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可患得患失 满分优秀范文爆款文案鉴赏
人生不可患得患失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孔子如是说。患得患失的人是圣人口中的“鄙夫”——品质低下的人。低在何处?鄙夫不知道一时的得失代表的只是过去,是为目光太短浅。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时得势又如何?虽然人生得意须尽欢,但如果“子系中山狼,得势便猖狂”,你的人生又能走多远?秦始皇自以为天下已定,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已成就子孙帝王万世之业,结果呢?身死而为天下笑,秦之帝业,不过区区十数年。太在乎自己到手的东西,以为人人都想抢夺,时时担心失去,就算得到了,也没有幸福可言。
得到之后不懂得珍惜,哪怕是祖宗留下的家业,你也守不住。比如,六国的那些子孙,其先辈“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然“子孙视之不甚惜”,落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所以,最该担忧的不是得到什么或者为什么还没有得到,而是得到之后又如何固守,乃至拓展。而那些失去之后就开启“破罐子破摔”模式的人,“今日割十城,明日割五城”,这样的人连天天只知道撞钟的和尚都不如,只能用“苟且偷生”来形容。
鄙夫太在乎个人的得失,功利心太重,是为心胸太狭窄。
这山望着那山高,就是不愿踏实走好脚下的路;吃着碗里的惦记锅里的,就是品味不到饭菜的香。得,是他们欲望一点点膨胀的起点,对他们而言,得,永远没有终点;失,是他们悲观绝望的起点,对他们而言,失,永远最好不要到来。那些精致利己主义者就是这样的人。你把得与失看成过程?那简直等于要了他们的命!过程?时间太久,又难以掌控。他们要的是结果,得与失的结果。当然,他们要的结果只能是“得”,哪怕是镀金的十字架,临死前也要用力抓住。
人生天地间,获取财富,是得;做慈善公益,也是得。利已是得,利他也是得:利己,成就的是个人的幸福;利他,成就的是美好的名声。所以,得与失到底是起点,还是终点,还是过程,就看你选择做一个患得患失的“鄙夫”,还是做一个事理通达的智者。
有善始者实繁,把得失当起点,能走好开头的人不少;能克终者盖寡,把得失当终点,患得患失的人太多。而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暂时由我们拿着的火炬。在火炬传递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才能温暖世间。
这篇作文被评为满分的理由是,它以“患得患失”为主题,以引用孔子和塞翁失马的话为开端,深入探讨了人生中过于在意得失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应将得失视为起点而不是终点。以下是对该作文的详细解读分析: 首先,文章选取了一个具有普遍价值的主题,即人们在追求利益过程中过于在意得失,导致狭隘心胸和不良心态。通过引用孔子和塞翁失马的言论,文章展示了得与失应该被看作过程而不是终点的观点。这个主题既具有现实意义,又能唤起读者对于个人心态和追求的反思。 其次,文章通过明确的论述和具体的例子,突出了低劣品质的人过于在意得失,功利心过重的特点。通过对这些人的行为和心态的剖析,文章揭示了他们的狭窄心胸和无限欲望,强调了他们在追求得失中付出的代价和沦为被利益驱使的“鄙夫”。 此外,文章通过引用历史人物和反面故事,如秦始皇、六国子孙等,加深了对于得失的思考和警示。通过这些故事,文章表达了对于过度在意得失的人所面临的悲剧结局的忧虑和提醒,增加了论点的说服力和威力。 该作文的写作特点是以得失为主题,通过引用名言和具体事例,论证了过度在意得失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语言表达清晰、流畅,观点明确,逻辑严谨,通过历史故事和现实案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论述。优点在于深入阐述了得与失的重要性和处理的智慧;缺点可能是在论证上可以进一步拓展和加强,例如通过更多具体的案例和数据来支持观点。 要写出类似的满分作文,你可以注意以下几点方法: 1.选择一个与大众普遍关注的主题,具有普遍价值和现实意义,能够引起读者共鸣和思考; 2.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历史故事和现实案例,展示主题的广泛适用性和深层内涵; 3.注意语言的清晰性和流畅性,句子结构简洁、表达准确,使文章易于理解和阅读; 4.逻辑严密,观点明确,通过论述和剖析,形成一个完整的论述框架; 5.加强对主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数据来支持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通过注意以上要点,并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你就可以更好地写出优秀的作文。同时,多读优秀的范文,分析其优点和写作特点,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祝你在学习过程中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