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拉奇葩小国01】谢拉格
泰拉历10××年的一天,一艘舰船停靠在了谢拉格首都图里卡姆城。这艘舰船的持有者是一家名为“罗德岛制药”的私人企业,该企业以行业领先的矿石病研究水平而闻名这片大地。在来到谢拉格之前,他们还曾受到过诸如炎国龙门、卡西米尔骑士监正会、汐斯塔等多国势力的合作邀请。而他们此次前来,正是受到了谢拉格的军政领袖、图里卡姆城的掌控者、希瓦艾什家族的族长、喀兰贸易公司的董事长——恩希欧迪斯·希瓦艾什(以下简称银灰)的邀请。然而,就在罗德岛进入谢拉格短短数日之后,一场风暴就在这个以“雪境”为名的国度席卷开来,这就是震惊这片大地的“雪山事变”。
雪域神国
故事,还得从谢格拉这个国家自身说起。
谢拉格,是坐落于高原雪域的一个小国,面积大约相当于……哎我也不知道是几T,鹰角也没说,反正不大。谢拉格东部与卡西米尔和维多利亚两个老牌强国相邻,西北面是新兴起的哥伦比亚,西南则与民风淳朴的米诺斯遥遥相望。处在这么些大国的包围当中,按说谢拉格应该“福气“不小,但偏偏这些大国似乎谁都对它没有兴趣,搞得谢拉格的存在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跟乐薯片里的空气差不多。而这,与谢拉格自身的环境条件是分不开的。
与其他许多依托移动城市而建立的国家不同,谢拉格的人民从古至今都生存在他们脚下的土地和冰雪之上。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本身的生存环境:尽管雪域漫长的冬季使得农作物生长艰难,人民难以生息,但是高原的地形也保护着这里的生灵免受天灾的袭扰;而另一方面,谢拉格的发展水平也不足以支持他们拥有这样的现代科技,一句话——“跟泰拉大地文明成果绝缘了基本上”。
生存条件破、国家发展慢、人民生活苦、自然奇观多,这样的国家和地区容易出现什么呢?没错,宗教!
恶劣的自然条件,事实上也可以用另一种角度去看待,那就是银装素裹的冰雪秘境,以及巍峨绵延的崇山峻岭。而群山之中最为高耸的,就是耸立在谢拉格东部的圣山喀兰。这座圣山在当地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可谓是“登东山而小谢拉格,登喀兰而小泰拉”了属于是。在这片雪域上生活的各族人民中间,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诞生了对圣山的原始崇拜,喀兰,也因此成为了谢拉格的图腾与象征。各族人民祭拜奉祀,历代雄主在此封禅,这些,都不断增添着圣山身上的神秘色彩,直到那个组织的出现。
我们都知道,原始崇拜只是宗教最稚嫩的样子。发现自然奇观之后,如果不建立万神殿和圣地、不招募先知,是必然无法建立宗教的。对于谢拉格来说,这个先知究竟是谁已经不可考了。总之,后世流传的通行版本是这样的:
“谢太元中,希瓦艾什女捕羚羊为业。缘山行,忘路之远近,忽逢蔓珠丛,夹道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希女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丛。丛尽道竭,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羊,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其中往来穿梭,男女衣着,俨然神人。见希女,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入宫,设酒杀羊作食。宫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太古时乱,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余人各复延至其处,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羊,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城下,诣城主,说如此。城主大异之,以其遇奉为神使,称圣女。”
