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旧文回顾】《六月雪》的故事(秋思)

2022-07-07 22:10 作者:秋思听戏  | 我要投稿


秋思剧照

1994年,上海黄浦区文化馆京昆之友社成立了平均年龄才27岁的“青年演出队”,随后的几年当中,在当时黄浦区文体局局长林康哉先生的关心下,在黄浦区文化馆馆长周幸波女士、副馆长石磊先生的指导下,京昆之友社范肇鹏社长亲自挂帅,每年都举行一到两场“青年演出队”的汇报演出,我有幸参加了1996年和1998年的两次演出,特别是98年的《六月雪》演出让我记忆深刻。


我是在1991年的时候认识了沪上京剧名教师沈美秋老师,沈老师算是我唱戏的开蒙老师,最初的旦角脚步、圆场、身段水袖都是在沈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的,同时沈老师还介绍我认识了徐明贤老师,就是师父王凤莲老师的爱人,徐老师在程派唱腔上对我帮助很大,气息、吐字、劲头、尺寸都是明贤老师逐字逐句教的,两位老师为人很和善,教戏也是相当的耐心和细致,跟了沈老师以后学了几出旦角的骨子老戏算是打基础,其中就有这出《六月雪》,并且很高兴1995年的时候在兰心大戏院有了一次实习演出的机会,这个得感谢当时上海电力京剧票房邵隆彪团长对我们这批年轻人的提携。95年演出以后,沈老师就表示要介绍一位程派老师给我,这不不多久,有一次在天蟾逸夫看戏散场出来,正好遇到沈老师和王凤莲老师,沈老师就介绍我跟王凤莲老师认识,1996年京昆之友社演出《荒山泪》,我就冒昧的请了凤莲老师指点,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算是正式跟凤莲老师学戏了。


1998年,京昆之友社“青年演出队”的这次汇报演出已经是“青年演出队”成立以后的第四次演出了,我又有机会与周智敏先生一起唱这出《六月雪》,顺便提一下周先生是沪上京剧名票,兼唱梅、程、张三派,还是门里出生,内行子弟,只是没有进戏班唱戏,以后有机会专门介绍一下周先生。回过头来说《六月雪》,当时定的我的“监会”,周先生的“法场”,蔡母请的是上京的孙美华老师,禁婆是沪上谭派老生名票宋哲平先生反串的,我们又再一次请王凤莲老师来排戏了,老师仔细的给我说了规定动作和地方,又给周先生排了地方位置,几次下来基本我们都算是熟了,为保证演出质量,徐明贤老师还安排了乐队,当时定的是由许国华老师司鼓,明贤老师操琴,京二胡找的是上京的石伟辰老师,月琴是梁健先生,可偏巧石伟辰老师当天团里有演出不能参加,大家焦急的时候,明贤老师说给大哥打电话吧,于是就搬来了徐惠明老师拉二胡,也就有了演出时的豪华乐队。到了演出当天还有一个小插曲,因为是夏天,那天一大早天气就很热,而且晴空万里,可不知怎的,临近中午的时候却下起了雨,而且越来越大,不一会儿还下起了雹子,那会儿我们都正在电力票房吊嗓子呢,就有人说:这是程先生显灵了,呵呵!果然那天的演出特别顺利,台上认真,台下也是座无虚席,这也能看出当时戏迷观众对我们这批年轻人寄予的希望和鼓励了。(秋思 2018年12月 上海)

【旧文回顾】《六月雪》的故事(秋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