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铁路上海枢纽“疑难杂症”问题详解(二)

2022-07-02 22:57 作者:上沪西瓜  | 我要投稿

往期回顾:

1)上海南翔编组站,到底是几级几场规模?

2)沪昆线的“环到线路所”到底存不存在?

3)南何支线全长为什么大约是23公里,但是何家湾路道口公里表却是K15+535m? 何家湾路道口不是非常的接近何家湾站的中心公里标吗?

    闲话不多说,直接步入正题。 

4)为什么笔者一再反对用“南新环线”来称呼沪昆线的某些区段?  

     先引入一段错误的观点:“为减少沪杭铁路列车穿越上海市区主要道口的封闭次数,1985年兴建沪杭铁路南新环线。南起沪杭铁路新桥站,北迄沪宁铁路南翔站。”—引用自360百科。这个常见错误就在于,没弄清楚:“南新环线”“沪杭铁路外环线”与“沪昆线”的区别和联系;   

     接着来一段正确但烦人的实话:“南新环线起自南翔编组站到达场,经嘉定县封浜镇跨越苏州河进入上海县,过诸翟镇沿小涞港、竹港至上海县莘庄镇西,在沪杭线新桥站莘庄站间K24+845处接轨,设春申站(距新桥站3.266公里),全长26.048公里……全线于1970年10月正式投入运营……线路等级及技术标准为:线路等级Ⅰ级干线,单线,预留双线位置……闭塞方式采用色灯电锁器和继电半自动闭塞。”—引用自上海地方志办公室《上海铁路志》。   

      以下笔者将作详细的解释……

    第一,由于1970年建成投用时,如今的翔II场还在“娘胎里”,因而南翔编组站到达场在此处特指:南翔I场;

    第二,“K24+845m”这个公里标含义,是指从上海北站(俗称“老北站”)至现在春申站的线路全长24km845m.(虽然笔者经过计算得出了25.6km的长度,但是误差控制在0.8K就已经是不错的成绩了,毕竟,沪杭铁路内环线都不在了,谁也说不准历次改造造成的误差是多少……)。

    需要一再强调,不要带入,不是沪昆线的K24!

    第三,是单线半自动闭塞,预留双线条件。可以类比沪宁线的沪翔段线路,由原先的单线扩建为双线区段,只不过是按两线运营罢了。   

    从现在来看,南新环线是由沪昆到达线【封浜—翔I场】;沪昆线的封浜至春申站间双线线路的某一条,(其实谁也说不准到底是哪条),但是笔者个人认为,如今的下行线的可能性更大一点……而南新环线与沪昆线之间是交叉重叠的关系。所以笔者非常反对看着沪昆线,却称之为南新环线的做法。   


5)新桥站到底是几级几场规模?  

     常有人说:“就是一级一场,不要作死,好好看看资料去……”大部分上海车迷的第一反应都是如此,从2022年的卫星地图看上去也是如此……况且“几级几场”规模,一般是对编组站的称呼,但是新桥站本身的规划就是个辅助编组站,要来承接新龙华辅助编组站沪杭线方面的货物列车解编业务,只不过是日后没能实现罢了。所以说,新桥站是“一级二场”规模,合不合理呢?

      我们从“哪里都找不到资料的”新桥站的线路布置出发,目前的新桥站是典型的横列式区段站布置,车站从北向南设置有6道【金山上行到达侧线】、IV道【金山上行线】、II道【沪昆上行线】、I道【沪昆下行线】、III道【金山下行线】、5道【金山下行到达侧线】、7道、9道【用作0X102换电力客单50203到达机开X102; 以及X111换内燃7520开0X111】、东/西11道、东/西15道、东/西17道。   

新桥站大体站场结构图,属于典型的横列式区段站(当然并不是完全一致)

       笔者从《上海金山铁路新桥站改造总结》[1]一文中得到了珍贵的描述性资料:“新桥车站,现有沪昆正线2条,到发线5条,调车线5条,内燃机车折返段设于车站上海端,内设3条整备线6台位……本次一并对本站作改扩建规划,将目前的一级二场,扩建到最终的单向二级三场站。”  

       先来解释一下,当年的5条到发线属于到发场的范畴,也就是是指当年的6、4、3、5、7道。他们和如今的五条线布置一致,只不过相对位置有所变化。5条调车线属于调车场范畴,编号为9、11、13、17、19道【15道预留待建】(此处不多做赘述,详细的内容见文末的链接。)

      上图中,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其实很符合当年的新桥站的站场结构规模。北边是到发场,南边是调车场,只不过机务折返段和曲线牵出线没有设置在西边而是在东边而已。但是,所谓的“二级三场”扩建规划毕竟是规划,哪怕是新日支线撤销拆除,新龙华辅助编组站撤销成为新龙华调车场(现存股道3条,用作存车),也没能让新桥辅编再次上马……【至于原因嘛,预留一下,以后再讲。】