关于谢拉格历史上的第一位圣女,留下的记载并不算多,基本上只有由她的一些弟子与信徒们整理出的语录罢了。在这位“至圣”生前,喀兰的信仰在整个谢拉格范围内不能说是亲如一家吧,至少也可以说是百家争鸣。在各个地区、部落里,对圣山的地位、传说、祭祀仪式等都有其不同的演绎。然而在她逝后的岁月里,她的信徒和拥趸们不断为她的经历添油加醋,将她以“神在谢拉格的唯一代言人”的身份供上神坛。渐渐地,一个完全统一了谢拉格思想界的庞然大物诞生了。而这个庞然大物在谢拉格这片土地上的投影就叫做——蔓珠院。
蔓珠院的首领即为历代圣女,而真正掌握蔓珠院权力的则是长老团。蔓珠院告诉教众们:雪域之民死亡后,无论身在何处,其灵魂将飞往圣山喀兰,走过一条开遍蔓珠花的道路后,便能进入轮回,获得新的生命。谢拉格的人民对此笃信不疑,而蔓珠院的地位也就岿然不动,无人可撼。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每一代谢拉格的统治者都必须接受雪山之神的册封,由蔓珠院圣女为其加冕,否则便不得法统。
就这样,蔓珠院,成为了谢拉格真正的统治者;而宗教国家,也成为了谢拉格在这片大地上获得的第一张名片。如果没有外部势力的介入,或许这种情况将永远持续下去。但是历史没有如果,因为,它来了。
维多利亚
我们前面曾经提到过,维多利亚是谢拉格的邻国之一。维多利亚这个国家有什么特点呢?那真是“龙争虎斗蔓珠花,维多利亚抄你家”。简单一句话,带英啥样它啥样。维多利亚地处泰拉中央,与多国接壤。就它这个区位,如果没有被友好睦邻们圈踢,那就必然转着圈把它们踢一遍,属于是谁也不带好过的。于是,在维多利亚不断发展、崛起的过程中,一个个被它欺负得满地找牙的国家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涌现了出来。既然如此,那么,作为维多利亚的邻居,谢拉格真的能超然世外,安然无恙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尽管高原气候并不宜居、雪域人口并不繁多,但是对于维多利亚来说,“这个世界上并不缺少羊毛,只缺一双勤劳的薅羊毛的双手”。咱带英什么时候嫌弃过殖民地穷了?不穷,那还叫殖民地吗?更何况,高寒地区的优良木材、绵延山脉的丰富矿藏、丰饶河谷的天然野味,这不都是好东西吗?“世界上不缺少羊毛,只缺少发现羊毛的眼睛。”总之,维多利亚对谢拉格的殖民侵略,似乎就差那么临门一脚了。
维多利亚位处谢拉格的东南,与其接壤的正是希瓦艾什家族的领土。经过千百年的争斗,整个谢拉格渐渐形成了以三大家族为主导的政治格局。三大家族通过定期召开议会来共商国是,被称为“三族议会”。希瓦艾什家族,正是三大家族之一,另外两个则分别是地处谢拉格北部的佩尔罗契家族与位于西部的布朗陶家族。这三大家族不仅地盘神似魏蜀吴,就连实力对比也相差仿佛。北边的佩尔罗契家族疆域最广、人口最众,是为“魏”;西边的布朗陶家族地少人稀,纸面实力最弱,是为“蜀”;坐镇东南的希瓦艾什家族实力居中,是为“吴”。希瓦艾什家族的老族长遭到敌人偷袭而死,留下两个没了爹的孩子给长子银灰照顾。银灰继承亡父之志,最终凭借自己的谋略与铁腕重新夺回了基业,“父亲在上,魂佑江东”了属于是。
事实上,早在银灰接掌家业以前,维多利亚就已经与希瓦艾什家族有所接触了。这种接触不仅是经济上的,也有文化、思想、制度上的。对于落后且闭塞的雪域之民来说,“日不落帝国”的一切都是另一个层面上的东西。他们的城市在空中飘浮甚至能够平视圣山,他们的衣着打扮华美得令人不敢直视,他们饮用的奶茶没有腥膻的气味只有香甜,他们的思想开明博学多闻……这一切,都是谢拉格的人民、希瓦艾什家族的子裔从未接触过、拥有过的东西,也就不可避免地对他们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就如同少年时代第一次触摸到的巨大冰块之于小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一样。希瓦艾什家族从族长到人民无不渴望着更多维多利亚的新奇东西进入国内,毕竟他们可不是物产丰盈、自给自足的“天朝上国”。而他们需要为此付出的,只不过是一些“取之不尽”的木头、石头以及飞禽走兽这些廉价的东西而已。
看起来,希瓦艾什家族获得了现代工业产出的商品,维多利亚获得了一个新的原材料产地和市场,可谓皆大欢喜。但是,我们都知道,资本是不会停下逐利的脚步的。维多利亚想要的不仅是一个市场那么简单,它想的是“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现在鱼虽然打到了,但是还远远没有到竭泽的地步,那怎么能收手呢?那不能够啊!更何况,维多利亚刚刚失去了哥伦比亚那的一大块领土,正是需要剥削一下各殖民地,回口血的时候,怎么能放过谢拉格这种软柿子呢?
