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吉隆坡记事,远方飘来熟悉的华人情味

2023-03-16 21:08 作者:米其林三星大神  | 我要投稿


这是一座在热带丛林中生长起来的城市,植物与高楼争相蔓延,作为马来西亚最大的华人聚居区,在KL的路牌、食档、骑楼里,总能寻到闽粤华人前辈将彼时文化精华在此重新落地生根的痕迹。在建筑的脉络与似而不同的美食滋味中,大马的旅行生活,总能浸润着一股华人文化共鸣的情谊。

从早餐开始,找到遗失的人情味道




喜欢马来还有一个理由,任何一个年龄段的居民和旅行者,都能在餐厅里找到自己的舒适圈。又或是同频的旅客、搬家的邻居、曾经的同学,也能在楼下的小店里再次相遇。而这些老街老店,也成了代代人成长中无法替代的记忆锚点。




闽粤华人前辈下南洋打工不易,故而在早午餐选择上都吃很饱。各种Mee(面),比如Mee Rebus马来卤面、Curry Mee咖喱面、Wantan Mee云吞面,还有各式Nasi米饭成了街头小店的主角。




最经典的马来早餐莫过于国民美食Nasi Lemak椰浆饭。Nasi Lemak,从马来语直接翻译过来是“香浓的米饭”。所有加入的炸鸡、花生米、江鱼仔、生黄瓜都是为了与米饭搭配,使整道美食更完整。




若是店家自己压榨的椰浆,米饭透出的香味则会更多脂浓郁,还有用蝶豆花把米饭染蓝的。搭配叁巴酱偏甜偏咸或偏辣,看各家风味有所差异。当然,还有最重要的马来香料炸鸡,香茅、咖喱叶、黄姜等调料腌制多时入味,伴随酥脆的爆汁感,一整天的快乐就从这儿开始了。据观察,上班族和外出郊游的马华,都很喜欢带着牛皮纸与荷叶包裹的椰浆饭当便当。

传统华人挚爱的马来早餐,还有咖椰酱烤吐司配生熟蛋。开水烫至半熟的鸡蛋敲开,倒入白胡椒和酱油,local吃法是搅拌均匀就可以享用了!选择二,用生熟蛋蘸咖椰吐司,是对外地人更友爱的吃法。




早午间热销的肉骨茶,在距离吉隆坡不远的巴生(Port Klang),这里被认为是肉骨茶的发源地,每家每户的肉骨茶风味各异,如果你钟爱这口草药鲜香味,可以驱车去吃个大过瘾。




在KL城内,阿喜和兴记都是深受本地人喜爱的肉骨茶老店,除了喜欢的猪骨肋排,记得要加一份油炸鬼(切小段的油条)好好吸饱那香润回甘的汤水。

潮湿黏腻的午后,其实去KL的大商场里吹空调逛街时,也会发现很多美食,当然也可以去街头的食档里搭伴聊天。年轻人爱去咖啡店,阿公阿嬷们则更偏爱吊扇下的茶餐厅,伴着低卡的白咖啡或是美禄,摇摇晃晃就是一整个下午。




和闽粤华人前辈一起来的,还有海南的前辈。托前辈的福,才有了如今闻名全球的美味海南鸡饭。苏丹街的南香鸡饭,在1938年由3名华人移民创立,从售卖海南咖啡、吐司鸡蛋开始,将海南鸡饭带到南洋街头,一经推出就广受好评。

传统的下午茶冰品,还得有Cendol煎蕊珍多冰,椰浆奶茶冰上停留着绿绿的粉条和黑糖珍珠一起续写着马来人的童年回忆。戳着冰上的小孔边想,慢时光生活的妙就在此处,很多东西不会消失的那么快,连带我们转瞬即逝的童年似乎也还都在。


热带的夜,总是入的更晚更长一些。最精彩的美食剧目都在此刻上演。


KL像茨厂街这样的美食街,和《狂飙》里的旧厂街有些像,都是同一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当然这里很安全,是充满鑊气,让饿肚子的人一下就香迷糊了的大排档街。


