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荒诞滑稽类幽默小文----《青龙白虎》

2023-03-26 13:50 作者:御坂11754号  | 我要投稿

               《青龙白虎》

       今天下午闲来无事,便拿了小侄子的课本随便翻看,忽然看见一篇课文,内容十分有趣,仔细看来,乃是一篇类似寓言的记叙性散文,大概是如下这样写到

       说是旧时有一盛产瓷器的小镇,此地物产丰足,唯独只缺两样东西,茶与盐。因此小镇的茶盐供应一直以来几乎全依靠着从外来商贩处买入和本地商人从外地购入来维持。本地人虽曾自行尝试在本地打盐井制盐;于本地山中开茶园产茶,以求自给自足。然而制盐者要么因盐井水品质过差而作罢;要么因可打盐井之处实在难以找到而就此作罢。种茶者要么由于山中土地难以开垦成为茶园而作罢;要么由于茶树难以存活而作罢。不过好在本地人都有着刻苦钻研精神,多年下来,这两件事一直都有人钻研。最终本地人找到了最合适的盐井,建了盐厂。于山中找到了优良的土地,开了茶园。本地这两种新物产在镇中一经售出,便广受佳誉。不仅本地人自给自足,甚至广销外地。

        有了本地产的盐与茶,自然会有了本地的卖茶卖盐的商帮,茶帮名为“青龙帮”,盐帮名为“白虎帮”。这“青”“白”两者名字不仅是对应茶、盐两种物产颜色,更是取神兽的祥瑞寓意,以求吉利和生意兴隆。本地商帮之中,属这二者最为活跃。

       这“青”“白”二帮有些是年轻后生,为推销自家产品,甚至编出吆喝口号,对自家货物大加夸赞。独有一件事他们知道的不清楚,那便是在本地小镇街市中卖货做生意有一潜规则-----不可大声吆喝,也不可自夸本家商品。历来小镇中商贩都是不吆喝和不自夸的,如果你的东西品质好,卖相好,是不担心没有人光顾的。因此如果街市上有独一号大声吆喝和自夸的商贩,对其他商贩是不公平的。因此不吆喝,不自夸成了商贩潜规则。但因为吆不吆喝等事无关道德伦理,平时便也不为人所频频提起。偶尔有商贩吆喝几句,也不为人理会。可这“青”“白”二帮的后生忽视这潜规则,在同行看来仿佛犯了大忌。尽管帮中大部分人都默默守规,但是一段时间过去,以讹传讹,最后还是从镇上的闲人口中传出“青龙帮之茶全镇第一”“白虎帮之盐方圆百里品质最优”“本地人就要喝本地茶,吃本地盐”等话。此类流言一出,“青”“白”二帮立即成为全镇商贩众矢之的。不仅将此二者冠以全镇“最逆天”的称号,更是将这两帮的名字进行各种加工和捏造用以揶揄和讽刺。称这两帮人为“青鬼”“白鬼”。从此,小镇中关于这两商帮的蜚语广为流传。不仅不分青红皂白地将这两者大肆批判,并且各种编造各种话来攻击他们货物品质的低劣。也有明察秋毫者,将这两商帮解构得更为透彻;来本地卖茶、盐的商贩销量下降,所有人都会怀疑是“青”“白”两帮的人做了手脚;谁家的男人傍晚不归家,就有人说到:“多半是被那两帮青鬼白鬼抓去做壮丁了吧”。若有人说“做生意卖卖本地的茶和盐也挺好”,就会有其他人站出来说到:“那你就去和那帮鬼厮混罢”。一帮生意人聚一起喝酒,有一个人评判了一下本地茶盐生意的近况,其他人都笑到:“你是青鬼还是白鬼?”“你快变个青鬼给诸位看看罢”。更有一些闲人,专门偷偷往青龙帮的茶叶中倒水,向白虎帮的盐里掺沙撒土,回来之后和一众闲人炫耀功绩:“我跟诸位说,今儿个那些青鬼白鬼可遭了我的秧啦”,众闲人无不称快,此类事件也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诸如此类情景比比皆是。

       从此小镇上,凡看见卖本地产茶叶者,便有人指其说到:“嚯,青鬼!”凡看见兜售本地产盐者,都有人指其叫到:“嚯,白鬼!”令我印象最深的,要数文中记录的一件趣事。一个买面粉的小贩刚喝醉了酒,挑着两袋白白的面粉在路上晃晃悠悠地走着。这小贩大抵是倒了大霉,偏偏脚底下踩了一块石头,让他摔了个狗啃泥,脸上青了好几块,白面粉也撒了,沾到身上不少。他这副狼狈像正巧被一帮街头闲汉瞧见,领头的那人便高呼“嚯,快看,又青又白!”众闲汉一同大笑,“乐” “哈哈哈哈,绷不住了”,只留下那面粉小贩在原地一头雾水。这之后,“青鬼白鬼”的故事流传的越来越广,就连学堂里的书生看见自己不顺眼的人也会说“真是个青中之青,白中之白。”;衙门里的官老爷骂手底下的奴才也会说“你这个又青又白的狗东西!”。“青”“白”二商帮最终也确乎是成为了同行们口中的“渣斗”。

       这篇故事如此荒诞离奇,看得我忍俊不禁。拿着这篇课文去与小侄子讨论,可他只在乎教书先生所留作业中对于这篇课文所提问题的内容。我对于这篇如此有趣的小文埋没于众课文中而感到可惜,于是写下这篇小记,传与他人观看。


荒诞滑稽类幽默小文----《青龙白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