规划下“二级三场”新桥站大体站场结构图,准确的规划图就给下次吧。

     紧接着,我们再来强调:就目前的资料来看:2011年新桥站改建时,由于新高站台比老低站台宽度更大,因而将当年的7道、9道、11道拆除,并修建了如今的7道和9道。当年的13道、17道、19道被截断,成为了如今的11道、15道、17道;当年始终预留的15道,成为了如今预留的13道,也就是那条喊了无数遍的需要“近期新增一条调车线”的那条线路。

     当年存在的调车场,拥有从9道开始往南计数到19道(预留15道待建)5条调车线。尽管这个调车场可以说是除了9道还有点用以外,剩下的四条道可以说是放在那里生锈,再者上海工务二段放在调车场东端也非常地浪费土地……所以2011年新桥站配合金山支线改造之后,如今9道以南的线路被截断,调车场就断成了两个。如今的西调车场就相当于给了工务二段,给了他西11道、西15道、西17道,也算是一个还建工程。至于东调车场么,还是放在那里生锈,笔者也看不出还能有什么用……  

新桥西调车场(东调车场的图,也许可以手动从@異次元奔走戦士 动态中得到,此处不做引用。)

     等等,调车场被截断成了两个?!

    那么就是说,新桥站仍然是“一级二场”结构,可能就不再说得通了。随后,我们细说新桥站西11 西15 西17道的信号布置,瞟一眼就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情:设置的都是XSA-L0H+XSA-BH矮型出站信号机!调车场的属性已经不复存在咯……那就现在而言,何来的“一级二场”之说呢?


6)吴泾支线是铁路支线么?在上海地区怎么区分铁路支线与铁路专用线?

      先来引用一段话:“按照上海第三钢铁厂1960年铁路承运的物资为170万吨,远期增至300万吨发展规划,整个浦东工业区1960年208万吨、1962年318万吨、1967年506万吨铁路运量估计,上海市决定兴建吴泾—周家渡支线,并投资修建轮渡。支线自闵行吴泾专用线出岔向东,以轮渡过黄浦江,向北经三林塘站至浦东工业区周家渡(上钢三厂所在地),长20.44公里,黄浦江两岸各设轮渡站。1960年2月开工,9月浦西段通车。年底轮渡工程建成。1961年3月,浦东段线路运营。后因运量不多,1962年5月全线停用。吴泾支线 自新闵支线K11+851处,跨越沙港、竹港等河道,到吴泾工业区,全长13.04公里。1959年6月开工,1960年1月12日通车。1965年,吴周支线拆除后改为闵行站专用线。1995年,有吴泾热电厂、上海第七粮食仓库等9条铁路专用线。”  

       再来给你一个若干个现实:吴泾,他不是个车站。吴泾调车场没有设置进站/预告信号机,没法办理接车进路;第二,吴泾调车场的有一半的道岔仍然是手动扳道控制,而不是电气控制;第三,闵行站下行吴泾方向的所有出站信号机,看上去三灯位,而实际上只有红白二显示。他属于能起到阻挡机车车辆运行的调车信号机,原因就在于前面就是非集中区了;第四,吴泾线使用的是电话闭塞,虽然说,情况可以类比新日支线 ,但是建成的时间过于悬殊。

引用自上海地方志

     上图中所谓的“恢复信号设备”,淡水桥是增加了若干调车信号机,后期配合8505色灯电锁器联锁的定型,成为了3个进站信号机,4个出站信号机。而吴泾调车场是增加了若干调车信号机……  

引用自上海地方志

    从吴泾化工厂专用线长度达到离谱的4K来看,也间接说明了闵行站—吴泾调车场属于铁路专用线性质了……   

    至于怎样区分“铁路支线”和“铁路专用线”,笔者给你以下建议:首先判断线路上是否运行工矿企业自备的内燃机车、或者轻型轨道车:如果是,那肯定是铁路专用线;在不满足上述条件下(这一点至关重要!):看线路接入前/后方车站的咽喉外,是否设置了进站信号机;或者观察该区间是否运行小运转列车【本务机车不能是工矿企业自备的内燃机车、或者轻型轨道车,一般来说是东风4B/8B货运型内燃机车,或者邻站的驻站调机、区间调度机。】如果的确如此,那么就是铁路支线。    

      当然,这种方案也存在一个反例。那你就把这个甚是烦人的几乎停用的101专用线给记牢了吧……这条专用线等级太高,接入七宝线路所的上行方向设置了进站信号机……【不过话说回来,目前整个上铁枢纽,反例也就这么一个。】

      笔者并非是路内人士,难以避免有所疏漏或者出现错误……望广大车迷谅解。


参考文献:[1]杜文波.上海金山铁路新桥站改造总结[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12(04):256-257.


铁路上海枢纽“疑难杂症”问题详解(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