在维多利亚的胃口进一步膨胀之后,希瓦艾什家族本来还算丰沛的资源却是完全满足不了带英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把手伸进另外两大家族的地盘,而这是另外两大家族所不能接受的。长期以来,在蔓珠院的主持下,三大家族勉强维系着表面上的和平。但是现在,维多利亚人来了,希瓦艾什家族靠着地缘优势与其接触最早、最深,得利也是最大。另外两家本来就不乐意了,现在你希瓦艾什还要跑到我们的地盘上,拿我们的东西跟维多利亚佬卖钱,还不分给我们?你希瓦艾什你真是“肚脐眼放屁——你怎么想的”?于是乎,佩尔罗契和布朗陶两家跟希瓦艾什的矛盾越来越深、越来越激烈,从精神上的分道扬镳,到物理上的打成一片,彼此之间几乎势成水火。那么对此,维多利亚是怎么看的呢?维多利亚说:“我是边吃炸鱼薯条边看的。”
希瓦艾什之殇
对于维多利亚来说,是希瓦艾什家族还是佩尔罗契家族,抑或是布朗陶家族掌管谢拉格,对它来说没有那么大的差别。只要你能保证维多利亚的核心利益,你就是维多利亚人民的老朋友。倒不如说,对谢拉格三大家族之间的内斗,维多利亚简直乐见其成。谢拉格内部越乱,各大家族就越需要维多利亚的援助,维多利亚能拿的好处就越多。谢拉格一天不统一,维多利亚就能多拿一天三倍的好处,那我干嘛还要让你统一?我非但不会帮你统一,我还得煽风点火,让你们斗得更欢。
维多利亚一方面继续与希瓦艾什家族维持贸易往来,一方面开始和谢拉格其他势力签下更大胆的条约;一方面接受希瓦艾什家族的子弟来维多利亚深造,一方面提供两大家族除帮助以外的一切支持。
如果三大家族就这样一直折腾下去,那么等到他们之间的矛盾再也无法弥合的时候,谢拉格也必将分崩离析,一分为三。然而事实上,这种局面并没有出现,因为两大家族用雪域人民的淳朴与耿直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一场有针对的刺杀中,希瓦艾什家族的现任族长与其夫人,也即银灰兄妹的父母,一命呜呼、魂归喀兰。凶手很快被族长的护卫们拿下,可惜仍未能阻止其服毒身亡。尽管没了证据,但所有人的目光无不看向了这场刺杀背后最大的嫌疑人——两大家族。
事实上,两大家族或许确实是买凶杀人者,但是在他们的背后,尚有更强大的势力,那就是蔓珠院。蔓珠院为何要除掉银灰的父母?这个问题并不难以回答。对于蔓珠院来说,三大家族的纷争并不能使其损失半点利益。正相反,三大家族的纠纷越多,需要蔓珠院为之仲裁的次数就越多,长老团也就能愈发名正言顺地插手谢拉格的世俗事务。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厌恶和畏惧,以至于不得不采用暗杀这样的手段呢?那是足以动摇蔓珠院千年统治之根基,是能令他们手中神权黯然失色的,思想。
从谢拉格的人民第一次怀着既期待又忐忑的心情与来自天空之城的异乡人接触开始,交流与碰撞就从未在这片雪原上停止。他们中有人震惊于发出巨大轰鸣的机械,有人沉醉于别样的悠扬乐曲与歌声,有人痴迷于异国的佳人绝色……然而,终会有人越过所有表象,看到两国之间差异的核心。维多利亚的统治者头上并无旁人掣肘,贵族们不必遵守严格的戒律终身修持,平民大众无需为僧侣们圣洁的祭奠敬献祭品。所以他们可以去探索这片大地的任何一个角落,穷究其理而无人告诫你这是神灵的秘密;所以他们可以创作与神灵无关的音乐和画作,只为抒心言志;所以他们可以在自己愿意的任何季节穿上礼服和恋人、密友们聚会。对于谢拉格的人民来说,这种生活是他们的祖辈或许曾经经历,但他们已经不敢想象的。只因为有一个没人见过的神祇站在雪山之巅,就多出一群莫名其妙的人压在每一个阶层头上。当有一个、两个……越来越多的谢拉格人想清楚这一点以后,不会有人还希望蔓珠院存在于此。
蔓珠院的长老们并不知道原本顺从的牧民为何对他们报以敌视,只因为他们要牵走畜圈里最后一匹驮兽吗?他们不知道,曾经骄傲地说出“希望妹妹能够成为下一任圣女”的小恩希欧迪斯为何见到他们就攥紧了拳头,只因为跟着该死的异乡商队出门打了个转吗?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但他们知道该怎么做。如果卑鄙的外乡人会玷污雪山的圣洁,那么他们最好永远不要再出现;如果有谢拉格的子民敢于挑战真神的威严,那么以神的名义,他的魂魄永远不得在喀兰安息。这就是他们唯一所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