少年和儿童在家庭范围以外,在社会地组织起来的生产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也就为家庭和两性关系的更高级的形式创造了新的经济基础”
“从工厂制度中萌发出了未来教育的幼芽,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这里很容易联想到教员文章中对教育培养青少年的看法。」
“现在,当我们谈完哲学、经济学和共同社会的时候,当我们不得不逐点加以评论的这位著作家的全貌已经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就可以直截了当地摆出对他这个人的看法了;现在我们可以把他的许多本来无法理解的科学上的谬误和武断归结为个人的原因,并把我们对杜林先生的全部判断概括为一句话:无责任能力来自自大狂。”「《反杜林论》随着恩格斯的这段话而完结,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这三大体系所构成的整个知识体系将会永远存在并且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