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水哥的中医课2.4:多层面、多参数

2023-08-11 20:22 作者:西安Water  | 我要投稿

  为什么我在讲述中医的时候,很少提及“科学”二字?因为,科学所认知世界的方式是平面推导的,过于局限在直接的因果关系之中。如果我们长期接受这个思维,会在看待很多问题(尤其生命现象相关)的时候陷入混乱。
  人体的运转并不是某个单一因素引起的。比如说,通过人体对于温度的耐受力可以区分出体质寒热,而且寒热在某些时候确实是主要因素(比如寒性体质导致的寒痹、胃痛、完谷不化等),但是,并不是(绝对不是)说只有寒热这一个因素。类似的,湿度(即燥湿)也是影响人体的一个因素,比如说身体偏燥的人可能容易便秘、皮肤干燥等等,同样的,燥湿也不是影响人体健康的唯一因素。我们看,寒热、燥湿都会影响人体,但寒热、燥湿各自都不是影响人体的唯一因素,而且即便“寒热 + 燥湿”也不足以判断人体的健康。因为人体是多层面的,在每一个层面又是多因素的。再比如,脏腑五行也是判断人体的一个层面(看到问题的角度),但是五行在人体的运作法则至少两种,一种是四维轮转,一种是五行生克,而每一种五行又是一个参数。所以,单单从脏腑五行的层面来说,就有两种模式、五个参数。用五行生克来说,最常见的就是肝胆刑脾胃,即五行肝胆木克脾胃土,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补土疏木,中医方子“逍遥散”就是代表。四维轮转来说,比如胃气不降引起的问题,一些人吃饭过饱就会失眠,或者做梦特别多,饿一饿的话就会明显好转。还有一些人一旦吃饭较饱,眼睛视力就会下降,节制饮食立即好转。这些问题就是胃的降机不利引起的。总结起来,人体的运作,至少包含了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六经、脏腑、气血食郁等等这些层面的因素。
  单层面、单参数,就如同一些人鼓吹的只要“扶阳”就可以治一切病一样,单纯从阳的角度去看问题就是单一层面,阳盛与否就是单一参数。很遗憾,人体没有这么简单。我们在上一节讲了中医的平衡,平衡观念只有在看待问题的某个具体层面(角度)时才可以落到实处,在这里我们再打个比方。单层面、单参数就好像圆球上面放了根筷子,只要左右两端力矩相等就能保持平衡。多层面、多参数,就像圆球上面放了一个盘子,盘子必须在任何水平方向上都处于中心位置,才能能保持平衡。类比于中医,中医辨证就像圆球上的盘子,气血是穿越中心的一条直线,寒热是穿越中心的另一条直线,同样的,六经、脏腑、三焦……是穿越中心的一条又一条的直线,如果这个盘子偏了,我们就需要在盘子的合适位置加上或者去掉一些重量,让盘子达到平衡。这就是中医辨证的要义。
  类比历史朝代。比如说,我们读历史,关于明朝灭亡,有的人说是因为朱元璋消灭士族引起的,有的人说是经济问题引起的,有的人说是军事原因引起的,有的人说是文人治国引起的,有人说是北方草原民族崛起引起的,甚至有的人说是气候、自然灾害引起的,……。如果你站在他们某一个观点角度看,似乎各自都都有道理,但是,当你跳出来,把每种看法当做一个参考思路的时候,就不知道谁对谁错了。实际上,一切亡国,肯定都是因为某些窟窿越折腾越大。一开始的时候是个小窟窿,没有堵住,又出现一个窟窿,后来,一大堆窟窿。但是,在任何现场,分析问题的时候只有两个重点,一个是眼前必须要立即解决避免倾覆的窟窿,另一个是需要长期解决可以进入良性循环的窟窿。抓住了这两个重点,结合当前形势,就可以解决问题。明朝为什么会灭亡?一个又一个的窟窿,只有当时的明白人知道。
  科学是一个【分科】的东西,这是科学的万恶之源。即使几乎所有的人都不这么看。比如说,研究气象的人很少能够跳出气象问题去看待事物,同样的,研究经济的人很少能够跳出经济现象去看待问题,研究军事的人很少能跳出军事是去问题。遇到问题,大家都只是从各自的角度出发,造成很容易在全局中缺乏主次。所以说,玩科学的人很少有全才,这就是科学的局限性所在。我们前面讲了,人体不是从单一层面就可以包打一切,比如气血层面就难以解决脏腑复胜方面的问题,一个对气血问题很熟悉的人,学问仍然是不圆满的,仍然不足以给人治病。所以,面对生命现象,需要的是全才,你必须要能够从各个方面看问题,看准问题,看出问题,才能谈得上解决问题。
  生活中的道理大都非常简单。比如说,家里网络路由器坏了,那么我们看,常常有4种可能性,一种是电源出了问题,一种是入户宽度出了问题,一种是机器损坏,一种是设置不当。假如是机器损坏了,当机器损坏的时候,靠解决入户宽带是绝不可能解决问题的,不论怎么折腾入户宽度也不行。在分析原因的环节上就错误了,没有找到原因,自然也是无法解决问题。解决路由器问题的过程和中医辨证的思路完全一样,道理非常简单,任何正常人都能够明白。但是,市面上的中医治病时往往会犯糊涂。如果我们不知道路由器出现故障还有其他的可能性,死扳着“知识性”的那几个分型,遇到变数的时候就会贻误患者。
  再比如,可以把中医的辨证模型看做是国家的海、陆、空三军,不同的军种具有不同的作战优势,不同的军种作战方式的侧重点也不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义在于恰当的选择,而不是说,我们只有一个陆军,把陆军装备到极致可以吊打海军、空军,不是这样的。从生活常识我们知道,当困难超出了我们擅长的领域,要想利用自己领域的优势去解决这些困难,往往可能需要付出十倍、百倍的代价,这是不值得的。解决办法,就是再引进一套与之不同的解决方法,弥补当前的不足。常常看到有人鼓吹什么“六经辨证搞定一切”,我对此颇不敢苟同,这类思想,和我们说的“陆军打败一切”一样极端。比如说《金匮要略》所言的“血痹”,“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有人问我,这里的血痹算不算六经辨证中的太阳病?我说,与其说这是太阳病,还不如说是营卫或者气血的病。为什么要去死磕六经辨证?六经之外就没有别的法则了?我们学医是为了治病,而且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做学问固然没有错,但是,解决实际问题才是最要紧的。让我说,只需要借用六经辨证所擅长的方面(用其长处)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把六经辨证汇通于其它辨证模型之中。而且我们看到,很多人搞的“汇通”都不是很理想,常常不能自圆其说。
  这一篇,总结起来,就是说,健康人体的是多个层面(角度)达到各自平衡的复合体,中医辨证,就是从不同的层面去识别处于某个层面的最典型的偏差。

水哥的中医课2.4:多层面、多参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