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最大发挥自己的智力
有时候我们会羡慕学霸们的智力,或者面对难题时,可能会以智力不够为由而放弃,抑或产生抵触心理,而现实是我们的智力往往比我们认为的要好,只是说我们没有方式方法将其最大的发挥出来,就好比一个计算机的硬件再好,若没有一个好的软件进行协调控制,那么这个计算机的性能也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升级“软件”,也就是所谓的挖掘人脑的最大潜力。
人脑的结构
想要了解如何最大程度的发挥智力,那么就得先了解我们人脑的结构。
从生理角度来看,人脑分为:理智脑、情绪脑、本能脑。三个脑的运算速度依次增加但耗能却依次减少,理智脑的运算速度为40次/秒但是耗能最大,而本能脑可以达到1100万次/秒但是耗能最小。正是因为这种运算速度的差异,导致了我们经常会出现行动快于理智的场景,例如在我们比较愤怒的时候,情绪脑立刻做出反应,导致我们常常会做出一些愚蠢的事情,事后冷静下来,理智脑占上风时,就会后悔之前莽撞的行为。正是因为这种耗能的差异,加上人避难趋易、及时满足的人性,就会导致人常常将理智脑作为最后选项。
从意识形态来看,人脑分为7个意识和1个潜意识,如果将其类比为我们常用的计算机或者手机,那么人脑是个8核的机器。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已经很专注了,其实有很多“后台程序”在一直运行着,从而霸占我们原本用来思考重要事情的“核”,例如收到了个快递,即使我们会想着什么时候下楼了顺便拿一下就行,但是这种想法会一直占用着一个“核”,直到这个“程序”运行完毕。一般人同时能记住要完成的事情不会超过7个,如果再来一个事情,例如得买个电池,我们就会自动把取快递这件事忘记,直到电池装进遥控器里,我们才想起来,哦!还有个快递刚刚忘了取了。那么还有第8个核“潜意识”是做什么的呢?潜意识和意识不同,意识的思考模式是“直截了当”形式的,当看到问题,会直接找到这个问题相关的神经元,而潜意识的思考模式是“误打误撞”形式的,会从各个角度出发,尝试各个神经元的连接,从而在下一次意识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有跟多的可能性。例如有时候我们对于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但是当我们想要休息甚至放弃的时候,把这个问题搁在一边,这时候潜意识就会开始工作,帮助我们建立一些新的连接,从而协助我们下一次思考这个难题。
人脑的升级
了解了人脑的结构,那我们就可以分为两个大方向进行优化,一个是升级“硬件”,一个是升级“软件”。
对于升级“硬件”,可以分为如下四个方向。
第一增大“内存”,我们虽然无法让自己多一个核,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多一些“内存”,方法就是有氧运动,研究表明有氧运动会促进脑神经细胞的生长,脑神经细胞多了,自然就会有更多的“内存”。
第二“充电”,如果计算机处于低电量状态,自然就不会以高性能状态运行,那么充电的方式就是休息,这里的休息不仅仅是睡眠,还有在工作间隙的主动休息,也就是著名的番茄工作法(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主动休息可以快速“降温”,在休息时不要思考之前的问题,从而为下次的思考做准备,有时候我们思考正酣畅的时候,也需要主动的跳出来,这时候不仅不会打断这种状态,还有助于长时间维持这种状态。
第三“降温”,如果计算机处于高温发烫的状态,那么它的运行状态一定是糟糕的,同样人脑也需要降温,方法就是有氧运动,和第一点一样,只是说有氧运动不仅仅会增长脑神经细胞,也会促进多巴胺的分泌,从而可以达到给人脑“降温”的效果。
第四增加连接,什么是连接,生理上说就是神经突触的连接,这种连接有助于我们快速联想、快速回忆、快速思考,方法就是复杂运动,例如打球、舞蹈等等。
对于升级“软件”,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向。
第一用理智脑给另外两个脑“画饼”,虽然理智脑的运算速度不高,但是它有其他两个脑没有的,那就是“解释”能力,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在做错事后,常常会自我解释,从而将自己的愧疚感降到最低,那是因为理智脑为了不让情绪脑“崩溃”,会解释“你当时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那么这种解释能力是否可以为我们所用,用于解决难题呢?答案是可以的,但是需要有意的训练它,不能任凭性子走。例如当不喜欢一件任务的时候,可以用理智脑进行“画饼”,“劝”另外两个脑觉得这件任务很好玩、做完了会有很大的成就感等等,否则完全凭意志去让理智脑与另外两个脑抗衡,那么就会导致耗能很高,同时也思考的很缓慢。
第二减少耗能的任务,在我们制定的众多计划里,肯定会有几个是违反情绪脑和本能脑的。如果全凭意志,控制理智脑去完成,由于其高耗能的特点,我们会感觉到尤其的累,导致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原本轻松的事情也充满了波折。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计划清单,将高耗能的事情进行筛选。例如早起、锻炼、背单词等等,若这些曾经都不是一个习惯,也就是说都不是情绪脑或本能脑控制范围的,那么如果都强制自己在一天完成,这无疑是一个大的挑战。我们可以做一个筛选和“画饼”,例如这一天我只选择早起和锻炼,并且用好理智脑的”解释“能力,等到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我们已经可以通过本能脑进行早起了,这时候再加入新的挑战。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关闭 “后台程序”,我们常常会自动想着某些事情,我们可以将这些需要一直想着的通过某个媒介记录下来。比如我们需要在11点开始打车去地铁站,我们不用一直想着这件事情,也不用常常去关注时间,直接定一个闹钟,到时间了自然会去执行,这样在此刻到11点之间,我们就可以将原本需要霸占一个“核”的“后台程序”释放,用于真正需要思考的事情上,这样会潜移默化的提高思考的效率。
第四跳出来,有时候我们对某件事一直想不出答案,不妨跳出来,让潜意识接管这个问题,当再次进入思考时,可能就会有新的发现,历史上这种发明创造的例子太多了,这里就不作举例了。当然,潜意识工作的前提是在这之前,意识已经做了足够多的思考,已经连接了足够多的神经元,否则不做任何思考,潜意识也不会针对这个问题去做新的连接。
第五冥想,或许有很多书都提到了这个方法,但是我之前一直没有体会到这个方法的有效性和趣味性,简单来说就是将所有的注意力全部放在呼吸上,这时候总会有很多“后台程序”开始陆陆续续的霸占大脑,这时候可以使用第三点中所说的,释放“后台程序”,直到7个“核”都在专注于呼吸这件事情上。这种感觉不易获得,然而当一旦获得过,就会发觉其中的趣味,会自然而然的想要继续维持这种状态。如果一不留神有个“核”溜走了,大可不必懊恼,再拉回到呼吸上就行了。这种活动可以锻炼大脑的专注能力,培养专注的习惯,当下次思考问题的时候,会习惯性的将7个核都向一个城墙口冲锋,那这个问题距离解决还会远吗。
如果您看到这里,非常感谢您的耐心和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