直奔炒面的档口,Hokkien Mee福建面是在大马诞生的福建侨胞美食。循着老师傅颠锅铲勺的声势,油雾与炭火在快炒中交融,勾起的火焰有时比人还高。虾头虾壳熬煮的高汤,下着老抽和猪油,粗条的黄碱面被快炒到浓香微焦,质朴的福建面不太上相,但那伴着猪油渣和虾酱的镬气香味个顶个的好,关键是还有一种时光穿梭的味道。


旗鼓相当的还有瓦煲饭,半山芭很有名的禤(xuān)记瓦煲鸡饭,位于一个天桥下,相比游客生意,每天回访的熟客才是这里监督水准的老饕客。门面一排十个炭炉每天烧到“起火”,瓦煲鸡饭份量挺大,一起上桌的还有一小碟鱼露配着咸鱼,是东南亚滋味的点睛之笔。

晚间消遣最后一趴,是去榴莲摊。大马的榴莲走自助餐风格,辟出几个果园直达的专门地,将这惹人欢喜惹人忧的香气圈起来。品种众多如选美比赛,根据果摊老板推荐去吃:价格亲民的D24苏丹王,味道浓郁,质地偏干,但不腻口;Musang King猫山王,姜黄果肉凝脂如奶油,干包外皮像芝士,果核小;D200黑刺产地主要在北马,果肉呈橙色甜度佳,但产量较小,属于是马来限定。从浅到深来吃,每一款都值得尝试。

此次指南的更新,还有一站在槟城。如果是在槟城只停留几天的游客,那总是会遇到“今天午餐吃几家店”的幸福烦恼。遍地美食开花,这是一座让潮汕炒粿条发扬光大的城市,更是一座寻味娘惹文化最好的城市。

认识娘惹菜,是从《小娘惹》开始的。如今在槟城的娘惹博物馆中,还能窥见峇峇娘惹(baba nyonya,马华混血女性后裔)以往的奢华生活。她们喜欢待在厨房里面钻研料理,慢工出细活,与不太上相的爆炒马来料理不一样的是,娘惹菜在心灵手巧的峇峇娘惹族群手中,逐渐传承为更加精致、费功夫的马来菜系之一。

相比把名声传扬海外,传承娘惹菜需要更多的是耐心与功夫。在预制菜横流的时代,娘惹菜的浓郁精致成为了东南亚美食中一股香喷喷的美丽清流。


乔治城遗产区的这间娘惹餐厅,厨师Gaik Lean阿姨几十年来一直守护着她的秘密食谱,从零开始制作的一些美食彰显了峇峇娘惹们的美食初心。比如颜值很高的开胃咸点心:娘惹小金杯,博饼皮炸制的酥脆小金杯中,放置根茎类蔬菜丝和鲜虾佐料,一口一只很上瘾。还有用八种成分烹煮的咖喱酱制成的娘惹酸咖喱,也是这里的招牌。


提到娘惹菜,还有东南亚版糯叽叽美食:娘惹糕,是东南亚点心里的颜值担当。用斑斓叶、椰浆,还有各种植物汁液染色,最多九层的交叠中,植物的香味缓解了不少甜腻的滋味。




点心还有红龟粿和娘惹粽,粽子呈素色带蝶豆花染蓝的糯米,有鸡肉、栗子、香菇等馅料,创始于1933年的莫定标娘惹糕厂,是当地人从小吃起来的一家糕店,手工制作,越新鲜,口感越好。




一个额外的发现,娘惹餐厅不论大小店,每只盛饭器皿都很好看不雷同,很多都可以和家中祖母舍不得扔的碟碗有异曲同工的花纹样式。配合正播放着的年代配乐,峇峇娘惹的料理,在漂洋过海的故事中,散发着逝去时代的魅力。如泉水般沁入心田,温柔坚毅,让人一见如故。


吉隆坡记事,远方飘来熟悉的华人情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